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者为李璟。资料图片
明代《石室仙机》手抄本
曹操画像资料图片
引子
棋友热聊的一个话题是,古今哪位棋手最厉害。其实,古今围棋规则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关公委实难战秦琼。
就拿汉朝来说,即使一位现代棋手能穿越过去与汉人对弈,起码在适应围棋用具上,他得花相当多的工夫去“倒时差”。
首先,汉代的棋盘小,只有纵横17道线甚至更少,棋子颜色也不统一,有的是黑白两色,有的则是粉绿与墨绿,或者浅灰与浅黄相搭。那场面,行至中盘,满目花花绿绿,不知会不会看花眼。
此外,与今天相反,那时是执白先行,而且棋子可能是木头的,拿起来不免有些轻飘飘,更碍手的是它们居然是方形的,如果穿越回去的这位选手有强迫症,恐怕摸都不愿意摸,根本无法落座。
从汉到隋唐,围棋子逐渐摒弃了木头,转为垂青石头,形状逐渐定为圆形,棋盘也发展为纵横19道。洛阳围棋博物馆中,藏有一些收自本地的汉代至南北朝的石头围棋子,有天然的,也有黄玉的,比今天的棋子略大,颜色浅暗分明,看着很像河边的鹅卵石,但仔细观察,又有人工打磨的痕迹。现代棋子是一面凸,一面平,而唐代以前的棋子都是两面凸的,这种风格至今仍保留在日本围棋当中。#p#分页标题#e#
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棋具,能方便就地取材,加上大儒们的倡导,围棋日渐流行。东汉末年,虽然社会动荡,却形成了古代优秀棋手的首次“井喷期”,魏蜀吴三国均出了不少围棋高手,其中不乏曹操、孙策、陆逊等在战场和棋坛均叱咤风云的豪杰。
在中原地带,因为曹操、曹丕父子雅好围棋,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官员、文士,也构成了一个故事颇多的围棋圈儿。
曹操的棋力有多强
曹操善书法、音乐、围棋,可谓多才多艺,这与他特别注意搜罗相关人才是分不开的。在围棋方面,当时有一个叫孔桂的人,棋艺不错,而且挺会拍曹操马屁,于是“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出入随从”。
有高手带,曹操的棋艺水涨船高。《三国志·太祖纪》记载:“桓谭、蔡邕善音乐,冯诩、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liè)能。”
山子道等四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而曹操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他们跟太祖下棋,恐怕不敢把十成功力全使出来,给太祖难堪,但即便如此,太祖能与他们玩到一块儿去,战至旗鼓相当,足见棋力不一般。只是,曹操在政治、诗赋上的修为太强大了,他在棋坛的光芒被遮盖了太多。
受社会风气以及父亲的影响,曹丕和曹彰也下围棋。曹丕善文,曹彰善战,两人风格迥异,却热络捉对厮杀。曹丕没有留下有关围棋的诗文,倒是写过《弹棋赋》,自称“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妙”,也即最擅长的是弹棋。但在历史上,曹丕却因为围棋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页。
众所周知,曹丕为继承大位,没少费心思。曹操最喜欢的曹冲,很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不少人说是曹丕下的毒;曹丕当上皇帝后,依旧对几个兄弟不放心,曹植和曹彰都不例外。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曹丕做了这么多坏事,曹丕是怎么死的。
曹丕继位的第四个年头,曹彰在京师洛阳朝拜期间,突然去世。因何而死?《三国志》中寥寥数语,只说曹彰“疾薨”。
200年后,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却有叙述如下:“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p#分页标题#e#
又是下毒!并且是趁弟弟专心下棋毫无防备!《世说新语》虽非信史,但相去曹魏不远,而曹丕又有迫害兄弟的前科,后人倒是愿意相信这一说法。这大概是魏宫中最诡异的一局棋,兄弟俩你来我往对弈,场面是多么友爱多么温馨,哪知一局未终,曹彰命归黄泉。
王粲的记忆力有多好
在曹操父子的周围,除了山子道等高手,建安七子也下围棋,其中,应玚、王粲、孔融三人水平较高。
应玚写有位列“五赋三论”的《弈势》,已经达到了导师级水准,他一直在曹操身边做官,想必没少与太祖对弈。而王粲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也深得曹氏父子信赖,少年时就才气过人,有过目不忘之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录了一则王粲复盘的故事,在围棋史上相当知名。
有一次,王粲看人下棋,不知是棋盘翻了还是怎么着,棋局乱了,两下里互不服气正想斗嘴,王粲却凭着记忆摆出了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目瞪口呆,怎么也不相信,他们用布把这局棋盖起来,让王粲用其他棋盘重摆一遍,结果两盘棋一模一样,一个子儿都没错。
复盘对围棋熟手来说确非难事。这件事从侧面说明,王粲是一位水平不错的棋手,因为一个不懂围棋的人再“强记默识”,怕也难做到这一点。
建安七子中年龄最长的孔融,家中也常以弈棋为乐,但比起前两位,他和围棋的故事只能用凄惨来形容。因为孔融在禁酒等诸多问题上“专喜和曹操捣乱”(鲁迅语),曹操对这位棋友恨之入骨,忍了多年后以“败伦乱理”的罪名将其杀害。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有一双儿女,一个七岁一个九岁,父亲被抓时俩孩子正下围棋,并且没有停手,家人责备他们,孩子们却语出惊人:“安得巢毁而卵不破乎!’”
老爸出事,我们肯定也没跑,俩孩子多么有预见又多么绝望,才淡定如此。后来,孔家上下果真全被处死。而“覆巢之下无完卵”,就是从这个悲伤的围棋故事中来的。
棋手等级划分始于曹魏
虽然曹氏父子确实干了些伤害“棋友”的事,但他们对围棋的贡献也很大,曹魏政权首创的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就被套用到了棋手分级当中,成为今天围棋九段制的发源。#p#分页标题#e#
与曹操生活基本同时期的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邯郸淳,精通书法、围棋与投壶,他所著的《艺经》,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到围棋九品制的古籍。依据《艺经》,围棋从高到低的九品分别是: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体,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斗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东晋时,南阳人范汪也撰有《棋九品序录》,说法与此大致相同。
《艺经》后来失传了,这九品的棋力具体是什么说法呢?这里得先解释一下表示棋力差距的术语——“先”和“饶”。两人对弈,先走的会占很大便宜,所以若棋力相当,则“分先”下棋,即双方轮流先行;如果棋力稍有差距,则强手要“让先”,也称“饶先”,每局棋都由弱手先行;差距再大一些,强手还得让弱手一定数目的子,称为“饶子”。
明人在《石室仙机》一书中解释的九品,大意是这样:一品入神,是指棋术变化莫测,先知先觉,无敌于天下者;二品坐照,能从容应变,但须入神“饶半先”;三品具体,则要入神“饶一先”,“临局之际,见形即悟”……
如此这般,至七品,为“受饶五子,动则必战,与敌相抗,不用其智而专斗力”,也就是说,七品棋手已经是个沉不住气,蛮冲蛮杀的角色,一品和七品棋手对战,要让五个子。八品、九品的棋力更差,《石室仙机》干脆没再说,但看字面意思也能猜出来,若愚无非看着就很笨,守拙则是怎么着都不长进。
不知曹操、曹丕以及王粲等人,论棋力该为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