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身体与爱,爱与死亡”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身体必然走向死亡,人生无数的麻烦事,也是由一颗砰砰跳的心开始的——爱。爱人、爱事、爱物,然后面临一场又一场奇遇,然后死去。无论是雅典的同性之爱,丢勒的艺术之爱,都发于身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而后身死,还没有名灭。
酒杯的觥筹交错之间,曾经也有着开华宴和开芳宴的起落——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第七章:多么美好的长期租约。
这一章讲爱,讲死亡,讲婚姻。中国古代的墓葬壁画从引魂升天,到记录墓主人丰功伟业,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芳宴”,这么浪漫的吗。有意思的是,东汉的中国,早于古罗马的伊特鲁里亚,人们都在死亡来临时记录了夫妇的宴饮。读着读着我就想起《远大前程》里哈维沙姆小姐谈爱,她说那是“无休止的卑微,绝对的忠诚”(大意,原句比这要长)。
读着读着我又想起,我曾看到过的像男孩一样的眼神。有的人付出真心,有的人不付出真心,有的人收获真心,有的人收获不了真心……来一趟人间,也是一场身体的长期租约,希望这个世界对我足够友好,不友好我也会租到最后,有机会再来续租。看到第三章:瞧,这个人,我不由得想到了美术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母题——斜倚的维纳斯,爱的花园……美术史考研需要这篇文章!简直就是汇总好的论述题范文。既有学术史,又有方法论,还有图像分析,字数也很够嘛!(玩笑玩笑)
这一章我最在意的话,是丢勒的标志性宣言:“我,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用适宜的色彩画下了自己在28岁时的样子”有一天,我也要写下这样的话。在最近的一场“奇遇”里,我知道我和一些人差距很大,距离很远。可是我不是活到30岁我是要活到100岁,我会追赶下去,追问下去,直到死亡也来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