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描写了清朝贵族的生活,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于古代贵族生活的认知,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形成了一门研究它,欣赏它的学问就叫红学。
整部《红楼梦》结构严谨,人物众多,哪怕是一个配角,曹雪芹写的都非常出色,一言一行都符合那个人的特点,人们总是能从《红楼梦》中看到人情冷暖和世间百态。
这其中有一个人物是最早出场的,一开始就看破了红尘,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一出悲剧,而且最伟大的创举就是一开始就告诉了你故事的结尾,但这完全不影响读者都阅读后面文章的兴趣,这种写法恐怕也就只有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敢于这么写。
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出悲剧,而这个一开始就醒悟的人就是甄士隐,他的意思就是把真事给隐去,虽然醒悟了,他虽然是听了那一僧一道的《好了歌》顿悟了,但世人依旧很执着,所以也就只能是把真事隐去,代以这亦真亦假的,如梦幻泡影的故事。
甄士隐在小说里是顿悟了,但是很多人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总觉得甄士隐这个人也太可伶了吧,典型的好人没好报呀,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甄士隐呢?
好人甄士隐
甄士隐真的是个好人,他原本是住在苏州这个繁华富庶的地方,典型的小康家庭,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叫做英莲,自己虽没有考取功名,但祖上留下些祖产,足以让甄士隐过着一般士绅的生活,虽不能说是钟鸣鼎食之家,但日子也过的逍遥自在。
甄士隐不但自己活得自在,而且还非常乐于帮助他人, 比如落魄书生贾雨村,此时的贾雨村穷的连进京赶考的钱都没有,只能寄居在葫芦庙里面,终于愁云满面,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甄士隐不但不嫌弃贾雨村的身份,经常邀请贾雨村到家中做客,后来机缘巧合贾雨村还看上了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成就了一段姻缘。
而且甄士隐这事做的还非常顾及贾雨村的面子,他知道读书人都是好面子的,办事都是非常体面的,当贾雨村主动提出没钱进京赶考的时候,甄士隐赶紧拿出来一大笔银子,资助贾雨村,而且还对贾雨村的文采夸赞一番,绝对不会让贾雨村感觉单一丝丝的不快。
而且甄士隐还准备了书信给贾雨村,为贾雨村到京城之后进一步打点只用,没想到的是贾雨村完全就是个白眼狼,拿到银子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赶紧走了,连个告别也没有,对此甄士隐完全没有在意,他觉得帮助贾雨村也是是个很平常的事。
但甄士隐的命运却从此改变了,先是自己的女儿英莲被人贩子拐跑了,后来家中因为葫芦庙失火被殃及,最后化为灰烬不得已只能搬回到乡下居住。
不久不善经营的甄士隐日子就过的非常拮据了,再加上是寄居在岳父家中,岳父也是看不起甄士隐,经常给予脸色,最终穷困潦倒的甄士隐有一天,听到一僧一道在那里唱好了歌顿悟,决定跟着这一僧一道出家修行去了。
妻子封氏得知后,四处寻找最终也是不知所踪,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没多久光景,就彻底妻离子散分崩离析了,这猛一看,甄士隐也太惨了点吧,明明甄士隐什么都没做,怎么会这么惨呢?
悲剧里没有偶然
老舍说我要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那里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茶馆》就是这样的悲剧,这种写法就比《窦娥冤》要高明许多,而《红楼梦》的悲剧又比茶馆高明。
所谓悲剧,并不是说事情凄惨就是悲剧,比如说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因为偶然的因素被人贩子拐走了,这个叫悲剧吗?
这个不是悲剧,因为这是偶然事件,因为偶然事件造成的悲惨结局,这个完全称不上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不管你怎么努力,你也无法改变悲惨的结局,这才叫悲剧,换句话说,悲剧里面是要排除掉偶然性因素的。
甄士隐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他的悲惨是命,他很早就有慧根,因为他曾梦到过太虚幻境,里面一僧一道现实中他也见过,这一僧一道明确说,你这女儿跟你没缘,是累及爹娘的祸根,不如舍我把,当时的甄士隐怎么可能会把女儿给这一僧一道呢。
但最终英莲还是被人贩子拐跑了,加入当初霍启没有把英莲带去看灯呢?
事实上就算不去看灯,英莲依然会以其他方式丢失,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命运,不存在什么偶然性的因素,因为那代表开悟和申通的一僧一道已经预言过,英莲和甄士隐的命运,只不过是当时的甄士隐看不透罢了,就算是被人给他说透了,他依然是难以接受的。
后来甄士隐家被烧,最后只能寄居在岳父家里,这些都不是什么偶然因素,而是甄士隐这个人物必然要经历的,因为曹雪芹塑造这么一个人物,目的就是要在红尘中找到一个代言人,一个在红尘中醒悟的人。
相比于贾府而言,甄士隐就是一个萎缩版的贾府,贾府再豪华也不过就是把甄士隐家扩大了许多倍而已,甄士隐家突然败落,同样的贾府也是会突然败落的。
当然,甄士隐这个人最终开悟了,或许我们认为他很惨,但这只是我们世俗的想法,对于他而言,可能真的已经跳出世俗一般的观念了吧,并最终与贾雨村的钻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贾雨村甄士隐二人相遇,甄士隐还想电话贾雨村,但无奈贾雨村世俗心太重,最终贾雨村依然是红尘中苦苦挣扎的一个人。
甄士隐的悲剧,是贾府悲剧的前奏,为什么要写甄士隐的悲剧,那是因为通过这种对命运不可抗力的阐释,作者其实想表达一种观念,贾府的败亡,最终也是无法挽回的。
不管王熙凤多么精明能干,也不管后来的贾探春如何的兴利除弊,贾府都已经是病入膏肓,根本不可能通过人力来挽救,也许曾经有那么一丝丝的机会,那就是同样有点顿悟和神话色彩的秦可卿给王熙凤的托梦,这跟那一僧一道在梦中跟甄士隐说的一样,王熙凤当时又怎么肯相信。
命运就是如此的琢磨不透,或许我们以为甄士隐好人没好报,但也许他觉的这是他的机缘,从此看破红尘,就连贾宝玉不也是出家了吗,这种好与不好又有谁能够说的清楚呢。
这或许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吧,总是让我们有无限的讨论和遐想空间,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观点,儒释道哪一种占上风,完全就取决于当时你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