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到来之前总会保有一份特别的泰然自若。
多年前,一头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被发现,研究表明这只因陷入泥潭得以完整保留先来的白垩纪生物称为“通天泥龙”,约生活在6600万年至7200万年前,而此前,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称霸了1.6亿年。
正如相关研究报告所说,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最后几百年间,恐龙仍作为世界的霸主,依然在“王”的世界里,繁荣昌盛,哪怕是即将面临灭绝的命运,并不会因此显露出一丝败落的痕迹。
传统零售业似乎也面临同样的境遇。
从2016年开始,以技术为先导的新零售之疾风骤雨呼之欲出,然而,传统商业似乎对“技术正在改变世界”浑然不觉。
技术倒逼
“新实体经济”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一个“新”字。“新”在哪儿?马云不止一次谈到过去20年是新技术的研发,未来30年是新技术开始与传统企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产生。新就新在商业得到新技术的加持。
试用这一逻辑解释什么是新零售?
阿里CEO张勇认为,新零售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人、货、场”等传统商业要素进行重构的过程,包括重构生产流程、重构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重构消费体验等。每个企业都将走向数据公司,完成消费者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阿里整个的生态体系将通过大数据、新技术帮助商家完成重构。
在互联网技术下,完成了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前期积累。相较于传统商业,新商业代表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在新技术的主导下,传统商业与新商业的合作便有了基础前提。
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商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
在零售业,诸如沃尔玛、万达、国美、苏宁等形态的超市、大型综合体、百货商场的传统商业,其商业模式是“地产”模式,在围绕供需关系展开中,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商业地产”最大的特征是价格比较高、商业流程繁多、供需关系不敏感导致市场反应滞后,不过线下实体的消费者体验相当的不错。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商业地产所处的地段就是“流量”聚集地。正因如此,线下店开得越多,汇聚的人流量就越大,商机也看涨。
然而,有了互联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阿里、京东、唯品会等电子商务形态出现后,插上新技术的翅膀,电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具备无限的物理张力,商品展示可以包罗万象且事无巨细,商业流程大大缩减,电商以无与伦比的便利和价格优势,用户的天平不断往电商倾斜。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更加剧了电商用户的暴涨,以阿里平台为例,目前阿里活跃用户增长已经达到了5亿。流量渐渐也成为电商平台重要的砝码。
除了商品和服务,流量成为零售交换的一大重要因素。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日渐趋缓,近几年在阿里、京东不断地布局农村、西部甚至海外,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不难看出电商在为“流量”做精打细算。从2016年开始,新零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原因很简单,“天上”的流量遇到瓶颈要从“地上”获取,以形成更大的势能。加之,“地上”的体验不是“天上”能够匹敌的。
同样,对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精准运营、缩小成本以及“用户”的优势,传统商业并非不垂涎,主动改革的也不在少数。
传统商业历经三次互联网的转型,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一位资深财经分析人说,对于“商业房地产”的传统零售企业历来只专注于渠道,在品牌端其运营是短板,在用户端,线下交易的如同“流水席”买完即走,缺乏用户沉淀的大数据,加上支付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等也面临升级考验。
近年来,传统商业越来越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可以描述为是技术带来的先进生产力的一种倒逼,甚至是传统商业对新商业的无所适从。一场以新商业为主导的“白衣骑士”拯救行动从去年开始席卷零售业。
在这场天对地主导的变革中,阿里最为典型。
四大盟友
马云高喊电商要变天了,并非只停留在嘴巴上。在行动上,阿里同样是巨人,其正试图践行用3万亿的势能撬动30万亿的社会总零售。银泰百货、苏宁、三江购物、百联集团四者均是阿里新零售的实体依托。
张勇曾如是形容,在新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时代,如果阿里巴巴是一支“空军”,那么他们需要找到“陆军”以完成一体化。毫无疑问,这支陆军便是银泰。银泰是浙江本土头牌民营商业有比较成熟的百货业态,不失为新零售最好的实验样板,况且银泰就在阿里的家门前,比较方便操刀。
不过,最为关键的是阿里取得对银泰的绝对话语权。2015年月,张勇接任银泰董事会主席,新零售战略落地银泰商业全面执行。沈国军为此成为了传统零售业的第一“叛徒”。
而阿里与苏宁、三江购物的合作则是单点的布局。
苏宁转型遭遇阵痛,“情非得已”转而采取合作的方式,联手阿里。阿里采取收购的方式成为苏宁第二股东,一方面阿里不可能左右苏宁的独立决策,另一方面阿里试图借助苏宁在3C领域的优势扩大其品类的影响力和覆盖度,战略上旨在牵制京东。
阿里收购三江购物可谓下足了血本。三江购物年销售规模才50多亿,阿里入股资金达21.5亿,接近一半的年销售额,为何?
