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水浒传》打虎故事背后的历史:宋朝如何治...

导语

《水浒传》中好汉打虎的故事不少,武松在阳谷县打虎、李逵在沂水县杀虎、解珍、解宝在登州猎虎。四个好汉打虎经历各不相同,但打的都是野生老虎,而阳谷、沂水、登州,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让人禁不住心生疑惑:现在的野生老虎几乎绝迹,一千年的宋朝真有这么多野生老虎吗?宋朝为什么“虎患”如此严重?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治理“虎患”的呢?

《水浒传》里的打虎故事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各有传奇故事,其中亲手打死过老虎的有四人,包括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打死一只老虎,李逵在沂水县沂岭杀死四只老虎,解珍、解宝在登州猎杀一只老虎

武松到阳谷县探亲,路过景阳冈,因为喝了十八碗有“三碗不过岗”之称的景阳冈酒,一个人壮着胆子穿越景阳冈,结果遭遇一只猛虎,武松借着酒劲,一人与老虎搏斗,最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李逵是到梁山落草为寇后,回家接双目失明的母亲享福,半路时母亲口渴,李逵放下母亲,自己一人去找水,回来后发现母亲被猛虎猎食,悲愤交加之下,李逵爆发了空前战斗力,仅凭一人一刀,便干掉了一条公虎、一条母虎和两条幼虎,给老虎来了个一窝端。

解珍、解宝则是登州专职猎户,受官府雇佣,捕猎为祸一方的老虎。与武松、李逵偶遇老虎不同,弟兄俩拥有对付猛兽的经验,他们设下陷阱埋伏,苦守数日,终于射杀老虎

宋朝历史上的虎患

真实的历史上,宋朝的野生老虎确实不少。根据史料记载,宋朝野生老虎数量很多,分布地域极广,北宋中后期共有十八路,除京师开封府外,其他十七个路几乎都有分布。

京西路,主要位于开封以西的河南省,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山脉,老虎数量较多。宋太祖乾德年间,河南三门峡一带老虎出没,时常伤人,赵匡胤派李继宣率兵到此地捕杀老虎,一年之内捕杀老虎二十多只,还生擒两只,献给赵匡胤开眼,当地老虎的数量可见一斑。

京东路,主要覆盖山东省,以低地丘陵、平原为主,但在泰山和鲁西一带仍有野生老虎栖息。宋真宗天禧年间,曾有一名官员在赴任途中,于山东济南附近的黄河一带路遇老虎,不过这只老虎胆子比较小,运送行礼的十几头骆驼齐声鸣叫,就把它吓跑了,还丢下三只幼虎被人抓获。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准备封禅泰山,朝廷闻知泰山地区时常有老虎出没,还专门派人前去驱逐。可见,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李逵在沂水县沂岭、解珍、解宝在登州杀虎,虽为虚构,在现实中出现也不奇怪。

河东路,主要位于山西省,属太行山区,适合老虎生存,故而老虎众多,甚至成群出没。宋徽宗崇年年间,一名曾在山西任职的官员记录晋城一带老虎众多,“见居民环屋埋巨木,云以拒虎。稍晩虎出, 数十为群,首尾相衔,睥睨庐舍,人畜俱股栗。”老虎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荆湖路,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省,其中荆湖北路的西北部多山,野生老虎时有出没。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十月,湖北江陵“白昼虎入市,伤二人”,老虎毫不惧人,竟然在大白天闯入市场公开伤人,可见胆量之大。宋英宗治平年间,湖北江陵又发生老虎伤人案,“一日,虎入市啮数人,郡大骇”,老虎又在大白天咬伤数人,全城震惊。

福建路,主要覆盖福建省,境内多山,以武夷山脉为主,野生老虎较多,也有入户伤人事件。福建汀州“西山有虎,为暴十余年,后为射者所杀”,老虎能在当地盘踞为害十多年才被捕杀,绝非一只两只。朱熹曾在江西做官,他记载福建建瓯“猛虎白昼群行,道旁居民多为所食”,老虎成群结队,百日伤人,甚至以百姓为食,可见当地虎患严重到了何种地步。

利州路、.梓州路,主要覆盖四川省,利州路境内为秦岭、大巴山脉,形势险恶,野生老虎尤多。史料记载“虎暴尤甚”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朝廷专门派人到四川境内捕杀老虎,竟然在一年之内捕杀老虎近一百头,而当地仍然“虎为害”,足见四川一带虎患的严重。

