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共有623年历史,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百年间在同西方国家的争斗中都不落于下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输给了协约国,从而走向了分裂灭亡。《奥斯曼帝国六百年》这本书就介绍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史,作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国,他曾牵动着世界历史的走向。如果有想要了解土耳其历史的朋友,这本书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书评一:
出浅入深的好书,生动介绍各重要君主和战争外,还有大量讲述政治社会情况的段落。
奥斯曼帝国在强势君主/苏丹的有力整合下,产生了四大支柱领导、军政力量高效运转的帝国机器,这是前十大苏丹成功的关键,也是其漫长衰落的根源。
前期所谓宗教自由(更多因为传统做法和宗教争斗对帝国成本太高收益太少,加上统治手段的粗放,而且苏丹并不掩饰对异教徒的歧视,经常叫嚷杀光基督徒)、米利特下的民族自治、普遍平等(是苏丹等权势集团下的相对平等,很像宗族共同体下相对原始和散漫的平等状态)等看似进步的元素,全仰赖于苏丹的绝对意志。
一旦苏丹能力不足,体制立马腐化衰败,毕竟当只有苏丹或维齐尔有决定权的时候,有多少还愿全心为帝国效劳?都只谋私利,而且日益保守,以至于到了19世纪,即便与西方接触从未真正中断,奥斯曼的军事、经济、政治模式还像中世纪的标本一样。(这点和中国颇为类似)
之后改革的屡屡受挫也基于此,缺乏一个稳定的、能从改革中获得收益又与苏丹利益一致的利益集团,改革完全取决于性情不定又非常保守的苏丹一个人。一旦改革稍稍可能有害于苏丹的绝对权力,改革立马中止,这就是所谓郁金香时期、所谓坦齐麦特改革都无疾而终的原因,当然改革的种子已经埋下,等待苏丹的只有消亡这一条路了。
作者:雪莱(来自豆瓣)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书评二: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本身是一部体系完整的帝国史,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世界史。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奥斯曼帝国是对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大及深远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之一。在其巅峰期,帝国横跨三洲,雄踞两海,成为东西方和世界的中心。英国历史学家、本书作者帕特里克·贝尔福(Patrick Balfour)以清晰的故事脉络,流畅的语言和叙事风格,层次分明的历史演绎,全面完整地介绍了奥斯曼帝国从崛起到覆灭长达600多年的历史。
奥斯曼帝国的奠基人是奥斯曼一世,在拜占庭帝国日益衰败的公元1299年,他只是偏居于安纳托利亚西部一隅的一个突厥人(土耳其人的始祖)部落的首领。经过二十多年的养精蓄锐,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于1326年攻克布尔萨等城市。奥斯曼的儿子奥尔汗苏丹定都布尔萨,一个土耳其人的国家正式建立。经过穆拉德一世、巴耶济德一世、穆罕默德一世和穆罕默德二世几代苏丹的扩张,尤其是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取代了拜占庭帝国,成为“第二罗马帝国”。1517年,塞利姆一世获得哈里发的地位,随后又获得麦加谢里夫的效忠,奥斯曼家族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之后,历代奥斯曼苏丹自称苏丹-哈里发。至苏莱曼一世于1520年继任苏丹,更是把奥斯曼帝国推向巅峰,帝国的国土范围西至中欧的巴尔干和希腊地区,北至乌克兰南部和克里米亚地区,东至里海西海岸和伊朗西部,西南至北非海岸地区,东南至也门等地。由于奥斯曼帝国采取开明的治国之策,使得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实现了“奥斯曼治下的和平”。
从苏莱曼大帝的儿子于1566年继任开始,历代苏丹则缺乏其先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至1683年帝国军队惨败于维也纳城下,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历史彻底结束,令基督教国家感到畏惧,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本能的强国已不复存在。后继者虽有立志改革、壮志未酬的塞利姆三世和铁骨铮铮、锲而不舍的改革者马哈茂德二世,怎奈帝国积弊太深、改革阻力太大,虽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终是昙花一现。后又有抱残守缺、顽固守旧的哈米德二世压制改革,实行高压统治,残害少数民族,致使帝国加速瓦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给后世留下了改革的种子和精神遗产。从一个能够左右欧洲政局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逐渐没落了,相继丢掉了中欧、中东、北非等大片国土。最终,奥斯曼帝国也在1918年一战战败后彻底崩溃。1922年,随着苏丹制度的废除,末代苏丹被驱逐,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彻底结束。1923年,在其仅剩的安纳托利亚地区,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纵观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300年从崛起逐渐走向强盛,后300年由盛至衰,中间虽欲变革图强,但最终仍以遗憾告终,但作为帝国主体的土耳其得以保留下来,脱胎成现代国家的土耳其共和国。从历史上看,这可能也是帝国的宿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以及蒙古帝国等,莫不如此。
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至少有两个事件对西方基督教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是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另外一次是1683年兵围维也纳的惨败。尽管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占据了欧洲东南部包括巴尔干和希腊的大部分地区,伊斯兰教对西欧基督教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但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造成的是心理上的恐慌和畏惧,甚至会威胁到西方文明的存废。一旦意识到已经失去了这一最后屏障,对西方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令西方的基督教世界感到末日将至。1683年的维也纳围城战是奥斯曼帝国与西方世界的最后一次大战。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围城战由于波兰援军的加入彻底改变了战役的走向。最终,奥斯曼帝国军队在装备精良的守军和指挥得力的援军的夹击下彻底失败。从此,奥斯曼帝国侵袭欧洲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整个欧洲再也听不到土耳其入侵的警讯了。
在帝国内部,或者说对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1839年公布的“坦志麦特改革”方案。这是伊斯兰世界最早的一份宪法性文件,其中涉及政治、法律、税收、征兵和人权等方面的宪章规定。虽然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坦志麦特改革”意义重大,给土耳其人带来了人权、法治、自由及民主的理念,是土耳其脱离中世纪(根据土耳其的时代划分)、进入新时代的转折点。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的通俗历史读物,其文风堪比蔡东藩的中国历代史演义。长达600多年的时间跨度,众多的历史人物,大量的历史事件,以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与人物关系,非大手笔写不出如此条理清晰、通俗易读的大作。作者的文字组织能力,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都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功力,分析也很有见地,在作者的笔下,默罕默德一世和苏莱曼等人的文治武功和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塞利姆三世和马哈茂德二世的改革者形象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改其他作品中默罕默德和苏莱曼等人留给读者的冷酷残暴的片面印象。
此外,这也是一本少见的完全以奥斯曼帝国为主角的历史书籍。在近几年出版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中,我们见到的多以罗马、英法、西班牙、奥匈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或普鲁士为主角,同时期的奥斯曼帝国通常大都处于配角的地位。因此,在时间的顺序、叙事的脉络中,内容的多寡,介绍的详细程度等方面,均以前者为主,后者只是以配角的方式予以点缀和补充。因此,对奥斯曼帝国这一对东西方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帝国的了解是断续的、片面的,本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读后可以对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作者:gqxing(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