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的范围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根据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同,公益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有私法人、非法人团体、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而狭义的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公益诉讼。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但**马法亦包括有利害关系的人。且如果原告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选择适宜的人作为原告。
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
3、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可以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以是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活动。
4、公益诉讼的地位体现在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
5、原告在胜诉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一、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领域的体现,它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和司法保障。一方面它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为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有了司法保障。保障人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成为国家主人;防止公务人员滥用化共权力,矫正错误的公共权力。
第二、实施公益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它能极大地促进实现法治。
一方面,它实现以司法权力制约国家权力。从而避免由于权力集中而出现人治的局面。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十六字方针,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公益诉讼不是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旨在描述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与维护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合法权益的私益诉讼相比较,公益诉讼的诉讼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公益诉讼都是落在了公益二字上,也就说诉讼并不是针对个人而言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而发起的一种诉讼行为。法院在受理公益诉讼的案件时将会充分考虑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公平的裁决。
延伸阅读: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被告(写...
建筑工程合同诉讼管辖如何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主体是...
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要件有哪些
1、必须实施了妨害诉讼的行为。如果只有妨...
民事诉讼法院会调解吗
民事诉讼法院会调节的,但法院调解也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