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冒用他人身份入职虚假入职

现在科技发展十分快速,很多人为了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都会制造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进入企业工作。员工在入职企业时,不必须要办理员工入职手续,将个人的身份信息提供给企业,但是如果有人冒用他人身份入职,像这样的虚假入职该员工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

使用他人身份证虚假入职的具体会有这些问题:

一、虚假入职的后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及《劳动法》第18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如果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并且取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双方仍然构成劳动关系。当然,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5项,以劳动者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使用虚假身份证入职的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可能带来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

如果该员工在发生工伤时已年满16周岁,则属于已经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可认定为工伤。如果该员工未满16周岁,则单位属于非法用工,此时应该按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来处理。

1、如果属于工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单位承担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停工留薪期护理费、解除或终止合同时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六级伤残员工的伤残津贴等),一部分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比如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医疗费、残疾护具费等)。在上述情形下,无论劳动者是否身份造假,本该单位承担的部分,单位都应该支付;本该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会有两种情况:单位如果没有参保,这部分责任由单位承担;如果造假者以假身份获得参保,查实后工伤保险基金往往会拒付工伤保险待遇。

2、责任由谁承担?

(1)第一种意见认为,单位不承担责任。理由是员工没有提供自己真实的身份信息,导致单位不能以他本人的名义来缴纳工伤保险费,过错责任完全在于员工。

(2)第二种意见认为,单位按照过错大小承担责任。理由是员工存在过错,但是单位没有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也存在过错,所以法律后果应该根据双方的过错比例来承担。这个比例在实践中分配通常是,较小过错方承担20%-40%责任,较大过错方承担60%-80%责任。

那又如何分配过错大小呢?司法实践中大体这样认为: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年满18周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应该认识到行为后果,因此有较大过错,应该承担较大责任。单位审查不严,承担较小责任。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时还是未成年人,因未成年人的识别能力是比较弱的,他就具有较小的责任。单位对未成年人的入职审查不严,就有较大过错。

(3)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完全由单位承担责任。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就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单位应该承担这种责任。

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将是无效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职,如果被企业发现,将无法享受到劳动关系中带来的一些福利,比如常说的五险一金。如果该劳动者在工作时发生了工伤,也很有可能领取不到工伤保险的赔偿金额。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延伸阅读:

新刑法冒用身份证是怎么规定的?

冒用他人身份证该如何处罚?

没有身份证怎么办结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冒用他人身份入职虚假入职  冒用  冒用词条  虚假  虚假词条  他人  他人词条  身份  身份词条  
劳动关系

 试用期直接走人有没有影响

一、试用期直接走人有没有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就要辞职的话,不能直接走人,至少应该提前3天通知所在单位。否则的话,给单位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的,需...(展开)

劳动关系

 新人入职小公司应该做什么?

无论是刚踏入社会被用人单位聘用的新人,还是跳槽到新公司的员工,都是属于新加入企业的一员,对于自己所应聘的岗位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以及该如何与同事、上司相处,都...(展开)

劳动关系

 合同工干满十年有什么待遇

一、合同工干满十年有什么待遇合同工干满十年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形下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