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厂都在 All in 下半场

2012 年 6 月初的一个活动上,李彦宏谈到移动互联网时笑称 " 现状就像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

那时微信用户数刚刚过亿,阿里还在纠结移动端怎么做。后来媒体总结说 A 和 T 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多少有些事后诸葛。其实大家心里都没谱。

真正相信移动互联网的,都是 BAT 之外的边缘人。雷军错过了 PC 互联网,当然要 all in 智能手机;王兴在 PC 互联网时代一直被巨头修理,当然盼望革命的到来;张一鸣、程维们一上来就只做移动端,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别无选择……

从 2010 年 7 月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就已经开始明显快过 PC 互联网用户。但在随后的至少 3 年时间里,仍然有很多人对移动互联网视而不见。

本质上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场由流量红利期引发的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国互联网今天的格局就是始于十年前一部 iPhone 引发的蝴蝶效应,俗称互联网上半场。

今年以来," 互联网下半场 " 不再局限于概念层面,而是进入了真刀真枪的实战模式。

马化腾说:" 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

那么,下半场到底是什么?

1、是一场由巨头们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巨变,从议题设置到资源调配,大公司是下半场的先行者;

2、是 C 到 B 的切换,C 端流量是根基,B 端客户是增量;上半场比拼的是对 C 端的运营能力,下半场比拼的是对 B 端的服务能力;

3、是 B 端能力的展现;上半场完成了 C 端数据化,下半场要完成 B 端数字化,并最终实现数据在 B、C 两端的彻底打通。

4、所有 to B 的生意,都是解决三个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互联网的下半场也不例外。

发生了什么?

进入 11 月份,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其中共性是,增速减缓,其中用户增速减缓最为明显。2018 年上半年新增网民 2968 万人,较 2017 年末仅仅增长了 3.8%。

这正是各大互联网公司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变革的最大背景:C 端增长乏力,而 B 端市场似乎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流量趋于恒定的前提下,B 端的竞争力将是各大平台的生存根基。各家巨头开始纷纷布局 B 端市场,例如腾讯要做 " 数字助手 ",美团要帮餐饮企业数字化,阿里和京东都要拓展零售的边界,连今日头条都在发力小程序和电商。

作为一直活跃在服务金融行业的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巨头京东金融来说,这也无疑更是加强了决心。这不最近品牌都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可见其决心。

而比起品牌升级更具眼球效应的是,这家公司继网易之后也进军养猪产业,也要进军农牧业,要用 AI 技术养猪。据说这是由京东数字科技内部一个小团队完成的项目,CEO 陈生强是在该团队接到 1200 万的订单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项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京东数字科技为养殖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里面涵盖猪场的温度、湿度、空气以及猪的品种、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等数据。

相比于传统人工养殖主要依靠经验和人工劳作等方式,这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猪的行为会更加准确,效果当然也更好: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30%、节约饲料 10%,出栏时间缩短 5-8 天。如果该解决方案能够推广到中国整个养殖业,预估每年将至少为行业降低 500 亿元成本。

一家用技术能力做金融产品基因的企业,已经开始把技术输出给养殖业。所以,互联网下半场其实是上半场的价值溢出。

没有先前在 C 端层面的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京东数字科技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帮人去养猪。也就是马化腾所说的 " 没有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就没有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 ",闹革命需要家底殷实。

如果把一头猪看成一个数据发射源,那么这些数据与人类每天在购物网站、社交媒体留下的用户数据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是把人的网上行为数字化,下半场就是把产业、城市等无限的终端场景进行数字化。

都说流量红利期结束了,我觉得说 " 流量开始堵塞了 " 可能更为准确。流量为什么会 " 堵塞 " 呢?其实就是大小 B 端商家们并没有完全被数字化,或者说一直隔绝于互联网之外。养猪的还是用几年前以来不变的方式养猪、开餐馆的还是用几千年以来不变的方式开餐馆,当流量给养不足的时候,B 端商家的效率、成本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底层逻辑是什么?

