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唐,开元年间,帝都长安。
一阵急促的秋雨过后,夜空澄澈,新月初升。
秘书省大厅,灯火通明,一场即景赋诗的联句赛诗会即将开始。
来者都是雅擅文墨的朝廷官员,放眼望去,不乏诸多已是诗坛赫赫有名之辈。
比如,十九岁便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打动玉真公主、一举登科的太乐丞王维;
神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致力扫除六朝绮靡诗风的中书舍人张九龄;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的老前辈、制举策论曾为天下第一的中书令张说;
还有凭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争锋边塞一哥的校书郎王昌龄;
……
啧啧,个个都是超级大猛人。
其他到场的还有尚书侍郎裴胐、吏部员外郎卢僎、校书郎刘昚虚等,一看这阵仗,几个人立马都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呵呵呵,又特么是一个苦逼陪练的夜晚……
很快,条桌接龙,长卷铺就,好戏开场。
吏部员外郎卢僎第一个拽步出席,拱手行礼:
鄙人斗胆开场,文辞浅陋,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语罢,行至案前,提笔落墨:
雨露将天泽,文章播国风。
呵呵,配角的职责不就是冲在前面当炮灰嘛,我卢某人懂。
接下来是校书郎刘昚虚:
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呵呵,我是二号炮灰,大佬们开心就好。
紧接着,三号、四号……N号炮灰们依次出场,大家这才发现,所谓“文辞浅陋”,对他们而言,真的不是谦词。
终于,王昌龄一声暗笑,起身出席:看哥的!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炮灰们一阵骚动:
啧啧,不愧是边塞猛男,雄浑,悲慨!
紧接着,老前辈张说出场了: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炮灰们又是争相点赞:
要不说是前辈呢,借景抒情,高啊!
张说题完,却不着急落座,而是转身望向与自己座次相邻的男子,微微点头,示意其登场一试。
大家这才发现,该男子似非官场同僚,十分面生。
与张说四目相对后,此人缓步出席,一袭白衫,身材颀长。
众人观之,心中俱是一震:
好个骨貌淑清,风神散朗之人!不知是何方雅士……
出人意表的是,此人并未走向案前长卷,而是径入庭院,驻足于一株粗大的梧桐树下。
此时,天边正缀着几缕薄云,残留在树稍的雨水不断汇聚、下坠、滴落,断续敲打在梧桐叶上……
啪嗒……啪嗒……
片刻,男子淡然一笑,语音清旷: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联既出,举座震惊。
良久,张九龄率先掷笔:
我大唐擅诗赋者众,然未见清幽冲淡至如此者,九龄甘拜下风!
说完,望向王维。
王维凝眉良久,长叹一声:
清绝至此,维亦不复为继也!
语罢,起身奔向庭院,紧紧握起男子双手:
敢问兄台高姓大名?幸然得识,相见恨晚也!
男子后退一步,抽身还礼:
承蒙阁下谬爱,在下襄阳布衣,孟浩然。
02:
当晚,该事件就刷屏式登上了大唐各大网络平台的头版头条:
《布衣才子孟浩然秘书省一鸣惊人,引领清幽雅淡新诗风》;
《襄阳布衣秘书省力压群英,陶谢之后,山水田园派再现传人?》;
《张说力捧,张九龄王维争相结交,原来才华才是人生最好的通行证》
……
36岁,以布衣入京的孟浩然,就这样一炮而红,名动帝都。
在无数的赞扬声中,孟浩然的目光越过渺远的夜空,好像又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
是的,他清醒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高光时刻,不是幸运,更非偶然——一切,源自故乡山水的馈赠。
有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
这话如果换算到孟浩然身上就是:
每个人都向往诗和远方,而哥生来就徜徉其中。
不信,来看孟浩然从小的生活环境——
《涧南即事》
弊庐在郭外,素业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孟浩然祖居襄阳城南,有田有房,耕读传家。
祖上留下的庄园名为涧南园(嗯,一听占地面积就不小)。
从诗中可知,涧南园东西林野开阔,远离闹市喧嚣,且北临溪涧,南傍山林,孟浩然闲来就在此泛舟垂钓、竹林逸歌,好不悠哉。
园中有孟浩然的起居之处——
轩窗之外,树木葱茏,偶有片叶在夕阳的柔光下悠然飘落;傍晚来临,则倦鸟归巢,无数流萤拖着亮亮的尾巴飞绕在水轩之上……
《闲园怀苏子》
向夕开帘坐,庭阴叶落微。
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前院则是花草翠竹、曲径通幽,书读累了,孟浩然就信步闲庭,看翠羽鸟与兰花嬉戏,观红鲤鱼绕荷柄悠游:
狭径花将尽,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到了仲夏之夜,则开轩纳凉,赏池月东升,听竹露清响,嗅荷风香气……兴之所至,或许还会抚琴一曲,感怀一下久日不见的老朋友: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看到这,你以为孟浩然的诗意生活仅限于此了吗?
