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课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表内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总目标分为:(课件)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为1 3年级、4 6年级、7 9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表内乘法(一)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第一学段的四维目标,我们来细致看看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课件)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运算意义,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乘法算式。 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口诀,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1、掌握4、6的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单元的教材解说:(课件)内容结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立体整合。 (一) 内容结构(课件) 表内乘法(一)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其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有2个例题;2-6的乘法口诀由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共有7个例题。其中在学习完2、3、4的乘法口诀后,加入了1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二) 编写体例(课件) 本册共有9个单元,前八个单元包括(课件)主题图、例题、练习、整理和复习四大部分。第9单元为总复习。本单元选用了儿童游乐场这样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图来引出了对乘法运算的介绍。每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由生动的例题来进行导入并完成学习。每一个例题的下面都会安排"做一做"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专项内容学习结束后,教材都会安排综合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为学生自主整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三) 编写特点(课件) 1、重点突出。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学会"一五、一十、十五??"这样5个5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了5的乘法口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上,进而为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这样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习、总结乘法口诀时,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这种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重视能力培养。 在例7中,教材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过程,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旧教材的对比 现在二年级所用的课本是2013年新修订的教科书版本,与之前的教科书有着一些区别,需要我们了解。本单元二者存在以下差异。 (1)在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新教材叫做"乘数",到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再引进因数;而老教材叫"因数"。 (2)新教材删掉了老教材中"6的"乘法口诀"之前的例6,即单纯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新增加了例7,即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新教材在理解乘法含义上做的更加全面。 (3)新教材有更适合孩子的引导语。例如:新教材:47页,"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老教材:46页,"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对比看出,新教材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知识。此外,新教材在单元结束时,温馨提示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归纳。例67页:"本单 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语言会更好的激励和提醒孩子们巩固知识,可见新版教材的用心之处! (四) 立体整合(课件) 横向:本单元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出发,把解决问题穿插在乘法口诀学习中,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递进性。 纵向:纵观小学阶段数学全12册,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在本册的第四、六单元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二下第二、四单元将学习表内除法,接着三上第四单元学习有余数除法,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第二单元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第五单元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通过纵向的整合,更能坚定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石作用。 三、 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理解乘法的意义。(课件) 何为表征方式?就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大体可总结为:动作、表象、符号、口头语言和现实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相同的内容,可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因此教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几、写一写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先画图形、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等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设计练习,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课件) 熟练表内乘法口诀,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我们学校的每节数学课都有课前3分钟口算,这种长期坚持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还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这种练习方式。另外,每节新内容,我们都有校本作业,当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和消化,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便于课后的针对性巩固和个别辅导。 (3)深究解决过程,获得方法。(课件) 例7的教学,目的不应只让学生列对算式,算对结果;而是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第二题却用加法?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区别在哪?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适时拓展,提升能力。 学习乘加、乘减运算时,运算顺序至关重要。虽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乘法在前的算式,但作为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举一两个乘法在后、加减法在前的例子,让孩子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且加深了运算顺序的知识运用! (二)评价建议 1、课堂上及时评价。 课堂上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积极发言的,书写工整的,题目全做对的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在我们班上课得到老师表扬的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作业中合理评价。 作业中合理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批评。我们班级就充分利用了表扬信、小奖章和评语,以此来激励和提醒学生。 3、与家长沟通,进行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作为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反馈,并对孩子进行评价,说给家长听,效果又会不一样。可以一段时间反馈一次,也可以将学生分批来反馈。 4、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充分利用孩子们间的竞争劲头和团结意识,及时互相评价,能激励他们前进。例如:可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他希望班级学生在这节课怎么表现?班级的**同学,这节课要怎样表现?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5、利用礼仪手册评价。 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数学方面至关重要。充分发挥礼仪手册中家评、自评、互评、师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文本资源。 要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参,将教材吃透,才能把知识教好! 2、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借助班级文化和走廊墙壁文化,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例如:数学手抄报、口算过关、应用题比赛。 3、生活资源 让孩子们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对资源的最大利用。例如:观察班级座椅摆放和战列队形。 结束语:(课件) 让我们一起:用大脑——思考研究;用嘴巴——对话沟通;用眼耳——寻找证据;用课堂——立即行动。把握知识树,我们会变得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