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善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可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用以满足革命根据地的战争需要和日常生活需要。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和对敌经济斗争,保障了抗战军需的供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鲜明提出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通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5]。党中央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定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等制度,加强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和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为推动各方面共同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比如,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社会积极参与,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二、把经济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回顾百年党史可见,即使是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过程中,也注意改善和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在江西瑞金做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要求关心群众,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甚至生小孩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搞经济建设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让农民翻身得解放,通过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但始终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并把人民群众在革命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引导到发展生产上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各种干扰,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地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在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过程中,我们党将经济工作与关心人民群众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关注困难群体生活问题,始终高度关注农民收入问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工作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迅速登上政治舞台,关键在于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的愿望,指明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之所以历经挫折却仍能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党,就在于提出的纲领、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掌握生产力发展历史主动权的愿望;之所以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也在于能够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实践证明,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95年,党中央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些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学论文成果丰硕,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产出取得长足进步,重大成果举世瞩目,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现在,就连农民种地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对他们来说,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就是新农活,数据就是新农资。
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其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结合中国具体实践,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认识。
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相结合,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之路。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始终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强调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五、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展迅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迈开了步伐。但由于缺乏经验,也存在着照搬苏联经验、急于求成等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阐述了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在内的重要关系,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党还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正因为我们党坚持辩证法、两点论,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才能在实践中破解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六、具备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传家宝。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56年,为了摸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先后听了几十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随后又用几天时间听取国家计委的汇报。为进一步了解各地方的工业、运输、财贸等方面的情况,中央还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从多个方面准备经济工作的汇报材料。就是在这次集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阐述了中央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些认识成果。这次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经济工作进行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系统调查,成为我们党全面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都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有密切的关系。
总之,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