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业晋升草图可以作为社会新人的教科书。一小说中杜拉拉的升职,一方面得益于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她“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投入。
从人生终极价值的实现来看,提升并不是最终目的。杜拉拉真正钦佩的不是她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而是她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挑战和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享受成长。《杜拉拉升职记》如何成为“女白领”的生存宝典。
1,普通人的对比共鸣。
作者描述的杜拉拉是一个来自南方的女孩。毕业后,她在一家国有公司工作了一年,然后跳槽到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最后在一家通信行业的外企担任销售助理。她没有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智商情商都很高,靠个人奋斗,靠能力,靠智力成功。我们最关心的是杜拉拉的“草根身份”。一个“草根”女性变成“中产阶级”,这是你成为女白领的重要共鸣。在《杜拉拉升职记》的介绍中,她被介绍如下:
杜拉拉,一个南方女人,有一种中上的美丽。
大学毕业的时候,拉拉二十出头。她在一家国有单位工作了一年,然后辞职跑到珠江三角洲,在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私营企业做销售员。
从这个介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一个家庭背景不值一提的角色。对她的描述只有一个:“外貌中上”。我们看到的“白领女性”完全没有家庭背景,美容成本非常高。她的成功之路就是依靠正规的方式,一步一步走进这家外企的巅峰。
事实上,杜拉拉也不完美。刚进就有点“傻”。不就跟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一样吗?在这里,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有了心理上的安慰,而杜拉拉一开始并不是这样。可能不如我,我一定会成为她。这就是对比的魔力。新人有归属感和代入感。其实反过来说,她的故事真的很有参考价值吗?
杜拉拉生动地讲着笑话:“不久前,上海人称外国人为乡下人,上海以外的人都是乡下人——这并不奇怪。听说巴黎的公交售票员也有类似的态度,认为巴黎以外的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乡巴佬。
事实上,杜拉拉可以被视为“精英文化”的产物。毕竟进入外企和名企的人不多。
2.职场课本。
1.善于在遇到麻烦的情况下进行SWOT分析,可以让你对这个选择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一目了然,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2.设定目标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设定目标的经历,但如果上升到技术层面,就要学习和掌握SMART原理。
3.设定目标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设定目标的经历,但如果上升到技术层面,就要学习和掌握SMART原理。
这些是许多人从杜拉拉的书中总结的工作场所规则的注释:
李斯特三步并作两步,大步上前,伸出右手,有力地抓住邱杰客的手,同时用左手拍了拍邱杰客的肩膀,说:“嗨,杰克!你怎么样?”
邱杰科同志很高兴看到人力资源总监如此记得自己。没等他听到赞美,他的脸笑得像一朵盛开的大菊花,并反复说道:
“我很好,谢谢!”
这个情节被读者解读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同事的名字。当别人能在短时间内记住自己的名字,每个人都会有被重视的满足感。
如上所述,我们所说的“代入感”和“共鸣感”,可能更多的是针对刚入职的新人,这也给了那些已经入职的人很多提醒。如何优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通过在职场上走一段楼梯,这些问题“女白领”希望在这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3.女性的独立身份。
《伤逝》是现代作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在悲愤的内心独白中,主人公涓生讲述了他和子君突破了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庭,追求婚姻自主,但很快爱情失败了,最终以一个“伤”和一个“死”告终。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自由的痛苦是很多年轻人的普遍意志,争取恋爱婚姻自由成为当时解放人格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充分肯定了人格解放的反封建意义,但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爱情和婚姻自由背后隐藏的危机。早在1923年底,鲁迅就在《娜拉走后发生了什么》的演讲中指出。要解放妇女,就要用“激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利。“如果经济体制改革,那么以上绝对是无稽之谈”。鲁迅以小说的形式,将女性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与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化联系起来,启发广大青年摆脱个人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道路。《伤逝》告诉我们,女性必须独立,才能争取自己的权益。
杜拉拉也是如此。在小说中,杜拉拉是独立、自主、自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思维突飞猛进。女人不愿意只是一个“花瓶”,也不愿意以婚姻幸福作为衡量女人生活质量的标准。
《杜拉拉升职记》告诉广大女性,女性也可以基于金钱、地位、名望等“物质”追求成功,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获得“成功”。在职场中,男人不是主体,女人也是一个企业、一个职业的中流砥柱。这些气质在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批评中也被称为“男性主导气质”。
现在职场竞争激烈,越来越激烈,让很多职场人感到焦虑。但是,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找到共鸣、答案和勇气。职场小说从这方面弥补了职场人的需求;再者,尤其是职场新人,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教材”为自己迷失的职场提供一些指导,而传统教材可以学习却无法身临其境。职场小说以其生动的叙事,在愉悦的阅读中唤起人们的思想,迎合职场人补充相关知识的欲望。
但在我看来,大量“职场小说”的出现是一种悲哀,因为职场和生活的压力造就了这批小说的出现。作为一名男性,作者看到一些女性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而不得不失去自我,感到非常心痛。这些小说越多,“男白领”和“女白领”越焦虑,心理上越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