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梦中和不是梦中的飞行》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梦中和不是梦中的飞行》

  1983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基辅杜甫仁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罗曼·巴拉扬 编剧:维克多·梅列什科 摄影:维林·卡留塔 主要演员:奥列格·杨柯夫斯基(饰谢尔盖·马卡洛夫) 柳德米拉·古尔琴柯(饰拉丽萨) 奥列格·塔巴柯夫(饰尼古拉) 本片获1987年苏联国家奖金

  【剧情简介】

  某设计研究所工程师谢尔盖·马卡洛夫早上起来一边系鞋带,一边在想着什么,也许是夜里的梦吧。他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来到厨房,坐在桌旁,拿起了笔,准备给不住在本市的母亲写信。再过三天,他就要过40岁生日了,他要去看望母亲。然而,动笔几次,信纸揉了一张又一张,信却未写成。妻子走来问道:“你又在干什么呢?”“玩杂技”,马卡洛夫随口答道。吃过早饭,谢尔盖去上班。刚进办公室,即刻向上司请假去车站接母亲,不管同意不同意,拿了女友的车钥匙就出了门。

  谢尔盖开车来到街上,在一花摊前买了鲜花,刚准备上车,迎面碰上妻子。妻子高兴地坐进车里,以为鲜花是给她买的。此时,又走来一位年轻的姑娘,她是谢尔盖的情人阿丽萨,俩人相约在此见面。谢尔盖让阿丽萨坐进车,自己也进了车。随后,当着两个女人的面敞开自己的心扉:“两个女人都很可爱,也跟我很亲近。可是,其中一个,我除了尽义务之外,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个却有着义务之外的一切关系。真难啊,该怎么办呢?两个人我都爱,可我到底该靠向哪一边呢?”他刚说完,阿丽萨便以年轻人的果断给了他一个耳光,怒冲冲地推开车门离去。他的妻子娜塔莎也没有同情他,而是从他手里拿过房门钥匙不卑不亢地下了车。约会就此不欢而散。然而情人的离去似乎并没有使谢尔盖过于伤心。他回到单位,把花分给同办公室的女同事。当大家追问他为何没有接到母亲时,他才公开承认:他根本没有去接母亲,而是同情人约会去了。办公室主任、谢尔盖大学里的同学尼古拉·巴甫洛维奇听后气愤异常,当面批评谢尔盖,甚至要他马上辞职。谢尔盖立即写了辞职声明,但却没有交给尼古拉,反而指责尼古拉在上班时间和拉丽萨一起到什么地方去了。

  坐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拉丽萨是谢尔盖昔日的情人。这位永不凋谢的美人仍在深深地爱着谢尔盖。所以当谢尔盖无处可去来找她时,她总是乐意地接受,而当谢尔盖需要车时,也随时可以从她手里拿走车钥匙。这次,当谢尔盖被妻子赶出家门,又得不到情人的谅解来找她时,她同样热情地接待了他。

  谢尔盖仍准备去看望母亲。这次,他是乘电气火车去。当他行至半道时,发现有几个人在一货车车厢上偷东西。谢尔盖先是大喊大叫,想吓跑他们,但不管用。于是,谢尔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单枪匹马在车上与几个歹徒搏斗起来。结果被歹徒打伤扔在铁轨上。多亏了一位慈善心肠的女扳道工,把他救起送到了城里。狼狈不堪的谢尔盖坐在长凳上休息,过路的人无不好奇地看着他,当他们得知他是和歹徒搏斗搞成这个样子时,人群中不时流露出赞叹声。谢尔盖恢复神志后,立即给阿丽萨挂电话,他捏着鼻子,用不同于平日的声调告诉阿丽萨:他是阿丽萨的叔叔,刚从塔什干飞来,还给她带来了那里的甜瓜。阿丽萨从窗户看到他的狼狈相,无可奈何地笑了,俩人重归于好。

  谢尔盖的生活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他永远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大孩子。尽管他已年近40.而且这几天在街上碰到了自己昔日的一位同学、如今已是正在举行婚礼的女儿的爸爸,而大学里的那位同班同学如今也已当上办公室的主任,可他却似乎全然不去想这些。他我行我素,走着走着就会冒出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花样。例如,走在宽阔无人的大街上,他突然心血来潮,两臂一张,两脚向前滑去,像是在滑冰,虽然地上没有冰。他刚一下车便立即钻进踢足球的小孩中间,拿起他们的球就是一脚抽射。他又闯进了拍摄电影的现场,不管别人怎样劝他轰他,他都不走。最后还是导演米哈尔科夫亲自出马像哄小孩一样: “干吗叫警察来使你难堪呢?晚了,该休息了。明天一早还要上班,工作地方远吗? 该走了。”好不容易才使他离开了拍摄现场。

