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朝鲜族民族心理的历史演变

  作为从朝鲜半岛迁入的跨境少数民族朝鲜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朝鲜族民族心理中,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心理特点,又有中国其他民族以及韩国、朝鲜的朝鲜族未有的独特价值观和心理行为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朝鲜族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16世纪中叶开始,朝鲜族人民就越过边境来中国东北地区垦居。从迁入初期、新文化思想过渡时期、反日运动时期、反对日本奴化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民族心理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朝鲜族以集团迁移方式从朝鲜半岛迁移至我国东北地区,初步形成了延边的朝鲜族区域。由于清政府对东北的“龙兴之地”实行封禁,越境的朝鲜人被视为“犯禁潜越者”,获得安全的生存地域是他们的主要追求。这一时期朝鲜族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有很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本民族民族成员有很强的情感依赖,几户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最初的村落,大家相互帮助,谋求共同生存。1875年以后,清政府逐步解除了封禁令,使东北的朝鲜族移民者身份有了变化。他们兴办私塾、学堂,招收本民族子弟进行朝鲜语文和儒学教育,传授民族传统文化。但此时的朝鲜族受封建专制压迫,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意志没有得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部分有识之士反对日本统治逃亡到东北,加上西方文化输入,朝鲜族民族意识觉醒,开始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创办书院或学校,传授民族文化知识、新文化与科学知识,反对封建伦理教育和日本奴化教育。朝鲜族进入了新文化心理构建时期,民族心理有了质的发展,开始追求民族独立与发展。

 

  1910年,日本全面侵略朝鲜,大批破产农民、反日义兵、反日知识分子涌入中国东北。1920年“庚申大讨伐”时期,东北各地的朝鲜族学校、村社、文化习俗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破坏。朝鲜族民众提出“复兴教育”、“教育救国”的主张,倡导新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随后,文化教育与反日运动结合,一方面,通过教育、宗教等途径开展文化启蒙,唤起朝鲜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组织反日团体,酝酿和准备反日民族独立运动。朝鲜族民族心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族情感升华,民族意识由觉醒转向行动,民族自觉性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民参与到民族解放斗争中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为了扼杀朝鲜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日斗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对朝鲜族强行推行奴化教育。面对日本的民族同化政策和文化摧残,朝鲜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播进入了低谷,但朝鲜族人民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亦开展了文化斗争,以各种形式传播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启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日思想。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后来朝鲜族人民对民族问题的敏感性,他们具有保存和延续本民族的刚强性格——民族的自强性与自识性。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朝鲜族确定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对朝鲜族一视同仁地分给土地。承认他们拥有双重国籍,即享有中国公民一切权利,可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旦朝鲜遭到侵犯,如果他们愿意,可随时以朝鲜公民身份投入到朝鲜的反侵略战争中去。从此,获得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朝鲜族人民积极地参加国家建设,并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民族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高度认同中华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各项事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基础。1950年12月6日的《人民日报》指出:“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东北境内的朝鲜人民,以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资格,和各兄弟民族见了面”,“凡是过去居住在延边地区并在土改中已向当地民主政府正式加入户籍者,为中国公民(包括城镇在内)”。此项决定,在身份认同后进一步明确了朝鲜族民族认同,朝鲜族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并在延边建立了自治政府,促进了本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朝鲜族努力地融入民族大家庭,不断加强同国内兄弟民族的交往,在朝鲜语中也增加了许多借入词,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与归属感。

 

  “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民族文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改革开放后,朝鲜族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意志得到了空前加强。教育的全面普及提高了朝鲜族人民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朝鲜族人民的心理健康发展。当然,朝鲜族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朝鲜族居住地区缺乏主体产业;与发达地区比,延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带来了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安全问题等。朝鲜族群内团结、群外排斥的现象明显,在适应策略上注重民族团结,生活聚居化、行业集群化,以血缘、地缘、业缘、族缘、教缘、朋辈群体为纽带,编织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朝鲜族家庭也呈现出架构性的变化和观念变迁,如单身家庭增加明显,家庭伦理轴心由亲子关系转为夫妻关系,由孝敬老人转为养育子女等。

 

  纵观朝鲜族迁入与发展的历史,不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朝鲜族人民都以顽强的民族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创、捍卫、巩固和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历经400多年移民历程的跨界民族朝鲜族素有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民族传统,这对朝鲜族民族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共生互补理念的指引下,朝鲜族人民虽然对朝鲜半岛人民持有特殊的民族同源感,但由于与我国境内其他民族一起走过曲折的几百年,共同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对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朝鲜族民族心理的历史演变  朝鲜族  朝鲜族词条  演变  演变词条  民族  民族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海外社会

 “全入时代”的日本高考改革

 高考不仅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迫切需求的当下,人们对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选拔功能...(展开)

海外社会

 西方国家如何管理办公用房

 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办公用房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世界上主要西方国家大都非常重视办公用房管理,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市场化运作、建设审批流程、监督问责等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