错。
除了世外桃源般的涧南园,整个明山秀水的襄阳城都在孟浩然的诗意版图中。
03:
比如,秋高气爽时登个山、望个远,顺便再写首诗寄给隐居的老朋友,喊他重阳节滚粗来一起嗨: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咦?山下还有潭?
那也不能放过。磐石上钓会儿鱼,再溜达两圈找找曹植《洛神赋》里神女解下的玉佩;待到夜月东升,清辉满舟,则棹歌而还,何其逍遥。
《万山潭》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襄阳坐落在汉水之滨,对孟浩然来说,美丽的汉水风光又怎能不亲往睹之?
春日冰雪消融,江水碧蓝千里,鸟语花香中,歌妓小姐姐们的花钿金钗荡漾在摇动的波影之上,怎一个春光无限了得。
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令人服气的是,日子都诗意到这种程度了,孟浩然硬是还能再升级——
二十岁出头,因仰慕东汉名士庞德公,他隐居到了风光秀丽的鹿门山。
04:
至于庞德公是何许人,说一点就够了。
就是他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令二人名扬天下。
此人有大才,又久负盛名,荆州刺史刘表曾数次请其出山进府,他都坚辞不受,最后隐于鹿门山,采药而终,极具传奇色彩。
为追慕先贤高风而隐居鹿门山后,孟浩然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你看,黄昏来临,江边渡头喧嚣,村民们各自上岸还家,惟孟浩然超尘出世,独自归往鹿门山。
夜色之下,山间本是云烟暮霭,山月一出,则又清光朗照。
孟浩然信步拾阶,蜿蜒辗转,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昔时隐居之处,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诗人怀古思今,独自徘徊……
啧啧,好一幅隐者清幽图。
到了春日清晨,诗意继续流淌: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百鸟啼鸣中,孟浩然一觉睡到自然醒,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想到昨夜的风雨之声,再推开窗户,数数落花……
什么?你说这样的日子太寂寞?
不怕,隔三差五,孟同学也会出山会友: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或是呼朋引伴,探寻古迹名胜: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啧啧,感觉没法再写下去了。
想想我们这些苦逼的现代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辛苦奔波,已经多久没有抬头看一朵云、低头嗅一朵花、拿笔写一段心情,对比孟浩然这神仙般的日子,伤感的泪水已经再难抑制:
哎,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该扔,什么叫生活,人孟浩然那日子才叫生活啊!
我们充其量……只能算活着……
不过,先别急着擦眼泪,更扎心的还在后面,因为:
人孟浩然不仅过的比我们爽,才华还比我们高。
05:
就拿上面三首诗来说吧。
第一首《春晓》。
儿童启蒙诗歌榜必选篇目,一千多年来,除李白的《静夜思》和骆宾王的《鹅》,论传唱度,无诗能出其右。
然而,对于这首朗朗上口、清新简短的小诗,很多人第一反应往往是:
这也叫诗?老子都能写!
呵呵,你可拉倒吧。
接下来,就让不才在下告诉你,它牛在哪里——
在这首诗里,你能找到任何具体的场景描摹吗?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事件讲述吗?
都没有。
诗人只是选取了清晨醒来鸟鸣入耳、而后惋惜雨打花落的一刹那的心理活动,将之细节化、典型化,仅以二十个字,就赋予它无限情意:
全篇无一字写惜春,却因花落春去,使你不得不惜,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你说厉不厉害?
