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借到钱?能借到多少钱?利息又是多少?
这应该是中国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主的人生三问。
帮忙回答的不止是他们自己。现在,融资问题正成为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词”。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于16日召开,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
今年以来,官方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已推出多项精准、创新措施,效果也开始显现。
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0.32个百分点;截至5月末,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7%,平均利率为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
对于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中国孜孜不倦。
此次会议提出,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新发放贷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如是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说,此次会议提出的措施是中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出现了三个明显的新变化。
首先,市场化贷款产品的品种增加;其次,根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来加点形成报价;第三,由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来的定价,经过适当调整,给出定价参考。
为何此举有助于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连平指出,一方面,在上述报价机制中间引入了竞争机制,更能反映出市场水平,另一方面,央行可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从而影响贷款市场利率,如此一来,货币政策传导到贷款利率的通道就更加顺畅,央行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李湛认为,上述措施正是透露出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朝以研究放开贷款基准利率为主的信号。
他进一步称,由于在市场实际贷款利率相对较高时,放松对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可能并不会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那在目前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同业资金拆放市场的日益发达,央行可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定向降准和其他多种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来引导贷款基础利率下行,进而部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再提降低1个百分点目标
中国实现年初确定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也在此次会议上再次得到承诺。
连平认为,从目前中国各部门的行动和效果来看,实现上述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当前风险偏好上升的大环境下,解决“能不能获得贷款、能获得多少贷款”比“贷款的利率价格是多少”显得更为重要。
从银行角度而言,会议提出,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督导,引导银行积极拓展市场、创新业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从政府角度而言,连平表示,财政应有所作为,通过设立信用担保基金,为小微企业担保,让金融机构可加大力度、更加放心地去给小微企业授信。
在不到两个月前的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亦提到,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拓宽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双创”企业获得贷款渠道,推动缓解融资难。
事实上,如今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支持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正不断增多。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专利质押融资项目同比增长33%,其中金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小额专利质押融资项目占比为68.6%。随着各方合力推动,这一局面还有望继续改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型小微企业通常缺乏房产等抵押物,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这要求国家在法律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对知识产权有效评估。
同时,这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实际上是鼓励银行探索多元化抵押贷款模式。
李湛称,总体看,近期有望加速推进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并一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传导的末端环节有望部分得以缓解。(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