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期间,发奋十余日读毕《吕思勉读史札记》,愚以为,此书乃吕氏学术之最高成就,从中可窥见吕著各书中诸多观点出处,亦可见其之读书维度。
人言吕氏尝尽读《二十四史》,观此书,信之不诬矣。然其所涉猎,绝不止《二十四史》,群经诸子,俱多言及。其所引用诸史之多寡详略,正与其自述之读史遍数相捋。前四史尤多,南北诸史、新旧唐书、辽金元史次之,其余较少,另《清史稿》及《通鉴》亦多引用。细审之,其于先秦两汉书几近全读,魏晋六朝间书,除诸史外,另及志怪书,《文选》李善注等,多引《抱朴子》。唐以后,除正史外,则引书较少,唯论及蒙古时,注引颇多,其中尤重《元史译文证补》、《蒙古秘史》。
另引有数种明清史料笔记,清人学术笔记中,尤好俞正夑《癸巳类稿》及陈澧《东塾读书记》,偶及顾亭林《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可见吕氏虽沿袭清代治学之道,为此考据札记之书,然于乾嘉考据诸大家之书却涉猎无多,亦或其距清较近,清人诸书尚未大行于世。其之治史,好以经证史,从神话中探微古史,然极不信《竹书纪年》,论及地理则好引《水经注》,子书尤喜《管子》、《淮南鸿烈》。于典章之类,除正史之志外,唯及《文献通考》,余之如《通典》、《通志》、历代之会要,全未见引用。史论类,《史通》、《文史通义》亦稍及二三。今人治史,好以文证史,吕氏几无此法,唯见一处引用白乐天《新乐府》,亦算一特例矣。
另,此书称为《读史札记》,实属不当,编排以朝代,更为不妥。其所论,以史为主,然经子俱及,将经子之部分列于朝代之下,尤显紊乱。且吕氏在《燕石札记》自序中有言,其札记欲以经、子、史分为三编,未遵其所愿,亦属一憾。最末,此书品质不佳,中册封面与内页装订不齐,才看一遍,便裂胶掉页,错误亦颇多,如将“墨子”排为“黑子”,“横渠”排为“渠横”等等,至于标点错误,更是不计其数。好在价格较低,聊以自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