如果还不服,咱们再看第二首,《过故人山庄》。
乍一读,又觉平平无奇对不对?
可再一品,却发现寥寥几笔,有景物、有情节、有对话,一切历历如画,彷佛一组电影镜头徐徐铺展。
而且在这首诗里,孟浩然又一次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做“意在言外”——
通篇老孟有交代自己和故人的交情如何吗?
没有。
然而,通过开篇的一邀即至,中间的开轩把酒,最后的重阳再约(还是老孟主动提的),宾主间的深厚情谊已不言而自现。
你说这手法高不高?
再看第三首,《与诸子登岘山》。
如果说前两首的平淡疏朗、不饰刻画属孟浩然的拿手好戏,那么这首则让我们见识到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哇,原来山水田园派的孟同学也有气势雄浑的一面喔!(自动星星眼)
来,一起感受下这首诗的壮逸之美。
先看开篇两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起笔何等高亢!
仅以十个字,就写透了宇宙无限、历史更迭的沧桑之感,慨然怀古之情,横空而出。
再看三四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角度猛然收缩,将自己一次普通的登山,置身于时空运转的大背景下,使其成为天地大化、人事代谢的一部分。此何等之自信,何等之气势!可谓非盛唐之人不能语也!
整首诗的艺术表现力如同电影镜头中的两极调度,大开大合,至远至近,气象异常豪迈。
怎么样,到了这儿,对孟浩然的才情,大家总该心服口服了吧?
不然,难道你比李白还大牌?!
06:
对,你没看错。
此时此刻,有个叫李白的粉丝正扬着手中的诗稿,向孟浩然疯狂比心。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啧啧,开篇就直呼“吾爱孟夫子”,这肉麻程度,连迷弟杜甫写给他的“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都要甘拜下风。
结尾就更厉害了:
我对孟夫子真是高山仰止,我怎么可能达到他的高度呢?只能默默仰慕他淡泊名利的芬芳人格,感受他风雅潇洒的隐者风范……
妈呀,看到这是不是想立马弹起来,给李大哥打一波穿越电话:
喂!李大哥,这真是你写的吗?!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也不能怪我们一时接受不了。
毕竟,就算是对九五之尊的玄宗大大,我们李大哥,也没吹出过这样的彩虹屁呀!
可以说,放眼整个唐代诗坛,你都找不出比这更热烈、更直白的粉丝向偶像致敬的告白诗了!
至于有李大哥这样一个粉丝是多么长脸的事儿,咱们捋一捋就知道了:
诗圣杜大叔,够有才吧,不好意思,在李大哥面前,只是个粉丝小老弟;
诗佛王维,够优秀吧,诗、文、书、画、音,样样登峰造极,关键小伙儿还长得贼拉帅,简直360度无死角(啊啊啊,老夫的少女心啊)。结果呢,李大哥从来不甩人家,自始至终零交集;
(王维:好无奈哦,完美到没朋友呢)
也就“七绝圣手”王昌龄,赚了李大哥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很感人,但也不过是惺惺相惜的哥们之情、平交之谊;
以上也不足为奇,毕竟,我们李大哥可是连孔子都看不上眼的王者人物——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就是这样一个眼高于顶、酷炫狂拽吊炸天的李太白,对孟浩然却崇拜喜爱到了如此地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看,跟偶像别离,船都远到没入天际、遥不可辨了,李大哥依然深情凝望,不舍离去……
然而,反常的是,对这样一枚超重量级粉丝,孟浩然笔下却没有任何赠诗流传下来。
要知道,杜甫虽一再被大家嘲笑倒贴李白,但好歹李大哥也回过他几首诗呀!
(杜大叔: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我猜,孟浩然当时的内心独白大概是这样的:
你个川娃子,图样图森破,哥的理想哪里是什么“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而是“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好吧!