江西路,主要覆盖江西省,境内多山,野生老虎伤人记载常见于史料。宋仁宗嘉祐年间,江西修水有一个农户上山砍柴被老虎所咬,还好他的女儿是个超级女汉子,竟然“持刀斫虎,卒夺父命” ,硬是从虎口夺人,救下了父亲的性命。

广南路,包括现在的广西、广东,境内山脉众多,常见野生老虎,虎种应为华南虎。尤其是广西钦州等地老虎频繁出没,以至于“村人视虎,犹犬豕尔”,当地居民对老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当然,老虎多了,难免出现伤人事件,“城外水壕,往往虎穴其间,时出为人害。”

除了上述诸路,其他如两浙路、淮南路、秦凤路、永兴军路等路分,也有野生老虎出没的记载。可以说,宋朝时从北方到南方,从山林到平原,都有野生老虎生存出没,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现在看来简直令人不可想象,至于老虎伤人事件更在各地屡见不鲜。由于老虎伤人既非天灾,也不是人祸,影响范围有限,故而很多老虎伤人事件并没有被史料记载下来,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宋朝史料称各地“虎患”频繁,是符合当时事实的。

宋朝虎患频繁的原因

宋朝为何老虎数量众多,且虎患频繁?根本而言源自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宋朝人口急剧增长,耗费大量资源,破坏大片森林

其实在宋朝以前,我国老虎分布就极其广泛,但老虎为患的事件不像宋朝这样频繁。

宋朝建立后,虽然外战频繁,但内部环境始终比较安定,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加上统治者实行比较缓和的阶级剥削政策,使得人口增长迅速,宋初时全国人口约3000万,到南宋后期时全国人口已经接近1亿,这在当时是空前的记录。

人口增加必定耗费更多资源,除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外,增加耕地面积是最有效的手段,宋朝统治者鼓励垦荒,加上为做饭取暖而大量伐薪烧炭,大片森林被砍伐。老虎乃百兽之王,处于食物链最顶端,它的繁衍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才有足够的猎物数量供应生存,每一条雄虎的生存领地范围约在50平方公里左右,当大片森林被毁后,老虎不断失去栖息地,人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老虎猎食人类豢养的猪羊,有的老虎直接攻击人类,不是它们天生嗜杀,而是生存需要。

2、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侵夺生存空间,威胁老虎生存

宋朝以前,广西、广东、湖南、福建等地虽然在中原政权统治之下,但因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宋朝相比秦汉隋唐等大一统王朝而言国土面积最小,对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开发力度却是最大,人类居住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山区,与生活在森林中的老虎发生交集。很多时候,并不是老虎闯入人类生活区域,而是人类生活区域延伸到了原本属于老虎的势力范围。

一开始,人虎之间还能和平相处,但随着人虎生存空间的交集越来越大,人虎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加上宋朝虎产品交易频繁和对老虎的滥捕滥杀,人虎冲突越来越多,也就不可避免了。

宋朝治理虎患的措施

宋朝“虎患”严重,统治者为维护百姓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对”虎患“采取了治理措施。

1、官府组织力量,专门捕杀伤人老虎

普通百姓畏惧虎威,无力对抗老虎,治理“虎患”的任务主要落在官府身上。宋朝官方治理“虎患”以捕杀老虎为主,这其中又包括两个层次的捕杀:

一是对“虎患”严重频繁地区,由朝廷派出专门力量到地方捕虎。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朝廷下诏”遣使诸州捕虎”,派出人马到虎患严重地区捕虎;宋太祖乾德年间,赵匡胤派李继宣率兵到陕州捕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光义派张延钧到四川捕虎;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赵光义派兵到广西桂州捕杀老虎,等等。这种措施见效比较明显。

二是对个别老虎出没伤人的地区,由地方州县组织力量捕虎。由于疆域广阔,朝廷不可能全面负责所有地方捕虎事宜,捕虎主力还是各地方州县。猎户捕杀老虎一般采取设陷阱、药箭等方式进行,捕杀难度较大,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曾下诏规定州县专门招募打虎人:

“应有虎豹州县,令转运使度山林浅深,招置虎匠,仍无得它役。遇有虎豹害人,即追集捕杀,除官给赏绢外,虎二更支钱五千,豹二千,并以免役剩钱充。”

