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花枝招展,绿叶繁盛,为大自然增色添彩。可是有时春雨绵绵,甚至整夜狂风,第二天早上就经常会发现落叶缤纷。秋天时万物萧条,更会时常看见满庭金黄的梧叶。唐代的孔绍安就有诗赞美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冬天时,早上的霜露刚刚附在树枝上,田野上却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门前荒芜,令人感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下面介绍的是一首《落叶》诗,全文不提一字落叶,却充满理趣。
明末:吴嘉纪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
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头白翁。
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他出生于盐民之家,儿时多病,明末出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他工于诗,其诗语言简 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颇有孟郊、贾岛的诗风,深得后人欣赏。
诗人隐居在家,每天却坚持创作。所以他经常走出户外,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也收集创作素材。有一次他路过一棵大树,忽然一阵风吹来,一片枯叶恰好落到他的头上。诗人虽然并没有受到惊吓,却顿时有了写诗的灵感。
作者先是铺叙,点出时节特点,“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 新叶在春天绽出,经过春夏两季,时间不长,秋天时竟然就枯萎飘落。一个“曾”字,表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怜惜之情,其中也有叹息自己暮年体衰的惆怅。
颔联继续状写落叶,“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落叶随秋风飞舞,又被秋雨打落,这一切本来都是自然规律。凋零之后才会有重生,化作春泥也会更护花。
“天地意”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对客观事实的尊重;而“乱下”两个字,又彰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这落叶就是自己的化身,虽然来去不定,但依然有些不舍。
夜色阑珊、弯月朦胧,秋风秋雨、落叶惊心,诗人不免愁绪满怀,“不静月斜处,偏惊头白翁。”落叶年年皆有,虽然只是预示着节序的迁移、以及时光的飞驰。但身届暮年的白发老人,还是十分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此秋风扫落叶,必然会令其格外敏感,进而才会感到惊心。
最后两句充满理趣,“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诗人虽然感慨万千,但还是非常理性,他以落叶警示后世,落叶不必怨恨秋风将其摇落;如果真有怨恨,应该责怪春风将你吹开。作者将落叶之恨归结于“春风多事”,确实很有新意,也令人回味无穷。
春风送暖,新叶出芽,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经历。本来应该感谢春风的功劳,可是诗人正话反说,暗喻大自然如果没有开始,也就不会有终结,这是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纵览这首诗,虽然主题很小,却立意深远,传出天运自然之理。一叶知秋,落叶惊心,让诗人思绪万千,又百感交集,忽然间就想到了很多事情,也从落叶中感悟出很多道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也传出了诗人对季节交替的认识。而清代才子吴嘉纪虽然名不经传,这首诗也并非脍炙人口,但诗人用心良苦,更融入深情,让读者受益匪浅。诗人不怨霜露而怨春风,见出盛之始已伏衰之机,令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