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学案文言文阅读(散文)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如下例:
  XX年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如: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 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如: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
  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
  ③故久立与其客语。
  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解析:①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②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③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④句中"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5、形训求义法
  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的。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①1999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句中的"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字,"粜"的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②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③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
  6、音训求义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假。例如早晨的"早",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义。
  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
  ①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
  ②声母相同(双声通假)。如"亡"通"无","胡"通"何" 。
  ③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信"通"伸"。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这里,再略举几例说明这种现象。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义为"给予"。
  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孰"通"熟",义为"仔细"。
  ③(陈涉)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联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催促" 。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二、虚词的推断方法
  1、对照比较法。
  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 "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 "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 
  ③侵之愈急。
  2、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3、"删" "换" "代"法。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对句互推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写景记游散文
  1.(09高考安徽卷,语文,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答案】b
  【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弃甲曳兵而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其孰能讥之乎 今君与廉颇同列
  【答案】c
  【解析】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2.(09高考上海卷,语文,23)阅读下文。完成23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答案】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使……干燥)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草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来贯通解释。
  3.(09高考湖南卷,语文,9-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解析】a项,考生可据构词方式判断。"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的意思差不多,那么,这个"季"就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读文言材料,据平时积累,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以排除法,一般可以正确作答。
  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可据对照句该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推断(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天地变化"/语气副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b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相当于连词"而",地,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代词,"……的人"/代词,句中停顿,表判断。
  【思路点拨】考生可能会在c和d间犹豫。可以仔细辨识,反复推敲。
  4.(08高考湖北卷,语文,10)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9分,每小题3分)
  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10.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卜地官山之阴 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 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 植:培植
  【答案】b
  【解析】"受业":接受学业学习。
  【命题思路】根据文段阅读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古代叙事散文
  1.(07高考广东卷,语文,5-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答案】d
  【解析】录:抄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心恚愤而无如何/ 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答案】d
  【解析】a、"而": 但、却,表转折;b、"以":因为,表原因;c、"所":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于",前句"向、对"之意,表对象;后句作"在"之意,表处所。
  古代议论散文
  1.(09高考重庆卷,语文,8)阅读下文,完成第8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答案】a(换取、接受)
  【解题指导】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理解,主要应根据对原文大意的理解来判断,原意是说怎么能用"性命"去换取"财物"呢?不过,此题的b项"秩"虽有"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的义项,但从前后文语意搭配来推断解释为"俸禄"更恰当,因为后一句是"一年所得,其数自多",此题出得不严谨。
  【备考意见】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和根据前后文意的关联推断字词的意思。此题一般以设错的方式出现,并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2.(09高考浙江卷,语文,17-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8题。(18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答案】b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思路分析】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考点】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思路分析】《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指南录后序》《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赤壁赋》)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
  3.(XX年高考四川卷,语文,8-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1)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2)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3)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4)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b项"课":学习(注意上文的语境"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那些学者做老师"讲章句",做学生"学习文字"
  【思路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看一两句猜不出来,就得多看几个句子。另外,还可以采用句法分析:b项"课文字"与"讲章句"对应,两个分句的主语均为"而学之士","课"自然不宜译成"抄写"。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 副词,"才"/连词,"竟然";b.连词, "就";c.介词,"用"/" 相连词, "于是、就";d.连词,"来",表目的/介词,"把"。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对照句分别出自《报任安书》《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归去来兮辞》。考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意思代入选文,逐项排除。
  4.(07高考天津卷,语文,11-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注]一足,信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
  【答案】a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做这样的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可以把选项给出的解释代入原文推敲。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有闻而传之者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 b
  【解析】 这是考察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a项的"则"是"副词,就"的意思。 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向"。 c项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根据"结构相同,用法相似"的原则也可推断。 d项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5.(07高考江西卷,语文,9-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答案】b
  【解析】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 a.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d.比:连续,接连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阳城以拙蒙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d.于,被。
  【解析】
  a.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后一句与XX年高考广东卷10小题d第二句一样。
  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
  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实词推断方法
