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并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每一位家长、老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送给大家10条黄金教育法则!
01 鱼缸法则
则
法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池塘里。没想到,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因为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孩子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象力。
02 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则
法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爱。他的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罗森塔尔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这两组学生果真分别展示了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孩子就容易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蹶不振。
小贴士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03:
强化定律
则
法
培养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拥有好的心态,进而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在水里放一堵玻璃墙,将鲸鱼和食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冲破玻璃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同玻璃墙仍然存在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经过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但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行为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会使孩子享受一生。
则
法
04 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
的好奇心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
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如果有了这些屏障,我们才愿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一般来说,学生对固定的学习内容容易感到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在日本的音乐老师铃木老师的学生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学生寅次很聪明,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得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练习对他以后的成功很关键,没有巩固的练习,他无法学到更好。
正因为此,铃木老师对他的学生采用了抽签教学法。他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都让学生随机抽一个曲目练习。寅次因为参与了这个游戏(也相当于参与了老师的教学,事实上,这一切可还是在老师的掌握之中),而对课堂大感兴趣,最后也更努力地练习。
05 梦想法则
则
法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回答要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的答案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问学生们这是什么。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象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当西方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在告诉孩子“标准答案”。
所以,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再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06 南风效应
则
法
修正主义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气更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的、张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地吹,温暖地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变成了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任何错误,只要悔改,总可以回头。比如,当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时,妈妈可以温和地说:这真是个漂亮的牛奶海洋;并告诉孩子,牛奶海洋虽然漂亮,但地板却要受罪了。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净,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拿牛奶的方法。
心理学家说,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人再发火,它也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的吗?但是,孩子如果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奏效。
07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则
法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
家里来了客人,爸爸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开,埃迪的作业本被吹得哗哗响。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地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痛苦的叫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愤怒地举起手要打他,但是却终于没打下去。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自己,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08 尊重法则
则
法
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得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地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更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因而,当我们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园地铁售票处,为孩子争着要少钱减票的时候,我们知道,你省下的仅仅是钱而已。
则
法
09 延迟满足主义
从小培养
孩子的耐心
人有无耐心,表现出的两个方向就是:一个是想要什么就得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就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养的,个人建议如果自己一个人难做到克制,可以两人配合或多人配合去实现。
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爸爸找来一个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这个沙漏。爸爸跟他约定:这个漏斗是古时的计时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三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开始几次,孩子根本没看书,而是盯着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气馁,多次之后,孩子慢慢地把视线转到书上来。再后来,孩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要求延长时间,但爸爸坚持只看三分钟。
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动去看书去了。三分钟,正是适合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三分钟之后,就打住。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家长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
10 感觉剥夺
则
法
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
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遭遇危险,始终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难以适应。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但你却不知道,父母永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我们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做更多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就当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就好。
━ ━ ━ ━ ━
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