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数国家比较重视民众福利,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方面做得较多,人们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是欧洲一直以来很自得的“制度优势”。但任何制度都不应僵化,否则优点会变成缺点。政府超出财政能力提供过分的社会福利,就种下了债务的祸根
希腊危机如何演变尚待观察
最近,有关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的种种猜测引起欧洲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笔者的观点是,希腊不至于主动那么做,因为退出欧元区无异于自杀,它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即使反对继续紧缩的左翼联盟在大选中赢得多数,上台后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现在声称“放弃紧缩”是他们讨好选民的策略,也试图以此做筹码与欧盟特别是德国讨价还价。未来希腊恐怕无法不执行继续紧缩的政策,可能只是经过讨价还价,对紧缩政策的内容作点修改而已。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会不会崩溃?我的看法是欧元区将受重创但不会垮台。希腊如果硬是不执行紧缩政策,而欧盟和德国停止继续援助行动,它就将陷入全面的违约困境,可能被迫发行本国货币来应付,这一来,尽管不是主动退出,客观上也已被挤出欧元区;另外,德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正在筹划希腊的有序退出,并试图通过与希腊签署退出协议来稳定局面——但不管最终希腊走哪个路径退出,整个欧洲金融市场都将陷入短期恐慌,资金会大规模流出欧元区,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债务相对较重的国家尤其将受到直接冲击。此时,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将不得不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向受冲击的国家的政府和银行提供所需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也会尽可能提供援助。同时,由于欧元区遭受严重冲击对世界经济有重大负面影响,世界各国不会袖手旁观,美国、中国、日本等预计也会尽力帮助。经过多方联手救助,欧元区将渡过难关,欧元不会崩溃,市场将逐渐恢复稳定。不过,欧元区自助和各国救助将使欧洲的通货膨胀出现明显上升。
欧洲经济衰退中国肯定受影响
中国与欧盟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贸易关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债务危机及欧洲经济再次衰退已经使得中国向欧盟的出口明显下降。据中国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负增长1.8%,而据欧盟的统计,同期来自中国的进口下降了2.6%。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引起市场混乱和更加严重的欧洲经济衰退,对中国肯定有不利影响,对欧盟出口不仅不会恢复,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将传染至中国:欧洲的银行将不得不收缩投资以应对资金抽逃,欧洲甚至美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可能集中流出,从而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另外,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持有一定数量的欧元金融资产,也拥有一些预计将受较大冲击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的政府债券,这些资产的贬值将使我们蒙受损失。再者,陷入困境的欧洲将变得更加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会增强,在气候、能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可能更多地向中国提出要求,致使中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摩擦增加。
因此,中国应该与国际社会一起,帮助欧盟克服危机,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
过分的社会福利种下债务祸根
欧洲债务危机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欧洲多数国家比较重视民众福利,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方面做得较多,人们的收入差距相对较小,这是欧洲一直以来很自得的“制度优势”。但任何制度都不应僵化,否则优点会变成缺点。政府超出财政能力提供过分的社会福利,就种下了债务的祸根;而政党为了选票,往往过分讨好民众的眼前利益,福利变得刚性,也很难改革。结果福利制度成了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效率随时间推移而递减。比起其他欧洲国家,希腊还有另一个大毛病,就是政府公务员队伍太庞大、吃财政饭的人太多,以至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更加沉重,而削减财政开支的反对者更加众多。只有改革才能走出危机,但希腊一部分民众仍试图维持既得利益;不改革只有破产一条路,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结果便是严重通货膨胀,结果福利水平被稀释。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相对于一些发达经济体还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仍在扩大,因此需要学习借鉴求得改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清醒:超前的福利水平很可能将以政府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作出的一些社会福利承诺看似动人,但有没有足够财力支撑?是不是可持续?都必须深长思之。超前的福利主义是一种幻想,会带来麻烦。
希腊危机更警示我们: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一切问题的解决就都没有了基础,包括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国内有些人士认为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分配不公已经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以创新转型力促经济发展仍应是政府的关键职责,这样才可能为解决别的种种问题提供基础条件。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