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计策,为什么会被人解读为司马懿的韬晦之策

  关於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司马懿斗智故事,被评书与演义得很多,也向来为人所津津乐道。而这其中又以诸葛亮的“空城计”最为耳熟能详,“空城计”向来被认为是诸葛亮智高司马懿一筹的杰作。不过却有些人将之解读为司马懿胜过诸葛亮,认为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取诸葛亮,乃是其“养寇自重”的韬晦之策,司马懿正是靠此策略,才有后来的司马氏江山。

  其实,这种解读极其荒谬。首先,诸葛亮的这“空城计”并不见载於正史,也不具备时间上的可能性。这场“空城计”爆发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期间,即紧随着那场著名的战事“街亭之战”。“街亭之战”发生於228年春,史载:..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曹睿)遣真(曹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的曹魏主将是曹真与张郃,而据《晋书》载:..太和元年(227年)六月,天子诏帝(司马懿)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

  司马懿在227年六月被任命为都督荆、豫二州(今湖北、河南一线)军事,并於228年春平定了孟达之叛。司马懿是绝不可能分身於一两千里之外,而同时指挥两场战事的。

  所谓的诸葛亮“空城计”,也仅出现於评书演义中,是用以说明诸葛亮智高司马懿一筹的。而在评书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就是最高值。所以,也就更不存在司马懿看破“空城计”之说。用评书演义去解读历史,是对历史的不精熟,容易闹出笑话。而回归到评书演义本身,一旦突破作者的预设,而曲解本意,也就更无任何意义可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韬晦  韬晦词条  司马  司马词条  空城计  空城计词条  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词条  计策  计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