互联网下半场与上半场相比,平台的着力点在变:从获取 C 端到服务 B 端、从流量运营到数据运营、从横向扩张到纵向进化。

但不变的是什么呢?这也就是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共性问题。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从形式上来说,无论做 C 端还是做 B 端,都要有标准化、可规模化复制的产品体系;第二,从目的上来说,无论是面向 C 端的互联网平台还是面向 B 端的数字科技平台,本质上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互联网上半场之所以发展很快,就在于每家公司都是面向 C 端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一个北京人用的微信与一个东北人用的微信没有任何差别,很容易形成网络效应。但面向 B 端的产品或服务,很容易搞成项目制,A 公司拿到的解决方案,可能与 B 公司拿到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很多 to B 型公司很难形成网络效应、规模效应的根源。

京东数字科技目前围绕智能城市推出了一个名为城市操作系统的计算平台。这个平台会和每个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合作,比如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等,帮助它们做数据采集、分析、归类并最终联网。

但有一个问题,很多部门的数据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不能随便公开,比如公安局的数据,必须高度保密。但这种数据有时有需要与其它城市部门的数据进行交换才具有实际意义。京东数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的安全性,二是数据的可交换性。换句话话说,就是既能保证数据联网,又不会泄密。

京东数字科技在这个城市操作系统中加入了一个名为数字网关技术能力,利用基于用户隐私保护的联合建模机制和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解决隐私保护的问题。数字网关技术先将城市计算平台落到各个部门,通过模型前置,各企业部门内部利用自己的数据经过模型计算出加密不可逆的中间结果,再将中间结果同其他数据结果融合挖掘数据价值,真正做到原始数据不用出户。

这个城市操作系统,其实就是解决了 to B 业务如何避免项目制。越多的城市部门把自己的数据平台放到系统之上,这个系统的网络效应就越大,价值当然也更大。

记得美团刚成立的时候,有媒体问王兴,如何看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机会。王兴说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工具的最主要功能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京东数字科技 CEO 陈生强在这个行业共识上又加了一个词 " 增加收入 "。不仅仅减少既有的成本,而是用数字科技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全新的场景,从而获得增量收入。

陈生强说,产业数字化的市场足够大

" 单边的互联网公司推动的产业互联网和传统的产业技术升级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产业数字化需要数字科技和产业的行业 know-how 无界深度融合,走一条 " 共建 " 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 " 产业 x 科技 " 的乘数效应。" 陈生强说。

社交软件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成本;电商平台降低了人与商品的匹配成本,提高了获取效率;内容平台降低了人与信息的匹配成本,提高了获取效率。

互联网上半场主要是从满足 C 端的需求出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下半场则是从满足 B 端的需求出发,将原本仅靠经验的传统产业纳入到数字化的网络里来,更大规模地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加收入。先对 C 端数字化,再对 B 端数字化,底层逻辑依然没变。

进化的顺序

为什么是大公司打响了互联网下半场的第一枪?为什么互联网下半场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下半场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什么。

如果把上半场看成是一场原始积累,那么,互联网大公司的第一桶金就是数据和场景。有人会觉得用户或流量很重要,但这些只是表象,只有用户或流量而没有数据挖掘、存储和使用能力,以及这种能力释放的场景,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腾讯要做产业互联网,与其拥有中国最大的用户数据密不可分,特别是微信,已经成了国民标配,并且催生了无数使用场景。腾讯上半场先做 B2C,下半场开始做 B2B 也就水到渠成了。

美团也是。从团购起家,典型的 B2C 模式,到如今要对供给侧的商家进行数字化改造,也是从上半场的 B2C 进化到目前的 B2B。

京东数字科技的前身京东金融,始于满足京东商城这个自家客户的需求,从而诞生了白条等 B2C 业务;然后发现自己的金融技术能力也可以服务到外部的金融机构,所有就有了 B2B 业务;如今从传统养殖业到智能城市,京东数字科技积累的数据和技术完全用得上,其实就是把狭义的 B2B 变成了广义的 B2B2C。

陈生强说,"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去实现数字化,同时,再把消费互联网嫁接到产业互联网中去,让产业互联网直接探索新的应用场景,这就是 B2B2C 的逻辑。"

从用户到数据再到场景,从互联网上半场就开始层层推进。所以,互联网下半场不是与上半场的彻底决裂;上半场是起点也是终点,只不过必须走下半场的路径才抵达。

来源:ZAKER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厂  大厂词条  下半场  下半场词条  All  All词条  in  in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