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千万别惹“懂结构化思维”的女人(附手绘情感决策图)

有很多文章是关于男女思维模式差别的分析,老胡搜集了一堆文章之后,发现在两个方面的普遍比较上,绝大多数人有共同的认知。

认知一:男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普遍而言,女人更多的情况下愿意从内心的感受出发,充满感性地思考问题。而男人在面临问题时,可以做到暂时“屏蔽”自己的情感,理性地、富有逻辑推理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这也被认为男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认知二:男人更擅长分析

多数情况下,男人相对而言更擅长于分析问题,更容易看透事物的本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能扮演“局外人”,冷静地观察形势。而女人更容易被情感所左右,从而分心,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出现偏差。

以上是多数文章对于男女差异的描述非常趋同的两个认知,但并不能说男人就比女人优秀,或者男人就一定比女人更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反,现在的社会上,一旦女人把握住了“学习”的能力,懂得良好的分析和判断方法,结合其天性,往往比男人更擅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发现很多讲座、在线分享、社团学习等环境下,女性的占比越来越高,似乎可以看到在竞争压力愈发激烈的当下,女性的学习动力已经占据上风。

今天老胡用一个改编的家庭问题处理的例子,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话说有一位女性朋友向闺蜜倾诉,高度怀疑老公有了外遇,不知如何是好。

一般的闺蜜有这么三种方式来帮助朋友:

方式一:冲动型

往往这种闺蜜是非常讲义气,爱打抱不平,听到消息后,比当事人还激动,恨不得拿起狼牙棒就去砸人,最差也得当面教育好几次,如果嘴巴是机枪,那对方肯定被打成透明窟窿眼儿了。

问题是,痛快了,解气了,可朋友还是走不出来,甚至怪闺蜜太狠了,这类现象在电视剧里太多了,老胡就不多加描述,只提醒一句:没解决问题

方式二:陪伴型

这种类型最浪费纸巾,朋友过来倾诉,这种问题还得了,先别回家了,赶紧收留。问闺蜜打算怎么办,回答总是不知道,于是一起哭,一起愁,情感好到没边,你要绝食我劝不动,那我就陪你绝食。

在这种情况下,是有人陪伴最痛苦的时候,可问题一直存在,甚至继续恶化下去,哭了、瘦了,却发现情况变得更加不可控。

方式三:决策型

此类闺蜜有点像《欢乐颂》里的安迪,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更加特立独行,让人感受到公式般精准的言谈举止和海量的知识储备。

决策型闺蜜在全面了解问题后,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减少朋友的痛苦周期,督促其选择方向后行动。

我们可以认为方式一和方式二属于儿童型,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方式三属于成年人型,侧重于对事实的判断。

但如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应该具备结构化的思维,系统且具备决策力。

从下面的案例,应该懂得一个观点:千万别惹“懂结构化思维”的女人。

我们来复盘一下,同样是一位女性向闺蜜倾诉丈夫出现了外遇,理由很多,有事实,也有猜测。

很幸运,这个闺蜜是一家企业的HRD,从踏入职场开始就很注意自己思维的训练,因此并没有被闺蜜的问题干扰而陷进去。她想起老胡讲过,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四个动作,分别是:看、观察、假设、行动!

如下图所示:

因此,首先把当前的情况弄清楚,“看”这个动作最有效的工具就是5W2H,并将现状与期望(标准)做对比,有利于我们客观地判断问题是否存在。

于是她的头脑里出现这样一幅图:

可以看到,这么多与正常标准出现了差异,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结构化思维告诉她,要把这些现象进行进一步“观察”,于是

做出下图:

这个时候,应该基本确定真的有问题了,但如果再能肯定一些,从逻辑上占据主动,就更好了,于是她开始“假设”这一步的思考:

如果这些假设不能推翻,那就得到了论证!

加上朋友说每次听到都是同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得到了“坏了”的结论,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是冲动型无休止地去争吵,还是陪伴型一起哀伤呢?还是去着手解决问题

这位懂结构化思维的闺蜜想起老胡告诉过她,解决问题之前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分析问题,一个是决策问题,而解决问题则是决策的行动。

现在自然该决策了,如果没有决策,哭闹或者哀伤又有何意义呢?

我们用一副手绘图来看待如何进行决策,而且相应的计划应该怎么制定?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所以,老胡想提醒职场的朋友们,不要忽略思维的锻炼,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眼里截然不同。

更不要低估女性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他们掌握了结构化思维以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结构化  结构化词条  手绘  手绘词条  决策  决策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情感  情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