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体校学生“集训时不归队,训话时拍球”,因此被罚跑1个小时,之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结合媒体曾报道的几起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如在学生脸上刺“贼”字,逼学生吃粪便等,反映出当前我国儿童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古语云:严师出高徒。但有些所谓“严师”却完全不懂正确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因而行为粗暴。有的甚至通过所谓的“严格”发泄自身心理不平衡,这种后果是非常严重和可怕的。
科学的育儿观认为,孩子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采用经常口头表扬、行为表扬和物质奖励,不断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惩罚又确实是一种改变儿童不良行为的良好手段。因而教育者有必要学习一点有关惩罚的知识和技巧。
惩罚的方法有多种,宜因时因人因地而异。
例如故意忽视是惩罚的一种方法。当小孩哭哭啼啼时,或者很夸张地哗众取宠时,你可采用“故意忽视”,即对他的哭泣或叫喊视而不见,孩子见自己的行为没有人理会时,会自觉没趣,这种行为过一段时间就会收敛。
又例如“自然结果惩罚”,它一般是对可能出现轻微伤害结果的行为采用的惩罚。一次,年幼的岸英在四合院里玩玻璃,母亲杨开慧看见后欲前往阻止,但毛主席则微笑着拦住了杨开慧。“不幸”终于发生了,小岸英真的给玻璃扎破了手,当毛主席抱起啼哭的岸英问道:“你还玩不玩玻璃?”小岸英说“再也不玩了”。毛泽东在教育毛岸英的时候使用的正是结果惩罚法。当然,对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的行为要立即制止。
对于出现如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的儿童,取消其参加某项活动(例如看电视)的权利也是一种很好的惩罚方法。
暂时隔离法是从体育比赛中引进的一种儿童惩罚手段。在一些球类如冰球比赛中,运动员如果犯规,会受到罚出场几分钟的惩罚。心理学家们将这一方法用于矫正儿童不良行为,成效不小。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克拉克的专著《SOS,救助父母》就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
体罚和责骂可以说是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它的特点是处罚立即见效,也许很多家长都应用过。其实这种惩罚会产生很多“后遗症”,如造成心理创伤,或为孩子将来出现攻击行为提供榜样等。笔者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病例:12岁的男孩,每当学习成绩不佳,回家后就是挨打,后来母亲下岗,父亲每天工作从早到晚,孩子挨打骂变得更加频繁,甚至出现因打孩子被警察干预。这个孩子后来出现反社会行为,撒谎、偷窃、打架斗殴。在诊所,父母亲非常后悔,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
我们再回到“罚跑事件”,对违反纪律的体校学生,罚跑也许并不是什么很过激的惩罚。该例学生罚跑类似于体罚和暂时隔离的结合。就暂时隔离来说,恰当时间是1岁1分钟,9岁的孩子以10分钟以内比较合适。但是罚跑的时间长达1个小时,对9岁孩子来说无论是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较难承受的。外向的儿童对教师或家长的大声吼叫或惩罚也许表现无所谓,而一个内向的儿童就可能对此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而平时生龙活虎的孩子在身体不适时对同样的惩罚也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从报道中我们没有获得这个孩子的其他情况,不敢在此妄加评判。但罚跑长达1个小时却可能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惩罚方法的误解,二是教育者的愤怒。有位哲学家说过:“愤怒始于无能,终于懊悔。”这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谨记的。
为预防儿童受罚后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还要注意观察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如沉默不语、淡漠、发脾气、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无原因啼哭、爱哭、遗尿、失眠、夜惊等。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相应措施,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更加文明,体罚和责骂等粗暴的教育方法应逐渐让位给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社会、家庭以及儿童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美好的未来,家长、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