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过是继小程序、微信指数、搜一搜和看一看三番四次“慢动作”之后来了一次“例假”,却让无数自媒体人“浮想联翩”。
此前,微信公众平台内插入外链有诸多限制:只有开通了原创功能的公众号才有超链接功能,而且只能链接到历史文章,无法链接其他公众号文章。
所以,这一次微信开放公众号链接功能的“历史意义”不亚于“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发新大陆”。
因为它完全打通了微信公众号“闭关锁国”的“孤岛生态”,将会在“海上贸易”(大号带小号、小号供养大号,以及开放式广告)上让积重难返的微信焕发“第二春”。
于是自媒体人又开始“高潮”了。
你以为峰少会这么说,你太天真了。
因为在峰少看来:与其说微信开放公众号链接象征着“张小龙开放了半个中文移动互联网”,倒不如说这是腾讯放出来的“烟雾弹”,来给苹果WWDC降降火。
毕竟就像苹果VS微信,封杀“打赏”功能的那一次:微信就算自伤200也要伤苹果1000,最受伤的其实一直都是公众号作者。
微信自家的“打赏”生态,却纵容苹果出来“大肆破坏”,它自己倒是因为不想让苹果在微信生态上“指手画脚”,关键之不能开了这个头;想想安卓以及微信一直藏着掖着的付费订阅。
微信干脆直接关闭了iOS打赏功能甩锅给苹果把自己一声不吭就“葬送”公众号作者iOS收益的责任撇的“干干净净”。
这一招避免与苹果“硬碰硬”的“暗度陈仓”之计不可谓不高明,但在吃瓜群众眼中腾讯似乎就有些一贯的软弱,像极了腾讯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如果说腾讯在国内市场还能频频露出“獠牙”与阿里一较高下;但在与苹果、与Facebook“碰瓷”的一瞬间就“软”了,就像这一次盛传“微信或将退出苹果iOS系统”一样,腾讯张军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
要知道明明应该解释的是苹果、是库克啊!
微信对于苹果的一味忍让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毕竟腾讯最擅长的就是韬光养晦然后坐等对手自乱阵脚,而这一次也没有让腾讯失望。
互联网上关于苹果“霸凌”微信的言论无异于又一次让微信赚取了一地眼光;但是对于月活接近10亿,用户人均使用时长66分钟的微信,这或许只是一次甚至算不上“危机”的公关。
其实,对于微信这个在5年时间就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产品,2015年之前我们只觉得不可思议;但是2016年之后突然就有些累觉不爱,尤其是在2017年微信开始大张旗鼓的“大跃进”。
对于微信的未来,峰少一直都比较偏向于理智悲观派,2017年之后陆陆续续也对于微信更新发表了不少看法:
2017.05.18《微信要干嘛?以一己之力封杀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2017.04.18《张小龙:小程序沦落风尘,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
2017.03.29《就算小程序身怀六甲,我还是不打算原谅她?》
2017.03.28《假如微信指数统治了全世界 | 企鹅最终幻想?》
2017.01.09《关于微信小程序的前世今生,张小龙你错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峰少对于微信“爱之深、恨之切”。
微信作为一款App却妄图连接一切这个思想原本就很危险,与张小龙“即用即走”的产品理念更是南辕北辙。
但微信这些年来恰恰就是在这种“脆弱”的平衡中,在克制中越来越“臃肿”;我们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它对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入侵,于是它就变成了手机上那个缓存超过1G的内存杀手,甚至还专门衍生出了微信清理的专用工具。
所以对于这一次公众号开放内部链接功能,就像经历了三生三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小程序”一样、就像3月份众星捧月的“微信指数”一样、就像5月份推出的看一看、搜一搜功能凑齐微信内容生态的四大护法(摇一摇、扫一扫)一样;请原谅,峰少真的对它没有太大的念想。
现在,我们回顾整个事件:
6月6日凌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新功能——所有账号都可在图文消息里插入公众平台内任意已群发的文章链接。
