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返乡,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承诺回到了工作岗位,是不是有着些许的激动呢?
热衷书法的你,是不是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肆意挥洒了呢?
不要着急,书法不仅仅是写,还得看,不光看帖,还得看书,学会阅读。
阅读可以让你修养身心;阅读可以让你充满自信;阅读可以让你审视自身的不足;阅读可以让你饱尝文化的甘露。
2019年,热爱书法的你,这几本书你不能错过~~~
1、《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推荐理由
被评为“近二十年来关于书法本体研究最杰出的论著”。
作者对书法线条的质感、结构,执笔的姿态,章法的构成、表现特征以及书法律动中蕴涵的微妙情感等书法形态特征,用具体的语言一一道来。
此书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对书法形式构成的研究和对书法有关现象的解说两部分内容详细讲解。将书法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思想领域。
推荐理由
该书紧紧围绕书法章法问题,从章法的形式自律、形式原理、时空二性、构成元素、章法探索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作者近年的教学实例,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对书法章法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这本书不只是讲章法,更多的是在讲书法的文脉和美。
3、《大学书法教程》
推荐理由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书法的基础知识以及练习法。
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分别讲述了书法艺术的概述、书写工具和材料、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楷书、隶书、行书、钢笔书法、章法布局、书法美的欣赏。
本书的特点是既较为详细介绍了书法的理论知识,又给出了非常多的书法字帖供学生练习,图文并茂。书末还附有许多书法知识及相对应的优秀作品。
4、《书法技法新论》
推荐理由
本书作者将自己对历代书论的研究成果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从执使、笔法、点画、结体、章法、章法与展示空间、墨法七个方面,条分缕析,归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
行文贯穿了书法创作整体性和两重性并重的观念:点、线、面,局部与整体,点画的直曲、疾涩,结体的正侧、收放,章法的正形与负形等等……
5、《字里书外》
推荐理由
《字里书外》,从金石碑文一路说到台阁体,写书家、书事、流派、风格流变,纵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历史。
那些今人或熟悉或不熟悉的书家、作品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与时代的气质。
好看易读不拖沓,可略窥书法史和书法鉴赏门道,不光可作书法评论来读,当成散文读页可以。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此言似可为本书之骨。
6、《元明书法谈丛》
推荐理由
这本谈丛,是作者十几年书法研究中点滴凝结,
针对元明两代书坛及篆刻现象、书法篆刻名家的深入解读。
作者基于对元明书法的认识和研究,以散点方式串联起一个趣味的元明书坛的观察,是属于大家小书一样深度厚度与趣味相得益彰的读物。
每篇都基于翔实的研究论文的改写。文笔生动,格局新鲜有趣,评点独具只眼。
7、《设计中的设计》
推荐理由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这本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
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本书是所有专业和非专业设计工作者的圣经,应该时刻放在你的电脑旁。
8、《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上中下)
推荐理由
《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
是迄今为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田野调查辉煌的,也是今后难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成果。
其内容和体裁,介于田野调查、文本分类、历史综述、美学阐发之间。每一页图文背后,都可见老师的雄心。
9、《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推荐理由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是“汉宝德作品系列”之一。
既非论文,又非画册,是对中国园林文化诠释的一种尝试
在本书中,作者从古代绘画、赋文、器物以及现存名园中,寻找园林精神的蛛丝马迹,勾勒出中国园林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映射出中国文化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也深入阐释中国的园林何以成为读书人性格的写照。
10、《魅惑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
推荐理由
这本书跨越了将近三个世纪,约280幅彩图,对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装饰艺术从个人物品到整体住宅室内布置的各个层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奢侈装饰背后一个松散变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连贯的体系。
此书将带给任何对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士一种靠前的愉悦体验。了解真正的中国传统。
以上是为大家推荐的2019年的书法阅读书单,希望大家读完之后有所得。然后与我们交流分享。
看书,你不需要跟谁打招呼,说客套的,违心的,不必要的话,
你就只管直来直去,看想看的内容,了解想学的东西, 你可以随时打开它,与它对话交流,也可以随时关闭它,与它分开或隔离。
总之,这一切都无需你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生怕得罪谁,惹谁生气,或者去过分在乎,一切繁文缛节。
你去看它时,它是欢迎你的。你走时,它也不会挽留。总之,知识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而你却可以来去自由,不必顾虑太多。
就如杨绛先生曾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