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黛玉一说句话
红楼人物
本周末要去图书馆还这本书了,可是这本书才看到一半。但又觉得没有必要再续借这本书了,所以就开始囫囵吞枣的看它。这是我看周汝昌的第一本红学著作,至少在看他的书之前,我对他是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情。不过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这种心情在渐渐的变化。虽然我承认自己的看法是一种偏见,不过我觉得他的看法也只不过是另一种偏见罢了。如果他研究红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他的这种偏见,那还不如不看!只是我不了解他是在研究红学的过程中得出的这些结论呢?还是为了证明他的偏见而去研究红学?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我均不以为然。
今天在下班回家的车上,又看到周汝昌在批评黛玉。这次倒不是拿湘云来对比了,而是宝钗。《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末,因为宝玉挨打,大家都在怀疑是因为薛蟠与宝玉为了争琪官而唆使别人在贾政面前告宝玉的状引起的。当薛姨妈和宝钗指责薛蟠时,薛蟠还将宝钗气哭,宝钗赌气回蘅芜苑里哭了一夜。第二天宝钗去看望母亲的路上遇到黛玉,被黛玉刻薄了一句:“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对这些话语宝钗并没有理会,而是没有回头的一径去了。
对此,周汝昌又大发一段议论,说黛玉是多么的尖酸刻薄,而宝钗又是多么的大度有涵养。可是如果稍稍分析一下黛玉讲这句话的背景,那么黛玉这些话就不难理解了。既然贾府里许多人都知道宝玉挨打有可能是薛蟠唆使人在贾政面前告状所致,那么,作为最关心宝玉的人之一,黛玉怎么能听不到这种传闻呢?而那个人又是宝钗的哥哥,黛玉怎能不迁怒于宝钗?这是其一。其二,宝钗是哭了一晚上的,第二天黛玉见此形状,一定会怀疑这些眼泪是为宝玉而流,作为黛玉的头号情敌,黛玉怎能不嫉妒吃醋?所以,黛玉说上面的那些刻薄话,也在情理之中。而宝钗之所以没有反驳,一方面是心里记挂着母亲哥哥,另一方面,她也没精力去反驳吧?
在小说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章里,妙玉单独请黛玉宝钗二人吃茶。因为黛玉没有尝出泡茶用的水是雪水而不是雨水,因此妙玉说黛玉是个“大俗人”。对此周汝昌又借机批评黛玉并不是一尘不染,而是很俗。周汝昌认为在整本书里无人敢说黛玉俗,只有妙玉敢,而且周汝昌认为曹雪芹是借妙玉之口说出黛玉的“俗”。果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妙玉是一出家人,是“脱俗”的,那么在她眼中,尘世的一切都是俗的。而黛玉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说她俗,又有什么不对呢?在妙玉与宝钗、黛玉、宝玉三人品茶的整个过程中,未见妙玉与宝钗说过一句话。虽然妙玉说黛玉是个大俗人,但黛玉好像并没有显得不快,这不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黛玉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那样敏感与多疑吗?反倒是宝钗,认为妙玉性格怪僻,不好多话,喝完茶便约黛玉出来。看到这里,我又发现不同版本的差别。程乙本里写着“宝钗知他(妙玉)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黛玉走了出来。” 诸本里却是这么写的:“黛玉知他(妙玉)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虽然只是人物换了一个过儿,但涵义却大不相同,掩书细细思量,独见曹雪芹心思之细密。我个人倾向于前一种写法,而且我认为前一种写法更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而诸本里的改动一定是后人在传抄本书时错误的理解了曹雪芹的意图所致。宝钗的为人就像她所吃的冷香丸一样,从内到外都是冷冷的,淡淡的。即使她也曾帮助过不少人而落得一个贤惠的名声,这也丝毫改变不了她“冷”的特性。而黛玉就不同,黛玉虽然刻薄小心眼,但黛玉更真实。虽然湘云几次三翻与黛玉发生口角,但没过两天二人就和好如初,也未见黛玉和湘云因此而生分。
唉,周老先生一生研究《红楼梦》,怎么会对黛玉存有如此深的偏见呢?真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