  例1:( 05高考湖北卷,语文,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解析】此题中"鄙"的意思是:边邑,郊野之处。此用法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这种方法叫课本求义法。
  练习1:(06高考福建,语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解析】此项中"适"的用法均可在课文中找到。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
  练习2:(09高考山东卷,语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解析】过:错误。此用法在《勾践灭吴》中可以找到。"是寡人之过也。"
  例2:(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解析】条:整理。在这句话中,其言是名词,自然,"条"就是动词,根据语法搭配的原则,自然就推断出来了。这种推断方法叫语法分析法。
  练习1:( 06高考重庆卷,语文,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解析】从"其疏"是名词,就可以判断出"袖"是动词。
  练习2:(09高考广东卷,语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解析】a.奇:后面是代词"之"就可以判断这里一定不是形容词。按照搭配原则,应该是动词,即意动用法, 认为……惊奇。
  例3:(05高考辽宁卷,语文,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解析】这道题里"喻"的意思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推知。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练习1:(06高考湖南卷,语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解析】d项"薄"的用法可用成语推知,如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练习2:(09高考福建卷,语文,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解析】 此题中a项的"了"字可以用"一目了然"推知。
  虚词推断方法
  例1:(09高考江西卷,语文,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入,具告沛公
  【解析】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 b."所":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思路分析】d项信息源在第四段:"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据上下文大意,可分析出"乃"表时间上的紧接,译为"才";对照句出自《鸿门宴》,意思为"就")、代入筛选法(a、b、c三项的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侍坐》,可据其在课文中的意思代入选文
  练习1:(05高考福建卷,语文,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肝胆为之悼栗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c 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解析】此题b项的"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可对照课本《祭十二郎文》"以待余年。"的用法
  练习2:( 09高考湖南卷,语文,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这道题的c项,"以"的用法可对照"木欣欣以向荣,舟遥遥以轻飏。"
  例2:( 9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的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
  练习1:( 06高考安徽卷,语文,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此题a项中"以利天下"去掉"以"不影响表达,因此是连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去掉后影响表达,因此不是连词。故两者用法不同。
  练习2:( 08高考湖南经,语文,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解析】如b项,两个"以"都不能删除,则可以判断不是连词。
  1.(XX-XX年度安徽省三所学校高三国庆联考试题,语文,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李 斯 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善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答案】b
  2. (福建省南安诗山中学、永春华侨中学XX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⑦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 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绳 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处,安置 ⑥陿,狭 ⑦嵚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⑧埃壒(ài),尘埃、尘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累积、连接 b.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
  c.岂虚也哉 虚:空虚 d.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聚集
  【答案】c (虚假、不真实)
  3.(广东省实验中学XX届高三第一次测试,语文,34-3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答案】a(厉,磨砺,激励)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乃譬之曰
  。b.思以爵禄相荣 婴复据郡以反
  。c.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
  。d.民行为盗 而不暇为国谋也
  【答案】c(而,连词,表转折;a,乃,副词"才";副词"就"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连词"来"d,为,动词"做";介词"替")
  4.(河南省夏邑一高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10-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2题。(9分,每小题3分)
  徐孺子祠堂记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②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注〗①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②惟:考虑。③中牢:祭祀的猪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 少:通"稍",稍微
  b.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 以为:把……当作
  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退隐
  【答案】b(以为:以,而;为,为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惟我与尔有是夫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 / 不者,若员皆且为所虏
  【答案】a。
  5.(湖南省师大附中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9-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具瞻堂记
  [宋]邓 肃
  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以身蔽之。虏退,迁元枢,未几而出。虏骑再至,则汴都不守矣!
  今上即位之初,走使召公,再迁为左仆射。纪律稍正,群盗稍息,而公又逐。不数月问,翠华①有维扬②之幸。故天下识与不识,皆谓公之出入,系朝廷轻重,非近世名臣所可比也。东坡日:"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吾今于公复见之矣。
  新安吕子之望,以智谋中科,得官九品。筮仕之初,袭公篼库之职。一日,居其堂而四顾日:"此非大丞相李公之所憩乎?平日仰公如太山北斗,今以职事继公后尘,其瞻仰之诚,参前倚衡,如见公于上,虽食息謦放③之顷,不敢辄忘。请新其堂,而榜之日‘具瞻’,所以致仆拳拳之诚,且与后来有知者共之。"。
  堂成,余即造焉。虽喜吕子趋向不凡,且为吕子危之。李公直气充塞天壤,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当时愿留之者,殆以万计,几坑于奸佞之手。有抗章以挽之者,皆斥窜流离,去朝廷数千里者,至于枭首通衢以竦天下。吕子何恃而敢如此?余窃为吕子危之。
  固以告之日:"前日死谏之士,今此去国之臣,皆子从游之旧,当时议论,子无不与者。朝廷大臣,盖已切齿,但未有以发之耳。故去年省试,子虽优擢,有司观望,吹毛求疵,竞不获廷对。今不省愆易虑,默默安职,复尔作为,是自贻咎耳,后悔其将追乎?"
  吕子日:"诺。坐此获罪,芬芳多矣!谨俟之。"
  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记。
  【注】①翠华:本指皇帝用翠羽装饰的旗帜,这里指代皇帝。②维扬:扬州的别称。③謦效:谈笑,谈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走使召公 走:派
  b.请新其堂,而榜之曰"具瞻" 榜:在匾额上题字
  c.堂成,余即造焉 造:修建
  d.几坑于奸佞之手 坑:埋没
  【答案】b【解析】b。a项,走:使快跑,形容动作很快。c项,造:去、往。d项,坑:陷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b.。
  c.。d.。
  【答案】c表示反问语气,难道。a项,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递进;副词,将。d项,介词,用;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6.(江苏省江都市仙城中学XX届高三上学期阶段练习,语文,5-6)文言文阅读(19分)
  重修定王台①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②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④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⑤,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②宅:贾谊故宅。③蒇:完成。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⑧彝:常道,法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答案】c(博:求取,换取,换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答案】d(a以:①介词,在;②介词,按,按照。b也:①语气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②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c则:①连词,那么,就;②转折连词,却,可是。d之:①②皆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7.(江西省吉水二中XX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语文,9-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糜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犹如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星宿名),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城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 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 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
  9、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捍外患也 捍:捍卫 b、毋俾城坏,毋独斯畏 俾:使
  c、君其图之 图:考虑 d、亲之以德,皆股肱也 股肱:辅佐的人
  【答案】a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皆好词而以赋见称
  b、彼愚者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必不可,君其图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汝丧而宗室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答案】b
  8.(山西康杰中学XX—XX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8-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①汲汲营营:匆忙地、不停息地工作、谋划。
  8.对下列语句中...

