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聊天时说,这两天发年终奖,部门有位今年初入职的员工对收到奖金非常不满,直接写了封长信给分管领导。面谈时,一口一个“今年白干了”、“机制不公平”、“做法真让员工心寒”。
“年终奖比股票还难看,搞什么啊?”折腾一下午,这是他回到座位上说的第一句话。
可他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已经出现大大小小几次失误。有次甚至把合同中一个重要金额核错,吓得大家一身冷汗。
每逢发工资和年终奖,有人五味杂陈,有人戏精附体。钱多钱少固然是焦点,但面对的心态更是滋味万千。你发现没,实际上,职场和投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01、心态,决定投资的成败
有个很经典的故事: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一天,老板让李四去集市看看有没有卖土豆的。
李四问完告诉老板->老板又问了一句->再跑去集市->问完再告诉老板……几次反复,事情也没问清楚,李四还满肚委屈。
老板又把张三叫来:“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土豆的吗?”
张三也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全部卖掉。而且,咱们全部买下还可以再适当优惠。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看上去做的是同样的事,事实上,起初的心态已决定了最终的“投资回报率”。
为何?
“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是打工者视角;
“我来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是老板视角。
这话一点儿也不鸡汤。
许多人自带“陀螺”属性,不抽就不转。老板说一句,你动一下,老板不说你就不动。
这样的人,还处于拿钱出力的劳务初级阶段,所行所想,围绕着“我就是个打工的,何必那么多事?”
不管投资还是职场,要挣钱,站对位置很重要。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劳力工作者,置身于在工地上,就只能搬砖了。
02、不看结果的都是耍流氓
还有一类人,工作勤勤恳恳、老实巴交,可大家若回忆起来始终没啥亮点,顶多说句:“XX啊,人蛮好的。。”甚至几次跳槽后,薪资不过微涨,表现亦没有多大波澜起伏。
你说TA不敬业吧?人家明明挺卖力。
可你说TA算好员工吗?对照成绩单,好像又乏善可陈。
在理财投资中有一句话:投资不是目的,收益才是。
映射到职场中,中包含两层意思。
1、对自己而言
亦舒有一句话深得我心:“一个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的。”努力何须多言?若不在效率和效果上有所体现,付出辛苦只是表面镀金,未免廉价。
万一再沉溺于“我好勤奋啊”的虚假狂欢中,在自high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画面就愈发恻然了。
2、对企业而言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有这样一个公式:
生产力=输出/输入=成果/投入的劳力和时间。
企业付给员工的薪水,标准虽千变万化,大方向上基本立足生产力。
很多人觉得工作累成狗,再不加薪或年底给个厚厚的大红包,简直亏到令人发指啊!
But,很辛苦≠有成果,“操着卖白粉的心”没准是瞎操心。
何况,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曾在其著作《第二曲线》中反复强调: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机器取代人类,人类被边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大量的工作被取代,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将会被彻底颠覆。
连卖苦力的机会,未来都极可能锐减。所谓“重仓”势必不再意味着埋头苦干。
03、要想重仓好,姿势很重要
在投资领域,因为倾囊押注而输得七零八落的案例不胜枚举。姿势不对,方法白费,对吧?
我觉得以下几种姿势,或许能将“重仓”的正面影响力多发挥出几分。
第一、重复问“So What”
估计你很熟悉类似场景:老板让你做个PPT,你本能地撸起袖子马上干,吭哧吭哧老半天,最后老板一拍桌,这里不对那里出错,重做!
你委屈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我们时常认为,那件事明明是老板没交代清楚啊!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也没有主动问呢?
就拿PPT来说,接到任务时多问几句“用来做什么?”、“面向的对象是谁?”、“想要起到怎样的效果?”……没太多费功夫,却尽可能地保证了输出符合实际需求。
要想工作得有价值,首先得做有价值的工作。
由丰田汽车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提出的著名的“五问法”,被公认为解决问题的神器。其实,它在用于“分析问题”中也是一把利刃。
第二、知识结构才是核心资产
我之前一个主管,入职岗位是PHP开发,他属于自学能力极强的类型。入司半年接手系统运维组,然后学架构、学数据库、学管理、学产品、学商业合作、报考经济学研究生……直至今天,我都没发现晋升速度超过他的人。
投资界有句封神级的名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千万人仰望的财富自由,最大的影响因子亦是资产结构,而非账面数量。
配置的魔力无处不在,包括知识技能。
就像程序员,代码写得牛逼的并不在少数。
-可你要是会管理,发展的空间就更广了些吧?
-要是懂产品,路子也多了些吧?
-万一再懂得财务审计、商务谈判等日常技能,更是如虎添翼啊!
职场并不是只有一条单行道,越是发展至职业后期,越需重视能力结构的组合,它是打磨不可替代性的关键。
第三、迭代式小步跑
它原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模式,却意外地好用。
举个例子。
后台不时有小伙伴问我,我想换份XX工作,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呀?
有个简单粗暴的方法:
你先到各大招聘网站看看,你想要的那份工作,需要哪些技能、需要哪些知识面、需要哪些认证,把共性全部罗列出来,对着一条条学,直至全部满足要求。
相比突然切换跑道,这将大大提高成功率。
很多事情,只有动手开始才知道。它也许没你想得艰难,也许没你想得容易,也许不如想象中有吸引力。你不试试怎么知道?
毫无规划地贸然重仓,无论哪个领域,换来的往往是猛拍大腿、追悔莫及的悲剧。机遇和风险永远形影不离,所以,你希望你所投入的一切,为你换来什么呢?更重要的是,你愿意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