07:
是的,虽然孟浩然的前半生看起来都是在悠游山水,但那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背地里,人家用功着呢: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昼夜常自强,词赋颇亦工。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而孟浩然之所以如此苦学,是因为和其他盛唐诗人一样,他也有着积极的用世之心。
这从其自述家世的篇章中便可窥一二:
唯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
看到没,孟浩然同学说自己是亚圣孟子之后,而且“家世重儒风”。
儒家学说的宗旨是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嗯,已经用了半生时间“修身齐家”,是时候踏上“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了。
开元四年,孟浩然向时任岳州刺史、且一向喜欢提携后辈的前宰相张说投诗自荐,一不小心又挥洒出一首历代传颂的千古大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两联气势磅礴,历来脍炙人口。
一个“平”字点出了八百里洞庭的辽阔,一个“混”字又绘出了水天一色的浩渺;与三百年后范仲淹笔下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谓异曲同工。
三四句的“蒸”、“撼” 两字则如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响亮地描绘出洞庭湖波涛翻滚、震天动地的壮浪之气,雄浑天成,气概横绝。
也无怪后人对此联赞叹无已:
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
一篇投简历找工作的干谒之作,竟写出了如此高度,你说张说心不心动?
于是,待其调归朝廷后,当即就邀孟浩然入京,打算择机向玄宗推荐。
而孟浩然也不负张说厚望,一入长安,就如开篇所述,大展文辞,名噪帝都。
那么,孟夫子真的就此扶摇直上入九天了吗?
答案是,不能够——前半辈子过得比神仙还爽,又有李白那么逆天的粉丝,再让你轻轻松松当上官,还有天理吗?还让别人活吗?!
就这样,前方的坑,命运已经悄然为其挖好——孟浩然却还浑然不觉。
08:
自秘书省相见恨晚后,孟浩然与王维感情迅速升温,几乎日日都在一起研讨诗歌,畅谈人生。
啧啧,上班摸鱼会友,爽!
而另一边,万年不入下属办公室的玄宗大大因为一时兴起,有个音乐方面的问题想找王维商讨,也朝太乐署走来!
用岳云鹏的话来说,这不巧了吗!这不巧了吗!
随着一声“圣上驾到,太乐丞接驾”的唱喏,王维一口热茶喷将出来,孟浩然则直接滑到了椅子下面:
我去,哥们,这可咋整?!
二人如此惊慌是因为:私邀闲人出入宫廷,乃是欺君大罪,闹不好掉脑袋……
待玄宗入室后,王维看着案几上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再瞄一眼榻下孟浩然露出的衣角,大脑极速运转:
这么明显,怎么瞒得过英明神武的李老板?
与其被发现,不如主动认了,说不定老板欣赏孟兄的才华,不但大事化无,还能赐他一官半职……
想到这,王维眼一闭心一横,将情况向玄宗如实脱出。
所幸,结果恰如他所设想,玄宗非但没有开罪二人,反而颇有兴致:
此人朕素有耳闻。
中书令张说对其才华赞誉有加,前一阵秘省赋诗又大放异彩,朕正想找机会召其入宫,一较风雅。
今日巧遇,何不出来与朕相见?
孟卿,最近可有新作可赏?
孟浩然此时还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他久居乡野,疏于世事,如今猛然间直面九五之尊,又是在一个如此仓促尴尬的环境下……
于是,听到玄宗发问后,状态不在线的他一时脑子短路,吟诵了这么一首诗: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甫一开口,王维便心下一沉,听到“不才明主弃”时则闭目扶额、痛苦地别过了身子:
大哥,你这不是自断前程吗?!
什么叫你才华不高,皇帝看不上你?这不相当于控诉李老板没有识人之才,埋没了你吗!
啊啊啊!咱出门能不能带上脑子!!
……
王维分析的没错,一诗吟毕,玄宗脸上的笑容早已凝成冰块:
明明是你没找朕应聘过,咋诬赖朕看不上你呢?!
呜呜呜,起驾回宫!
你看,本应该是一个绝佳的“见证奇迹的时刻”,结果就这样彻底搞翻车。
半晌,孟浩然才如梦初醒:
阿维,我只是想自谦一把的,没想到整过头,负能量严重超标了是不是……
王维只能挤出一丝苦笑:
走吧哥们,喝酒去。
09:
这件事对孟浩然的打击很大。
三十多年的朝夕苦读,多少个日日夜夜关于理想与仕途的畅想,统统止步于一首不合时宜的诗。
黯然离京后,郁闷至极的他,先后漫游川蜀、吴越。
自此,半生闲逸的他才算是真正开始经受生活的锤炼,体会到为生存和理想而挣扎的无奈: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北;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
除了旅途艰辛、乡思难抑,其实更让他痛苦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毫无机心、超然世外地徜徉山水,因为那被迫中断的理想之路没有一刻不在他内心继续延展:
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会;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
这些诗句翻译过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唉,我始终忘不了长安城啊!
