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医四大流派的形成

    宋、元时期,中医分科增加一倍甚至二倍以上,由唐代的4科(医科、针灸科、按摩科、咒禁科)发展到宋代的9科,到元代增至13科(大方脉科、风科、针灸科、小方脉科、眼科、产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杂医科、祝由科、禁科)。这时医书的编纂、临床经验的总结都有了新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医学理论有较大的发展,并产生了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学派,即所谓的“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为代表,他们的总出发点都是我国传统的《内经》的医学体系,但又各从不同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我国医药学的体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刘完素(1110?1200年),字守真,金代河北河间人。他精研医学,拒绝做官,在民间行医,很受欢迎。当时传染病流行,他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重视致病原因中的火、热因素,主张从表里两法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提出了一整套治疗热性病的方法,对寒凉药物的应用有独到的研究,被称为“寒凉派”。

    张从正(1156?1228年)字子和,金代河南考城人,主要著作《儒门事亲》15卷。他继承和发展了刘完素的医学思想,主张用汗、吐、下3法,指出凡风寒初感邪在皮表者应用“汗”法,继而风痰宿食在于胸膈上脘的用“吐”法,寒湿痼冷或热在下焦的用“下”法。他对此3法的临床应用确有精到之处,遂有“攻下派’”之称。

    李杲(1180?1251年)字明之,金代河北真定人,师承刘完素。完素重视脏腑虚实,能根据气候、体质而灵活用药,对药物的性质又有新的阐明。这对李杲很有启发。李杲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形成独创的见解,强调脾胃的作用,并认为“元气”是人生之本,元气充足与否决定了人体健康与病变。后人称之为“补土派”或“温补派”。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号丹溪,元代浙江义乌人,是刘完素的三传弟子,又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医药著作。他结合三家学说,倡泻火养阴之法,进一步发展了刘完素火热学说。后人称之为“养阴派”或“滋阴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医四大流派的形成  流派  流派词条  中医  中医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  四大  四大词条  
知识

 魏克斯

复出又被革职的元帅魏克斯(1881年~1954年)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出生在德昭一个马夫长的家庭。1900年中学毕业后参军。初在巴伐利亚重骑兵部队服役,曾担任团副...(展开)

知识

 一种奇怪的电磁现象

关于远距离传输话音的想法,早在十七世纪就有人提出了。168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胡克不仅提出了远距离传输话音的建议,而且还用一根拉紧的导线进行了“传话”的试验,居...(展开)

知识

 鱼的性变之谜

鱼的性变之谜    红海里生长着一种名叫红鲷鱼的怪鱼,它不仅因一身火红的保护色而驰名,还有一个令人十分诧异的习性??雌性转变为雄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