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 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掩耳盗铃]被人发觉)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一次次阅读中,强化了记忆,梳理了条理)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思考: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作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从阅读的阶段目标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定义是错的,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铃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五、表演明理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大家都是表演明星,让我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其实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六、深化理解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全方位互动共振的过程,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内涵,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 七、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八、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