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没有格局的人,会被有格局的人吃死

文 | 雾满拦江

(01)

沃尔特·米歇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从他家里出来,拐个弯,前面就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家。

小时候,沃尔特常去弗洛伊德家里玩,看着弗洛伊德坐沙发上,对客人云山雾罩的忽悠,沃尔特羡慕不已。

他在心里呐喊:长大了,我也要这样忽悠!

果然,长大后,沃尔特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棉花糖实验。

沃尔特找一堆小朋友来,每个小朋友面前,放上一粒棉花糖,然后告诉小朋友:如果、如果你能忍15分钟,不吃这粒棉花糖,那么你们将得到两粒棉花糖!

虽然有这个承诺,但还是有的小朋友忍耐不住,嘴巴一张,啊呜,把棉花糖吃掉了。

有的小朋友,则是坚忍了15分钟。

此后沃尔特也不干别的了,伸手要经费:拿钱,我要跟踪这些小朋友。

沃尔特跟踪这些实验小朋友一生,他发现,当年那些有忍耐力、等15分钟才吃棉花糖的,都成就了大事业。而那些没有忍耐力的小朋友们,长大后人生就霉摧了,找不到工作,和配偶离婚,人际关系始终处于极度紧张。

于是沃尔特宣布了他的研究结论:

人生就是粒棉花糖,你忍,你忍,你有多忍耐,你的人生就有多精彩。如果你不肯忍耐,你就是别人桌上的菜。

这就是举世瞩目的棉花糖实验。

沃尔特凭了他的这项研究,被列为20世纪百位心理学家第二十五位,与荣格、巴甫列夫并列。

可以说地位不可撼动了。

但是,沃尔特就这么瞎忽悠,总会有人看不过去的。

50年后,有人出场,推翻了沃尔特的实验。

(02)

推翻沃尔特棉花糖实验的,是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以及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还有一个权浩男。

这三个货,忍沃尔特很久了,终于有天忍不住,重复了沃尔特棉花糖实验。

实验结果,似乎没太大区别。

——但结论完全相反。

这三名学者依据翔实的数据证明,棉花糖面前孩子们的忍耐力,并非是他们人生的原因,而是他们人生的结果。

并不是忍耐力决定了孩子们的人生,而是孩子们的爹妈,决定了孩子们的忍耐力。

——实验中,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打小就不缺棉花糖吃,早就吃腻了。你让他忍耐15分钟,忍耐15天他也没意见,反正家里有太多比棉花糖更好吃的东西。而穷人家的孩子,一辈子没吃过棉花糖,今天突然见到了,你叫他不要吃,他怎么听得进去?

——此后这些孩子开始人生,富人家的孩子,家里有100个亿,被他咣咣咣烧掉99个亿,他还是亿万富豪,还是沃尔特实验中的“成功者”。穷人家的孩子,从爹妈负债累累开始干起,替家人还完债务过上正常生活,可他们在沃尔特眼里,仍然是“失败者”。

所以这个棉花糖实验,实际上是个社会阶层实验,而不是孩子成长实验。

这就是有关棉花糖实验的最近研究。

——然而,如果你稍微有点脑子,就会马上意识到,无论是50年前的沃尔特,还是现在推翻棉花糖实验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或认知,其实都是有缺陷的。公众意识不到缺陷,被他们牵着鼻头走,那是因为公众的认知,缺少了格局概念。

(03)

50年前的沃尔特,或是现在的学者,他们的认知错在哪儿呢?

让我们从格局思维说起。

啥子叫格局思维?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中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所说的执大象,不是让你去牵头大象来,大象鼻子那么长,岂会让你乱牵?

执大象,是格局思维的第一步:

第一步:大局观。

就是看问题的时候,先有个以全人类为主体的大局,不仅包括参加棉花实验的孩子,也包括了没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不仅要包括穷爸爸,富爸爸,也要包括穷孩子,富孩子。

但凡你的观察中少了一个,结论一定会离谱。

第二步:分格观。

分格,就是根据不同的要素,把人类分成不同群体。

比如分成事业有成的,事业一塌糊涂的,有忍耐力的,没忍耐力的,家穷的,有钱的,高颜值的,相貌普通的。

分好之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格局观。

就是在局中做格,将不同人群排列分析。

分析之后,你得到的是这样一张图图:

看了这张格局图,你就会恍然大悟。

沃尔特真的是在忽悠,而推翻他的理论的人,也是在忽悠。事实上决定人生成就的,就看这孩子有没有创造力,跟吃不吃棉花糖没关系,也跟爹穷妈富没关系。

穷人家孩子,也有事业有成的。富人家孩子,不乏鸡飞蛋打的。如果忍耐力就是人生事业成败关键,穷人对痛苦的忍耐力最强,怎么就没见他们改变命运?

如果摒弃本质,照着这些学者的方法瞎搞,我们甚至可以得出矮个子容易成功,颜值低更容易成功之类的结论。而最后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研究根本帮不上你,只是鸡贼学者捞取实验经费的技巧。

(04)

当一个人没有格局观的认知力,就会被表象问题所迷惑。

西方还有一个极经典的实验,教授找来一组学生,给他们看张照片,说照片上的人是位顶级思想家。孩子们看了就得出结论,看这人睿智的双眼,坚定的下巴,就知道他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然后教授再招一批学生,还是看这张照片,但这次告诉孩子们说,此人乃一穷凶极恶的变态杀人魔。

孩子们看了照片,果断得出结论,看这人冷酷无情的双眼,残忍的下巴,就知道他是人类文明的败类。

同一个人,同样的要素,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就是因为低维的认知,习惯于在毫无关系的要素之间建立逻辑。

最近网上有桩极有意思的事儿,有位大哥,前段时间失业了,就坐在家里苦思破局之策。他找到的法子,是进入小众市场,搞些水族来卖。大哥先是进了些金鱼,结果惨遭鄙视,因为养金鱼是水族市场最低端的。无奈大哥再砸钱,进入上游的热带鱼市场,然而再遭残忍鄙视,因为上游还有海水鱼。大哥再进入海水鱼市场,又惨遭顶层锦鲤阶级的残酷鄙视,最后大哥砸锅卖铁,抵押房子卖掉车,天价进了两尾锦鲤,才发现这条漫长的鄙视链,实际上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就为了引他最后来接盘。这就是迷失于表象之人,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的残酷案例。如果大哥稍有认知格局,断不会被人牵着鼻头走进沟中。

我们总是说,做人要有大格局。我们不断重复这句话,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大格局实际是一种极简高端思维,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并不难,无非不过是先局而格,要素排列。这种思维说出来,三岁的孩子都能听得懂,听懂并不难,难的是有意识的经常对自己进行训练。因为我们天性就是对表象有着不可救药的迷恋,所以才会被沃尔特那些聪明的学者,玩弄于股掌之上。所以才会有天价买锦鲤的大哥,成为击鼓传花游戏中最后那个接盘者。我们读书,我们学习,不仅要从书中汲取那些有价值的,更需要格局洞穿力,从书本营造的虚像中走出来,这才有助于我们事业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格局  格局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