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比尔·波特的这本书很偶然,读完之后很震惊,就像费勇说的,“读《空谷幽兰》很惊奇,一是发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中国真的还有隐士,在我们轰轰烈烈跟着时代步伐前进的时候,真的有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不受时代的影响;二是一个美国人对中国传统的了解,超过了今天不少的中国人”。
我亦有同感。
比尔其实和中国的缘分也很偶然,在他加州大学人类学快毕业的时候想继续读书,当时哥大人类最有名,为了申请它的语言奖学金,正好刚看完一本禅宗的书,就随便写了个“中文”,开启了和中国的缘分。1972年到台湾一个寺庙修行了三年,之后在台湾的一个小村庄生活,潜心于中国古书同时翻译寒山,拾得,菩提达摩的作品,也由此对中国的隐士产生了好奇心,决定去寻访现世的隐士,这本书就是从1989年起他和摄影师史蒂芬一起在终南山寻找隐士的记录。
比尔·波特自己说,他是为了了解中国隐士的生活才去寻找这些人,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生活状态,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看的,却不想在中国很受欢迎。
受欢迎是正常的,一个外国人给我们讲我们自己都不了解甚至不曾想过的中国的隐士文化,中国现存的隐士们的生活,自感愧疚的同时得有多好奇啊!
另外我个人的想法,比尔沉浸中国古诗古书多年,除了文笔简洁素雅,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很深刻且角度独特,比如他说“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巫师萨满(Shamans)的指南,也是最早隐士的开端,他认为黄帝、屈原是萨满。比如他认为老子的道受苗族影响,“道在苗族是新月的意思,所以老子其实讲的是月亮,而且不是满月,是没有光线的月亮。易经里的道是满月,教你怎样把生活做到最好,可是老子告诉你失败,告诉你要休息,这是新月。如果你是新月,可以变成满月,如果你是满月的话,你就要失败了。老子的道是空的,黑的,玄之又玄,玄的意思是黑色里有一点红”。一个外国人能这样解释山海经和老子,厉不厉害?
从书中,你能看到比尔其它方面的优点也很多,比如乐观,比如幽默,比如善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深山里寻访隐者,那条件闭着眼睛都能猜出来,“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自己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现在的终南山,据说“隐士”已经人多为患了,网络上那么多相关的短视频,山居系列的书也经常在书店的热销排行榜中,不知道是不是有比尔这本书的影响?哈哈......
我个人还未有缘接触真正的修行,照我理解,修行的人应该是有个既定的目标去追求才会坚定而决绝地舍弃万丈红尘中的热闹和熙熙攘攘,而除了天生有缘被选中的人之外,主动选择修行的人肯定在他/她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要找寻答案的的需求或背景,我猜真正想要肉身不腐得以永生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希望解惑或者厌弃了世俗的欲望纷争,“隐士们不谙世事,茶饭简单,衣衫褴褛。他们不觉得幸福,但也不觉得苦。他们追求的是修行的过程,追求一种需要发生在尘世外、远山中的彻悟”。
好吧,我好奇的是,彻悟之后呢?……娜拉出走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