于是,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再一次奔赴长安,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为上一次的失误翻盘。
然而,不幸落第。
后来,开元十九年,玄宗临幸东都洛阳,孟浩然也曾前往寻求机会,结果仍是一无所获。
年过四十,一无作为,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了从前的冲淡和飘逸,而是被人生就此落空的恐惧和哀伤时时环绕:
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
……
在这样的痛苦之下,他又开始东游吴越。那首空灵蕴藉、清幽至极,被后人评为“神品”、“奇作”的五绝名篇《宿建德江》就作于此时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日暮时分,孟浩然乘坐的小舟停泊在烟雾苍茫的水中沙洲。
原野空阔,远处的天空仿佛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一轮明月映衬其中,似要与人来亲近。
在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下,在万籁俱寂的霭霭黄昏中,想到自己寸功未建、却已然白头,无边的愁绪在孟浩然心中升腾、弥漫,最后充盈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里面有:
羁旅的惆怅,故乡的远思,理想的幻灭,人生的落空……
10:
也许是看到孟浩然太痛苦了,上天后来又给过他一次机会。
735年,襄阳刺史韩朝宗计划向朝廷引荐孟浩然。
结果约定入京的日子,孟浩然却跟一位朋友飚酒喝高了,放了人家鸽子……
很多人都把孟浩然这一行为捧高成淡泊名利、好乐忘名, 或是“诗人那可爱的任性”。
呵呵,恕我不能苟同。
读读他后半生写的那些人生价值无从实现、担心生命成空的诗句吧,其中的痛苦是多么深重!
你就会知道,真正的原因绝不可能是那般轻巧。
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了:
既然孟浩然求仕心切,机会来临,却又为何放弃呢?
答案是:他在怕,在逃避。
此时的孟浩然已经47岁,之前求仕失败的数次经历已经给内敛、敏感、清高的他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阴影,他怕这一次又会像从前一样,失败的一塌糊涂。
他没有勇气再面对这样的打击,也无力再承受更多的痛苦……
是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李白那么昂扬的斗志,60几岁从牢里出来还想着去参军御敌。
理想的门票,从来都是昂贵的。
后来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时,孟浩然曾至其幕下短暂任职,后还归田园,终生不仕。
10:
又是最后的综评时刻。
从诗歌角度来讲,孟浩然是盛唐第一个多景观的山水诗作者,也是继陶渊明之后第一个大量描写田园、隐逸题材之人。
并最终将山水、田园两个类别结合起来,上承陶谢,下启王维,开一代风气之先。
其诗自然冲淡、清逸闲远,有大巧不工之美,“诵之如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虽然整体诗歌成就不及同组合的王维更全面多样,但就山水诗而言,二人可谓花开并蒂,各得风采:
“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从人生经历角度来讲,相比其他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一生非常简单,前半生乡居读书,下半生外出求仕。
他本性喜爱山水自然,又受隐逸思想影响较重,而家庭教育奉行儒家学说,加上盛世环境下读书人当有一番作为的时代思想,造成了其颇为纠结矛盾的后半生。
想要追求功名,却清高拉不下脸,不能拼尽全力地干谒奔走;退回曾经的乡居生活,却又深恐生命落空,难复往日那份闲适平和的心境。
综观孟浩然的一生,我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
比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许更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却不肯全力去抵达。
欧阳修有句话讲的好: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多么希望孟浩然也曾为理想毫无保留的激情燃烧,哪怕最后像李白一样仍是两手空空,但最起码可以告诉自己:
我真的尽力了。
然后毅然决然地走向同样深情爱着的山水田园,不再频频回首。
最后,借一首我非常喜爱的王维的诗来作结,祝福生命的最终,孟浩然也曾得到诗中的那一份释然——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