直接输入文章链接地址。复制想要插入的公众文章链接,粘贴在“链接地址”,后台将自动匹配好相关的文章。
通过“查找文章”插入链接。可直接选择自己公众号已群发的文章,也可以搜索其他公众号,查找该公众号已发过的文章。
微信不过是继小程序、微信指数、搜一搜和看一看三番四次“慢动作”之后来了一次“例假”,却让无数自媒体人“浮想联翩”。
当然,这一次峰少依旧不是来追捧“微信”的,我只是照常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脉络:
1、对微信封闭的内容生态进行一次“激活”
微信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圈的渗透之大,想必不用峰少说。
但同样的,微信这个基于熟人建立起来的陌生人内容生态我们也一清二楚。
微信的有点在于它的私密性以及内容的多样性,但缺点也同样数不胜数,诸如私密带来的圈子文化和发现好内容的途经单一。
但也正是这些微信独具一格的特点造就了微信的头部内容生态:用户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几个众所周知的大号上、内容更偏向于故事、感情和娱乐几大块。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公众号与公众号之间成为了信息孤岛,而大号又像是黑洞一样吞噬着用户有限的注意力,新的作者连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在鲨鱼群里还想“脱颖而出”。
于是经过15~17年的沉淀,头部大号几乎已经固化,只有音频时代不少作者(一个人听、夜听)通过音频内容的“降维打击”迅速“崭露头角”。
所以,这一次微信开放内容生态表面上是对所有作者和用户“一视同仁”,但它带来的结果只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大号可以很轻松的就孵化个别针对不同领域又或者是特殊人群的“二代目”,而内容只会压榨现有公众号的资源;而小号几乎只有一条路可走,联合起来“百团大战”抱养“新的大号”,这个可能性的确有,但是会比大号带小号“练级”困难。
2、微信商业变现很可能像苍蝇“蜂拥而至”
对于微信变现能力的匮乏,一直是不少人“耿耿于怀”的。
小号嘛,暂时还没资格接广告;但大号就会有些迷之优越感。
但直到目前为止,微信广告这一块只有自家的儿子“广点通”朋友圈广告,以及不少大号“前赴后继”探索出来的各种奇葩广告姿势:品牌植入、头部/尾部贴片以及定制化内容。
目前坐拥1000万粉丝的咪蒙广告费一度高达68万,胡辛束的广告费也是千万级。
一方面是大号报价太高、另一方面还与大号粉丝定位局限有关,商家迫切需要更多的广告途经、公众号自然也在探寻新的广告变现方式。
在今日头条瓜分微信内容过半注意力的同时、还有百家号、大鱼号、凤凰号等平台虎视眈眈。
所以这一次微信开放公众号链接功能,无疑是在变相挽留公众号作者、像让更多“优质账号”账号找到新的变现途经;想让商家回到微信平台,如果大号太贵、中小型公众号矩阵覆盖人群或许更加精准。
3、微信抑或正在为公众号付费阅读“蓄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2017年开年以来,微信的“小动作”越来越频繁。
不管是微信指数的几次调整打开了微信内容的数据平台,这个是给商家给用户评估“营销”数据的;
还是看一看、搜一搜等功能上线对于内容传播的二次“释放”,这又能给微信指数新的数据增量;
最后,小程序三生三世从“封建”到“全裸”的几次试探也无疑是微信最具有“潜力”(连接一切的承载系统)也是最“鸡肋”(用户习惯了App生态,很难改变使用习惯);
但是一旦小程序、微信实验室(搜一搜+看一看)以及微信指数能够整合在一起,将会爆发出巨大的“数字立场”。
在这里,微信付费阅读或许就是腾讯押宝,最后用来连接以上三方的“终极武器”。
毕竟朋友圈加速了大家微信使用频率、微信红包养成了大家的支付习惯、微信公众号培育了自媒体这个大市场,或许微信付费真的能够带来新的发展?
毕竟从免费到收费这条路一直都是腾讯的“生命线”,微信也不可能例外。
但是,未来如何,我们还被“蒙在鼓里”。
不过,我们至少知道的是这一次微信开放公众号链接,短期内或许会增加部分数据,但长期下来它只会加剧数据的流失。
微信大号在更公开的微信内容上必将“如鱼得水”“肆无忌惮”;商家们或许也会享受早期开放生态的“一夕贪欢”;但是小号们却只有“如履薄冰”。
最后,我们不妨总结一下:
张小龙只不过是打了个“喷嚏”,却总有人以为那是“盘古开天辟地”!
污一点的版本:
张小龙只不过是打了个“哆嗦”,却总有人以为他又催生一个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