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朝基本沿用了唐朝春节放假的做法,也是七天假,正月初一前后各三天。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宋太宗至宋真宗(976-1022年)时,春节、冬至、寒食均是七天假期。中秋、重阳、端午、七夕等等节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宋代的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三个时段,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也一度放七天假。此外宋太祖赵匡胤的爹腊月初七去世,曾规定放假七天;宋仁宗的娘腊月初十生日,曾规定放假三天。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这样算来算去,从腊月到正月,有好几个长假,上不了几天班。
宋代地方官比较幸福,每年腊月二十“封印”回家过年,正月二十“开印”,放假一个月。朝廷大臣初一要上朝,不得请假。大三十吃完团圆饭守完岁打个盹儿,正月初一凌晨就得赶往皇宫,参加“正旦大朝会”,跟皇帝老儿拜年,届时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献礼。皇帝赏赐每人一朵花,插在官帽上。
宋代放假费时,著名大臣包拯包文正曾经曾经将春节七天长假改为五日。据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载:“包拯为三司使,上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包拯是个工作狂,宋仁宗时他当过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所以他上书仁宗皇帝,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缩减为五天。此举招致绝大多数官员不满,宋哲宗时,春节假期又恢复到了七天。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全年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等,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
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不过,到了清朝公务员的“黄金月”还是有的。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假又以封印休长假的方式贯通,前后也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每至封印之日,官员们都会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
古代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国家体制之外的其他阶层特别是农民没有放假的规定,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农民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有一定的假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日”也会放假,不过对于农民来讲,可以因农时而自主支配时间,放不放假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