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重庆很多次,这一次感觉非常特别,因为外面下着雨,在雨中,在雾中,感觉会非常亲切。”10月18日,作家蔡骏携新书《最漫长的那一夜》来到重庆万象城西西弗书店参加签售活动,同时还带来了新书作品将被改编成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续集的消息。但面对传统作家纷纷寻找影视传播的现状,蔡骏在接受重庆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
创作悬疑源于一场赌约
蔡骏:2000年的时候,我开始在榕树下文学网站上发表作品,那时候的写作其实偏向于纯文学。至于后来走上悬疑这条道路,是因为我2002年跟网友打了一个赌,当时《午夜凶铃》正在热播,我就跟她打赌说我能写像《午夜凶铃》这样的小说。当时网上流行一个叫“女鬼病毒”的东西,我就根据这个“女鬼病毒”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病毒》,后来这部小说也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部悬疑类型的长篇小说。
小说写好后,我就去找我的这个网友,想给她看看,但没找到,她就这么消失了,我用了各种方法,甚至刊登了寻人启事,也没找到她。直到十年后的2012年,我终于联系上了她,当时她住在洛杉矶,与我们的时间正好相差12个小时,联系上她的时候我这边正好是午夜。我有时候就觉得这件事很奇妙,充满了悬疑感。
重庆青年报:悬疑、惊悚和推理这三种类型文学之间常常难分彼此,您对悬疑的理解是?
蔡骏:惊悚的主题是让人产生视觉恐惧或心理恐惧,比如像西方和日本的一些恐怖片就是这样。而推理小说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和缜密的推理。悬疑小说本身是很多元的,包含的点很多,比如它里面可能就包含惊悚元素、推理元素等,但关键的一点是必须要有悬念以及慢慢让悬念落到实处的这样一个过程。
重庆青年报:大家将您的悬疑小说定义为“传统悬疑”,“传统”的意思是指您的小说深受中国古代的志怪、公案等类悬疑小说的影响吗?
蔡骏:不是的。其实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悬疑小说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当代产生的,与古代的志怪、公案等小说相去甚远。拿我自己来说,我受史蒂芬·金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很多中国读者不太喜欢这个作家,因为他的小说不太好读,但他的小说风格和写作风格都深深影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