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偶遇“黑色星期一”,创业板跌幅一度达到6%。股市一跌,叫停IPO之声就不绝于耳。历史上每一次股市大跌,新股发行都是首当其冲遭遇“声讨”。回顾历史,自1990年沪市开板以来,A股26年间关闭一级市场长达5年半。
此次市场调整,正值达沃斯论坛举行,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有关“排队过长”的表态再次引发讨论。
IPO提速是药还是毒?海通证券荀玉根认为,加大股权融资是必然趋势,IPO提速是资金脱虚入实的解药;但是药三分毒,新股增加,影响短期股市资金供求,打新收益率下降。“解毒”的办法也有,建议加快资管产品发行、控制再融资以达新平衡。
“如果新股上市首日出现没有封住涨停板的情况时,依据这一人气指标,证监会可以适当放缓新股发行的速度,但切莫再次关闭一级市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化改革只能进不能退,必须唤起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风险意识,让投资者行使话语权、自主决策,才能真正打破“政策市”
“抽血”质疑
对于IPO提速,有投资者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了三个质疑。第一,股市下跌,监管层却不控制新股,这是不顾二级市场投资者吗?第二,股市的定位是什么,监管层为何组织股市、投资者为何参与股市,难道股市是为了上市公司“圈钱”?第三,监管层总提“输血”实体经济,为何实体经济发展要让股民来支持?
投资者之疑有其理由。近期IPO发行加速,资金供求偏紧,打新收益率下降。据IPO发行后一般在多个交易日内将连续涨停,荀玉根统计,2016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13.7个交易日涨停,上市首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期间收益率高达381.9%。
但是近期打新平均收益不断下滑,新股的平均涨停天数在不断减少,而开板平均涨幅也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单批新股的平均收益也在不断下滑。
比如1月12日上市的海利尔,在第四个交易日就打开涨停板,18日仅上涨2%。1月9日上市的太平鸟也在上市第四个交易日破板,当天收涨2%;18日当天,该股在上市第八日就收于跌停。同时,新股增加对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资金分流效果,这一点在创业板较为明显。
“加速IPO,本身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用新股票压缩老股票的泡沫。如果不发行新股,老股票的泡沫是挤不出来的。”董登新称,增加新股供给是市场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能避免。投资者也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如果投资者认为新股价格上不去,那就不要打新,企业也会随之自动放慢IPO的节奏。说到底,股市的主动权是在投资者手中。
但是,监管层可以根据新股上市涨停板情况判断市场人气,如果出现第一个涨停板就封不住的情况,监管层可以考虑适当放缓新股发行的速度。“但是不要停止,不能再‘叫停’,这样会给市场传递错误的信号。”
不过他建议,监管层的审核应该更加严格,尤其是对再融资。2016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IPO融资仅约1700亿,再融资规模过万亿。
“发达市场新股上市之后,再融资一般是非常谨慎的,但是A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表现‘任性’,这也让定向增发成为部分股东‘圈钱’的主要渠道。”董登新分析,重组、定增、减持是一个系列,部分有信息和资金优势的机构参与定增,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从二级市场高价减持,背后还是与中小投资者的“对赌”。况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往往隐藏着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反市场公平的问题。
在荀玉根看来,IPO提速是实体经济的解药,但是是药三分毒。针对短期供求关系的变化,监管层也不能坐视不理,他建议监管层加大资金入市力度对冲IPO加速对资金面的冲击。
“近期IPO加速发行,将有利于解决IPO定价不合理问题,发行节奏加快导致新股难获连续涨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续降低也挫伤资金打新的积极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为打新而锁定的A股仓位也将解冻,由此对A股资金面造成压力。”荀玉根称,为IPO加速造成资金面紧张局面,监管层应当从其他资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银行理财、养老金等资金入市节奏、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稳中仍求进
为维持二级市场高估值而限制新股上市,这与市场化改革方向并不一致。事实上,从证监会高层近期的表态来看,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对接实体经济的态度十分明确。
方星海1月18日在达沃斯公开表示,“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的改变还是很不到位的,如果我们自己的改革做的更好的话,我们不应该有那么长的IPO的排队,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大,这里头中国证监会也是面临很大的一个任务。”
在近期证监会“一把手”培训班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2017年的基调定为“稳”,在这个主基调下,争取在资本市场关键领域真正有所进取,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功能。
监管层态度的背后,是我国长期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的现实。据荀玉根统计,2016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融比重为7.0%,债券融资为16.8%,而日本同样是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国家,其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比高达60%以上,美国则高达80%以上,中国直接融资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历史上IPO融资有助企业业绩改善、支撑经济增长,目前融资结构中信贷占大头,企业债务率高,加大股权融资是必然趋势,是资金脱虚入实的解药。”荀玉根发现,在直接融资中,当前债务融资发展过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123.1%,高于国际水平。
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企业长远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变融资结构,在直接融资中更多采取股权融资。而IPO融资能够助力企业业绩改善,支撑实体经济增长。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更易获得持续的低成本融资,这既支撑企业迅速扩张,又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股市的基本定位,是股权交易的场所,企业可以融资,投资者可以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董登新表示,作为上市公司,应该有回报意识,重视给投资者分红;作为投资者,要有股东意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对自己负责;作为监管层,要做好市场监管,将IPO审批权逐渐交给交易所,让新股发行成为市场化行为,都要回归本位。
为什么股市一跌投资者就会去质疑监管层?根源还是因为监管层的“实质审批”。“监管层替代了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权,发行节奏、发行定价、公司质量,都是监管层来把关,投资者只要闭着眼睛打新就行了,甚至不需要有风险意识。”他建议,监管层应保持与市场的距离,让投资者和企业都拥有自主权,市场才能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