  在一位雕塑家的家里,正在举行艺术沙龙,拉丽萨、阿丽萨也在这里。不用说,也少不了谢尔盖。在其他几个不相识的人之中,有一个年轻人较引人注目。大家任意畅谈、翩翩起舞。雕塑家侈谈现代艺术,谈论他在巴黎的巡回展出。阿丽萨一边同年轻小伙子起舞,一边看着谢尔盖,仿佛是在有意激他,对那年轻人表示了极度的亲热。谢尔盖眼看自己的情人和别人调情,却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年轻人为了与谢尔盖一试高低,玩起一种输赢游戏,规定谁输了谁钻桌子学鸟叫。谢尔盖不止一次地输掉,也毫无愧色地一次次钻桌子学鸟叫。

  天晚了,谢尔盖饥肠辘辘地来到昔日的同学、如今的上司尼古拉的住处。俩人坐在厨房里,一边喝酒,一边吃着煎鸡蛋。尼古拉似乎想趁机开导谢尔盖一番,说道:“你病了,谢尔盖……”不等他说完,谢尔盖便打断他的话:“你可是什么都知道啊?”接着,俩人一起低声唱起青年时代曾经十分流行、大家都很熟悉的奥库德让娃的歌曲 《蓝色无轨》,而且唱得非常投入。

  谢尔盖的生日到了。办公室的所有同事,还有阿丽萨和上次见到的那位年轻小伙子聚在一起,带着野餐的食品、餐具来到僻静的河边庆贺谢尔盖的生日。首先是尼古拉为谢尔盖的生日致辞,他肯定谢尔盖这几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但更多地是对他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谢尔盖则什么也没说。祝贺完毕,大家尽情吃喝,欢快地跳舞。就在大家翩翩起舞,谁也没有留心之际,谢尔盖一人悄悄来到河边,抓起垂下的树枝,荡起秋千。不意树枝折断,谢尔盖掉入水中。他爬上岸后,悄悄藏到树丛后面去。同事、朋友发现谢尔盖不见了,急得到处寻找。突然,有人提出,他掉进河里,这使大家更加担心、焦急。拉丽萨沿着河岸朝下游奔去,尼古拉急忙脱衣准备下水去救,大家你一声我一声地呼喊“谢尔盖谢尔盖……”就在尼古拉脱掉外衣刚要下水时,谢尔盖从树后走出,不慌不忙地说道:“我在这儿,你们干什么?”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拉丽萨看到他,二话没说,扭头便走。尼古拉则从牙缝里蹦出“混蛋”两个字就扬长而去。其余的人也一言不发地陆续离开。剩下谢尔盖一人了,他静了静神,像上足了发条似的,在空旷的田埂上跑起来,追赶着骑自行车的孩子,最后疲惫不堪地倒在草垛上,头朝里钻着大哭起来。

  【鉴赏】

  罗曼·巴拉扬作为电影导演一向倾心于改编俄国古典作品。不过,给他带来最大声誉的却是他拍摄的第一部表现现代题材的影片《梦中和不是梦中的飞行》。该片完成于1983年,1987年获得当时的苏联国家奖金。影片之所以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认可,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表现出时代气氛环境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全新的银幕形象。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的电影剧作中出现了一批批评家称之为问题分析片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电影作为分析社会时代的复杂而深刻的矛盾的一门艺术,其社会使命得到进一步体现。其特点表现为,在反映社会的进程和变化中,这些影片集中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个人生活》、《主题》等便是其中较著名者。这些影片首先反映的是作者本人的立场和观点,即作者对诸如人际关系、社会道德、人的心灵、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社会问题的担心、痛心和评判。而在表现这些问题时,作者又着重描写人在社会生产及人际关系变化过程中个性的形成,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变化,诸如冷漠无情、万般无奈和自暴自弃。其次,这些影片的主人公不再是以前理论界所着力提倡的正面主人公,而是难以分清“正面”和“反面”,然而却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也就是所谓的“反英雄”。这些人不再像大多数生产题材影片中的那些主人公,需要去处理和解决诸多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他们本身就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问题,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类影片大多不反映什么重大的社会事件,而侧重于表现人的心态,真正的时代问题和社会矛盾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某些细节,通过人物的某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来体现的。

  在苏联80年代的文艺创作中还出现了“60年代人”这一专有名词。这是指60年代时正值20来岁青春年华的一代人。他们在当时解冻后的社会现实中表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反映在文艺创作中,即成为前面提到的“反英雄”。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电影创作中出现的《行星的检阅》、《清早巡行》,便是表现这类人的影片。

  影片《梦中和不是梦中的飞行》是以“60年代人”为主人公的一类影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部,在公映前就已引起争论。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影片主人公是对西方银幕形象的模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影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但无论如何,影片确实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道德危机,即80年代初一些人在精神上的扭曲,以及60年代的理想主义者在当前处境中无从找到出路的心态。