地歌网获悉,2015年8月三江购物开始入驻京东到家,其总裁王露曾表示,京东到家为三江购物带来千万级的月收入。可以说,阿里硬是通过资本的助力,强势把三江购物纳入到新零售的版图中。
三江购物专注于社区、生鲜超市零售,具有线下实体供应链优势,特别是在冷链、生鲜方面。加上三江购物店面多、体量小、民企等条件使其成为阿里新零售的理想标的。至此阿里的“淘宝到家”业务与三江购物保持紧密的联系。
2017年2月,百联集团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虽然双方的合作协议并未涉足资本层面,但是在零售业已引起不小的震动。百联集团堪称全国最大的全业态实体企业,几乎囊括所有线下实体零售业态,阿里新零售推进更加纵深、全面。
张勇在接受地网采访时,谈到阿里新零售投资的三个标准:①能否获得新的增量用户;②能否提升用户体验;③变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阿里新零售的四大“跟班”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在阿里新零售战略布局中,银泰、苏宁、三江购物和百联担当不同的“重任”,它们犹如阿里新零售的四大抓手,伸出去在不同的地区触达不同的业态、品类等,握起来便形成新零售的拳头。相同的是,它们是传统企业中是意识到危机的先行者,都不同程度地主动拥抱新技术、新商业,其中,苏宁可以称得上是急先锋。
目前阿里新零售的试验田已经从点向面拓展,领域从百货到3C、生鲜、商超全面开花,业态合作也从综合商超、便利店、超市等全面推进,速度上也呈现加速前进的状态。
尽管,目前阿里新零售仍处于试水阶段,不难预测,从“江浙沪”开始,星火燎原将走向全国的“解放”。
成人之美
号令一出,众神归位。阿里新零售“号令”一出,表面上看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加紧密,实际上二者之间的鸿沟将会越来越大。
同样是2016年,阿里定调未来三十年要成为“商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要成为水电煤。
经过18年的开疆拓土,阿里构筑起了“新零售”生态系统之刃:① 以天猫、淘宝为阵地的商品交易系统;②以支付宝为核心的支付和金融系统;③以菜鸟网络为枢纽的物流系统;④以阿里云为依托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系统。
这把打磨近二十载的新零售宝剑,终于在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马云威武亮出。阿里打通线上线下商业数据包括会员数据、商品数据、支付数据,为传统商业提供各种货源、信息系统、流量导入、物流配送等,线下实体渐渐坐实了阿里线上平台的“依托”。届时,阿里对线下实体“人货场”进行重构,价值链进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这便是阿里长期以来强调的“生态赋能”。
达尔文说: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最智能的物种,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以银泰、苏宁、三江购物、百联集团为首阿里新零售第一梯队,某种程度上是适应变化的物种,它们成人之美,为阿里新零售提供实践场。
阿里研究院的新零售报告中指出: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范零售形态,对前台的人货场、中台的营销、市场、流通链条、C2B生产,后台基础设施、云网端技术等不断进行改造。将会内生不同的零售形态,产生不同的新零售物种。
毋容置疑,这是一个互联网、新技术对旧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甚至推翻的过程。
不难看出,阿里的“势”越来越见长,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商业层面,在更多维度上都有呈现。阿里电商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全世界推动互联网应用的典范;阿里生态激活了千万级的中小企业,同样带动了千万级的就业岗位;被誉为民营企业“黄埔军校”的湖畔大学,不断地传递新商业的文明和精神。
【来源:艾瑞网 作者:IT老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