由此可见,地方州县组织人手捕虎,捕杀老虎可给予捕猎人适当的金钱奖励。《水浒传》里景阳冈有猛虎出没伤人,阳谷知县便下令当乡里正和猎户人等捕捉;解珍、解宝是登州猎户,他们捕杀老虎也是奉登州知州的命令,就是地方州县组织捕虎制度的生动体现。

在捕杀老虎的同时,为防范老虎伤人,地方州县会在老虎出没地张贴公告,提醒过往行人结伴而行,注意安全。《水浒传》里武松在过景阳冈时,便见过当地官府张贴的告示:

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馀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

2、全民动手,自动自发捕虎或防治虎患

老虎伤人是偶然事件,很难提前预防,事后捕杀也难以弥补损失,最好的方式是全民动员,预防虎患。在虎豹出没频繁的地方,当地人对老虎的习性进行了总结,比如老虎害怕荆棘刺条,人们便用荆棘制成篱笆或者挂在墙上,阻挡老虎入户;老虎喜欢夜间出没,人们便选择白天出行,成群结队,以壮声势,这些措施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在预防老虎伤害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另外,官方鼓励民间自发捕虎,但仅限于侵扰百姓或伤人的老虎,严禁滥捕乱杀,即便专职猎户也不得滥杀老虎,因为宋朝虎制品交易十分猖獗,限制捕杀、保护野生老虎的措施十分必要。

3、求神拜佛,祈求上苍,消弭虎患

我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老虎被视为神兽,是正义与力量的化身,是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认为老虎执搏挫锐,噬食鬼魅,驱避凶邪,消弭灾祸,所以即便出现老虎伤人事件,也往往被百姓认为是上天惩罚,既是上天惩罚,那想要消弭虎患,就必须依靠上天。

北宋名臣胡则曾在宋太宗年间知浔州(今属广西),当地发现有猛虎出没伤人,百姓无力捕捉,只好跑到城隍庙祭天求神,后来人们在城隍庙内发现一条老虎死尸,更对此法深信不疑。古代广西文化教育落后,人们比较愚昧,这种现象不足为怪,而其他地方也不乏用求神拜佛消弭虎患的做法,就连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有时也不得已采取这种愚昧的方式,反映出人在猛虎面前的无助。

4、道德教化,制作铭文,感化老虎

宋朝以儒治国,提倡道德教化,民间往往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觉得猛虎伤人也是挑对象的,那些品德不佳的“坏人”往往容易被猛虎攻击,而老虎也可以使用道德教化的方式进行感化。这种逻辑毫无科学道理,却在宋朝有很大市场,各地不乏用这种方式治理“虎患”的例子。

南宋人杨叔贤曾任湖北荆州知州,为治理当地虎患,模仿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写了一篇《戒虎文》,教化老虎“出境潜游”,后来杨叔贤调任广西郁林,当地又有虎患,他派工匠在老虎洞穴附近刻《戒虎文》,告诫老虎不要伤人,反而被老虎当场咬死两名工匠,令人哭笑不得。

结语

综上所述,宋朝“虎患”严重的根源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剧增,宋朝为治理“虎患”采取了以捕杀为主的一系列措施,但宋朝老虎的捕杀仅限于伤人的老虎,而严禁民间的滥捕乱杀,体现出当时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后来,老虎的不断减少和怠乎灭绝,并非源自人们对“虎患”的合法治理,而是出于逐利需求进行违法滥杀的结果。这样看来,人类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欲望,才是真正的“猛虎”。

参考资料:《宋史》、《宋会要辑稿》、《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论宋代的虎患治理》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水浒传  水浒传词条  宋朝  宋朝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笔记

 《见识》读书笔记

《见识》是由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风险投资人吴军根据自己在“得到”App专栏中的读者来信话题,补充材料重新论述创作成书。像吴军博士这样从世界一流名校毕业、具有...(展开)

笔记

 《目送》赏析

其一。    我们读到的龙应台在短短不到1400字的篇幅里,写了6次目送,5次背影,儿子的3次背影,我们没有读到龙应台的泪水, 却...(展开)

笔记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两年前,我第一次读《巴黎圣母院》是为我们的法国之旅做攻略,印象最深刻的是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美丽”和漂亮的爱斯美拉达的善良。参观时,我久久地驻足在巴黎圣母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