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照顾孩子的起居、辅导学习。即使是父母,也不能侵害孩子的合法权益,我国民法总则中规定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那么,父母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小编做个具体了解。
一、父母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怎么办?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二、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得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还特设监护监督人,以保证监护人依法履行其职责,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利害有冲突时保护后者的权益,并设有监护法院等专门机构。
《民法典》规定: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综上所述,既然是监护人,父母就应该负起责任,父母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被监护人其它亲属可以要求变更监护人,取消父母的监护资格。造成损失的,父母还得赔偿被监护人的损失。在没有合适监护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指派街道办或者居委会做监护人。
延伸阅读:
变更监护人申请书范本
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