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

  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牢牢立足我国实际,坚持和发展具有民族性、自主性、原创性的理论,为增进中外相互理解融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理论贡献。

  当前,要把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置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回应当今时代国际关系变动中的重大问题和核心议题,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不仅体现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还表现为对全球发展和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这一新形势,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在许多领域亟须进一步变革。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既给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新课题,也为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应着眼世界格局变化,回应重大时代问题,弥补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不足,在研究中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创新发展具有更强解释力和适用性的国际关系理论。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现代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至今不过100多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强必霸、零和博弈等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国际关系本质和走向的认识与理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面前,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及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大量理论及学说,在很多问题上显示出很大局限性甚至严重缺陷。国际关系发展实践呼唤国际关系学科的突破和创新,人们希望从更加科学、更加多元的视角来分析和解释当今国际关系演变规律,为开辟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提供理论支撑。

  经过7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理论创新,都值得深入研究。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国际关系学者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跳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窠臼,科学认识当前国际关系基本特征、演变规律、发展大势,深入研究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运用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文明观、新全球治理观等,着力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展现自身学科特色

  经过长期努力和不懈探索,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不断创新深化,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继承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国际关系内在机理,在理论上阐释国际关系演变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科,为认识世界发展趋势和确立对外关系方略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把握时代主题、应对现实挑战中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砥砺前行,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制度特色、价值理念、外交传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作出系统归纳和理论阐释。

  坚持立足中国实际,体现自主性。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在看待和处理国与国关系、一国与天下关系上积淀了丰富智慧,形成了天下为公、和实生物、义利相兼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当代中国正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积累了丰富治国理政经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开拓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参与全球发展与治理的最新实践,特别是在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完善多边合作机制、协调处理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概念、话语体系、研究方法等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要牢牢立足我国实际,坚持和发展具有民族性、自主性、原创性的理论,既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又紧紧围绕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变化,努力提出一套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认同的知识范式、阐释方法、理论框架,为促进各国携手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理论贡献。

  坚持跟踪学术前沿,体现时代性。当今世界信息化、智能化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精神体验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扁平化的技术趋势也给外交工作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理论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集中力量、协同创新,推动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有机结合,推动前沿性理论创新突破,形成和增强自身优势。努力拓展知识边界,加强与人口、社会、信息、生态、环境、科学伦理、国际法等领域的交流融通,不断拓宽研究视角。自觉增强学术研究的前瞻性,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关系演变的新范畴、新议程、新形态,针对外交决策模式、对外行为规范、国际合作要约、跨境信息和数据流动管理等方面的变化作出研究论证,及时将其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点。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等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理念,理应从学术角度将其转化为富有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论论述,使之成为回应当代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新要求的学理表达。

  关注重大学术议题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推动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离不开对当今时代国际关系变动中重大问题和核心议题的回应。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克服既有理论的局限,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

  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置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历史趋势,关注主要矛盾。21世纪国际关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人类生产方式日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对此回应不足的矛盾,突出表现为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凸显,合作效率有待提升。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要超越以往的思维定式,体现对国际形势的整体性前瞻性把握,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性、必然性作为理论突破口,提出更具代表性和感召力的观点和主张。

  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大国关系演变规律,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则、原理和路径。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应跳出传统理论范式,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揭示国家发展和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联。深刻阐述单一国家无法独自处理世界性难题,要努力促进各国合作共赢的道理。注重发掘和论证不同国家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为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从世界格局演进趋势看待和思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现象,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经济学,讲清楚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必然性。重视对国与国之间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合作新动力、新形态、新内涵的理论解读,加强对新型国际合作机制的原理阐释,构建中国视域下更为广泛和均衡的地区及国别研究体系。吸收、整合相关学术资源,加强对科技联合体、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等新型国际行为体的专门研究,有效回应全球发展和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欧洲研究所所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词条  学科  学科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海外社会

 摩罗:学习美国,建立更多NGO

 “自由之家”是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各种政治活动。虽然号称非政府组织,但是其政治立场极其鲜明,堪称美国霸权的延伸。他们对2012年俄国总统大选的...(展开)

海外社会

 日本教育体系中的轮岗制度

 日本电视连续剧《极道鲜师》是一部颇受欢迎的校园励志剧,该剧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名热血教师的成长经历,主人公山口久美子先后在白金学院高中、黑银学院高中和赤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