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需要独立思考,正确的分析框架是前提。《货币强权》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能够跳出传统的货币思维框架,综合考虑了政治、军事等显然重要却一直被忽略的关键性因素,而非仅依靠纯粹的经济学家视角,对货币和国家实力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分析。货币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而且过度依赖于可量化的数据建模,最终得到的结论也容易一叶障目。从这一角度看来,本书作者本杰明·科恩的做法是更为科学的,他对任一问题的研究,都首先强调分析框架的合理性。无论是关于国家的实力和货币实力的定义,还是对美元、欧元、人民币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作者均使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框架,结论也更有说服力。
2、货币实力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反身性。货币的生命周期理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货币与国家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能够让人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货币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对称的。
一个国家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发展,会促进其货币的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货币也会给国家带来切实的利益,如交易成本降低、铸币税、融资便利等等,从而促进国家实力的增长;而当国家受地缘政治影响开始下坡路的时候,其货币的接受程度也会降低,逐步遭到其他国家的弃用,这反过来又会加速其国力的下滑。一旦转折点出现,原本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便转为互相削弱的“恶性循环”,这个过程是非常完美的“反身性”案例。
3、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非常遥远。按照作者提出的分析框架,一国货币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必须要具备庞大的经济规模、发达的金融市场、广泛的外交关系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缺一不可。欧元、日元和曾经的德国马克之所以最终没有能够取代美元,正是因为没有能够集齐这些必备条件。而无论是从央行储备、外汇交易、贸易等任何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实际上美元依然是当前全球唯一的国际性货币,且遥遥领先其他任何竞争者。即使有一天中国能够在经济体量、金融、军事等综合实力上全面超越美国,人民币也未必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取代美元,成为真正的全球性货币——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非常之大,成本也非常惊人。美国在一战前后就已经超越英国,但是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货币却是在二战之后,之间相隔了整整数十年。按照这一逻辑,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既定的战略目标,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民币依然没有机会超越和取代美元的地位。这是一个冰冷的现实,但却是必须要接受的结果。作者:肖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