快好知 kuaihz

基层减负年,负担如何切实减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制定了硬杠杠,提出了硬措施,着力为基层干部减负。一起来看看,这份《通知》给基层干部送来了怎样的“及时雨”?

  转变政绩观是根本

  《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

  其中,最为基础性的要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很多基层干部和学者专家已经指出,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现象,根源就在于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评价干部工作,不在于总结写得好不好、汇报得好不好,而在于是否真担当、干实事、见实效。

  文件会议太多,要减

  开会、发文是我们党作决策、抓落实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比较突出,《通知》在这方面定了一些硬杠杠。一是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明确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首先从中央层面做起,省市两级都要大幅度精简。二是明确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作出量化规定,目的是倒逼改进文风、提高文件质量。三是提出地方各级、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这一规定,是为了解决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层层发文的问题。四是强调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对防止层层开会作出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照本宣科、泛泛表态、刻意搞传达不过夜这些问题,提出了“三个不搞”的禁止性要求。

  督查过多,也要减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久有烦言。为基层减负,首先要抓好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落实工作。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900项精简至159项,清理率达82.33%,各省区市从12771项精简至3493项,清理率达72.65%。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如何确保精简不反弹,不出现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计划管理,继续严格控制总量。

  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是总书记关心的整改重点,《通知》对于解决过度留痕的问题也给出了明确方案,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一是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而不是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二是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通知》明确规定“三个不得”,基层深感苦恼的层层报材料、突击报材料,以批示当落实,靠截图视频证明工作实绩等情况,都在“不得”之列。三是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搞“责任甩锅”,要求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通知》还要求对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各类创建活动进行集中清理,不干扰基层正常工作。

  让担当不再是“千斤担”

  2018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此番《通知》对如何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给出了更为明晰的安排。

  简言之,《通知》提出的干部管理原则,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对于很多想尝试创新的干部来说,问责风险一直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此次《通知》进一步强调,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针对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作出修订。此外,正确对待被问责的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有关条件的,该使用的要使用。制定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改进谈话和函询工作方法,有效减轻干部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外,《通知》还对基层干部送出“福利礼包”。其中指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负  减负词条  切实  切实词条  基层  基层词条  负担  负担词条  下来  下来词条  
综合

 焦点访谈:奋斗 新的伟业 非凡成...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展开)

综合

 始终坚定制度自信

 内容提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