  说影片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银幕形象,是因为在此之前电影创作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仅在戏剧创作中出现过一个,那就是著名剧作家瓦比洛夫的《打野鸭》中的吉洛夫。生活中既然存在这样的人物,他们也就不可能不在艺术作品中出现。

  那么,影片主人公谢尔盖·马卡洛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作者的叙述中也许可以略知一二。导演巴拉扬在答记者的采访时说:片中似乎有一个谜,即使到结尾也不明白,主人公想要到哪里去?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作者的这个提示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从故事情节看,主人公谢尔盖已近不惑之年,他有家,有孩子,有情人,有朋友,工作上虽不能说成绩卓著,但也还过得去,总还是一个设计机构的工程师,而且同办公室的女同事都喜欢他。不错,他是同妻子吵架了,可这类事谁家不发生呢?从这一点上看,谢尔盖和大家一样,过着与常人相同的生活。然而,他又有一个奇怪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在梦中飞行,不时产生各种古怪的念头。这又使他跟大家很不相同。他似乎总是在东奔西跑无事忙,上班一照面,马上就离开,说是去接母亲,实则去同情人约会。受到批评时,他敢于反唇相讥,甚至假装自杀来欺骗同事。从影片中谢尔盖的行为表现来看,可以说他是个小人。他折磨自己,玩弄他人,对周围人漠不关心,随便伤害女人的感情,而且这样做时从不感到于心有愧。评论界有人提出,可以把谢尔盖理解为一个“脱离了社会机制”的局外人,即俄罗斯文学中传统意义上的“多余人”。不过,这种看法似乎并不符合影片作者创作的初衷。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谢尔盖在其昔日的同学,今日的上司——尼古拉的厨房里同主人进行了一次谈话,他们共同唱起了60年代非常流行的奥库德让娃的《蓝色无轨》。这一段落虽然不长,但却说明,谢尔盖青年时期曾是班里的优秀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憧憬,而且满怀激情,颇有抱负。如今,他们仍在怀念青年时代的生活。

  谢尔盖本身体现了在80年代进入不惑之年的一代人中部分人的特点。对过去的回忆显示出一种怀旧和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他们年轻时的激情、理想、希望、抱负渐渐消失。在时代变化要求个人作出妥协时,谢尔盖显得幼稚、可笑而脆弱。他没有顺应潮流,平步青云,而是眼看着理想破灭。作者巴拉扬就曾认为: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犯下了许多过错。他们的悲剧就在于既不会随波逐流,又不敢予以抗拒,而是在过去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面前退却了。结果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过起了一种双重的生活。谢尔盖过的就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实际社会要求相矛盾的生活。在他的看似放荡不羁的外部生活之中,隐藏着深刻的内心痛苦。

  “行为准则”在60—80年代这段历史进程的社会生活中明显位移。要适应生活,就要克服自我。像大家一样生活,谢尔盖不乐意。不像大家一样生活,则被视为“小丑”、“神经有问题者”。谢尔盖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也不满自己的行为,却不愿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我行我素,无所顾忌,欺骗撒谎,自我嘲讽,体现在他身上的这种真话与谎言兼有,耍赖和自我折磨并存的奇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时代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的病态现象。

  作者在揭示这一社会病态时,把剧情发展的地点从首都搬到了外省地。这一位移反映了这种病态的扩散性。

  影片将主人公的年龄定为40岁,也是意味深长的。40岁是人之一生中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切入点是对影片主人公命运的一个总结。差点没有成为谢尔盖死亡之日的生日对他来说既是一种绝望,也是一种希望。影片结尾有一个镜头,谢尔盖以胎儿姿势钻入草垛是回归母体的比喻,他仿佛希望再生,重新开始生活。

  影片采用了昏暗的影调,以突出表现深秋肃杀景色。黄昏的落日,阴暗潮湿的早晨,隐没在雾气中的街道、房屋、树影都给人以压抑之感。变化不定的节奏突出了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镜头内部的节奏变化也给人一种不协调感。例如,破晓前昏暗的长镜头被突发的吵架场面所打断。取代谢尔盖急速滑冰的飞奔动用的则是他坐在某一角落一动不动的造型。

  谢尔盖所住的斗室,过道狭窄,厨房拥挤,令人感到憋气。其它内景也是如此,即便是拉丽萨安排得比较舒适的家,也被各种小玩艺儿装饰得满满当当。在这狭窄拥挤得像鸽子笼般的住室之外则是人烟稀少的小城外景。城市和家庭的杂乱无章一直由永无休止的噪音、浪漫曲、歌声及广播声伴随着。有意加强的音响系统仿佛超出负荷,强调了生活的空虚和没有内容。影片就这样以其整个音画体系表达了一个青年时代曾怀有希望和理想,而今却成为“多余人”的中年人的痛苦、绝望和自暴自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中和  中和词条  飞行  飞行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剧情  剧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