天衣无缝反义词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细致周密,无痕漏可寻,那大家知道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天衣无缝反义词,仅供参考。天衣无缝反义词漏洞百出八花九裂千疮百孔自相矛盾破绽百关于用雪中送炭造句1腾达时的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2这时老师发下了一本阅读练习,这可是为我们雪中送炭呐,大家全部突击做用公馆造句公馆拼音注音gongguan公馆解释意思官员富人的住宅。公馆造句1这位伯爵想要在俄罗斯大地上建一座法国风格的公馆。2最近的一次离婚典礼于上周日举行,当天一对自称藤井的夫妇在东京老城以大步流星为话题造句1小伙子长的眉清目秀,此时的他红光满面,正大步流星的朝那让人心旷神怡的约会地点赶去!2见到前面交通出现堵塞,交警大步流星在车流中穿梭,疏导交通。3看小明大步流星,昂首阔步的样子,好以用犹如为话题造句1长长的柳条犹如辫子。2这将帮助它在城市和机场风行无阻,犹如死亡天使。3天上的云犹如各种小动物,来来去去的移动。4朋朋犹如一条鱼般,在海底尽情的游着。5小姑娘的脸蛋犹如红红的苹果。用犹如好像造句子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用犹如好像造句子,一起来看一下吧。(1)他这样做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王阿姨对待孤寡小学用犹如造句犹如的意思词目犹如拼音yur解释好像如同。出处关尹子二柱用犹如造句1。学习犹如打磨一把宝剑,越磨越快。2。天上的星星犹如一颗颗钻石。3。武汉长江大桥犹如天上的彩虹横跨长江。4。天空用犹如造句有哪些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犹如造句,欢迎来参考!用犹如造句1长长的柳条犹如辫子。2这将帮助它在城市和机场风行无阻,犹如死亡天使。3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今生今世的证朦胧的近义词与造句介绍朦胧的近义词和同义词隐晦注释晦昏暗不明。指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文章内容隐晦,不容易理解。模糊注释1。亦作模胡。2。不分明不清楚。3。谓草率,马虎。4。混淆。含混注释模糊不明确不清断绝往来的近义词和解释近义词不相闻问解释闻问wnwn1。通音问通消息。2。音信。不相闻问bxingwnwn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往来wngli来去路上行人往来匆匆。去而复来,循环不息
一劳永逸的意思和造句成语ldquo一劳永逸rdquo出自东汉班固封燕然山铭,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常用于形容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意思和含有鼠的成语老鼠作为我国古代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虽然往往是不好的象征。但是古人也用成语记录了很多。那么关于鼠的成语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含有ldquo鼠rdquo的成语及解释,欢成语对对子鞠躬尽瘁成语鞠躬尽瘁是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那鞠躬尽瘁有什么对对子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对对子鞠躬尽瘁,供大家阅读!成语对对子鞠躬尽瘁鞠躬尽瘁敷衍塞责其他成语对对子打家劫舍祸成语披荆斩棘的对对子成语披荆斩棘是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你们知道披荆斩棘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披荆斩棘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成语披荆斩棘的解释释义披拨开斩砍断荆犹太人的智慧阅读题及答案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蜂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孩子再长大一点,几乎每个犹太母亲都会拿同一个犹太人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海冰北冰洋的空调器阅读答案海冰北冰洋的空调器常年漂浮的海冰,是北冰洋最独特的景观。北极海冰不仅是北极熊海象海豹等北极动物A(qi)息的乐园,更具有气候学上的意义。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具有调节北冰洋温度的神用北冰洋造句1他们测量的地点在北冰洋弗拉姆海峡格陵兰岛海冰区域。2如今,北冰洋上的浮冰正在以每十年10的速度融化,这条众人觊觎的运输航线终于可以开通了,但是运输商们并没有蜂拥而至。32007年惩字的读音和意思cheacuteng部首心部外笔画8总笔画12五笔86tghn五笔98tghn仓颉hmp笔顺编号332121214544四角号码21331郑码oiiwUnicodeCJK统一汉字U用超字如何组词和造句用超字如何组词超跃一超入超超凌出超超重超烘超走超腾腾超超雅超步马超孤超超悟超俗超逾赶超超踰超假超迁超骧超忽超凡超言超载超除超绝超期超擢超然高超超洞超放鹿超超群超踔超登超次超拜超程超表现爱国深情的成语成语作为语言中最有活力最具有表现力的组成部分,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表现爱国深情的成语,希望大家喜欢。表现爱国深情的成语爱国主义爱国精神爱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