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艺文志》改名《大唐众经音义》,或称《玄应音义》。现存第一部广释佛门群经之读音、词义的工具书。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大约成书于贞观(627~649年)之末。
释玄应,俗姓名不传。生卒、地望也无从稽考。《开元释教录》称玄应著此书“叙缀才了,未及覆疏,遂从物故。”据此他当卒于太宗末年。玄应是长安大慈恩寺的翻经僧,这部书前的终南太一山释氏(即释道宣)序说:“以贞观末历,敕召参传,综经正纬,资为实录。因译寻阅,捃拾藏经,为之音义。注释训解,援引群籍,证据卓明,焕然可领,结成三帙。”这是他编撰《一切经音义》的经过。这部书收集在释家藏经之中,唐宋以来,治学者都未曾给予重视。清人任大椿、孙星衍开始研究它。乾隆五十一年武进人庄炘从咸宁大兴善寺以五百两白银购得善本,刻印于《海山仙馆丛书》问世。
是书从《华严经》以至《顺正理论》共四百五十四部大小乘经律中选取词语,加以注释。除梵文音译或义译的佛教专门词语之难懂的外,也取一般的文字音义和较冷僻的字词作释,故有兼佛典及普通词典的功用。再加它引书有三家《诗》、郑玄注《尚书》、《论语》,贾逵和服虔注《春秋》、诸《传》,孙炎注《尔雅》,字书多征《仓颉》、《字苑》、《字林》、《声类》、《通俗文》、《说文音隐》及汉代石经,多为古代佚书,因此对训诂之学多有萌发,可与陆德明《经典释文》、李善《文选注》相抗衡。(清庄炘语)
全书各卷之首,先列所注佛经名目,继依经卷次第解说。其体例可分三种:第一注释先标其音,后释该词意义;其次不注音,仅释词义;最后一种是对字词写法有异的,先辨形体,然后再注音义。兹举三例说明之。卷一之五“仇对,渠牛反。仇,怨也,匹也。《三苍》云,怨偶曰仇。《广雅》仇,恶也。”这是先用反切注仇之音,然后释其义,再引古籍以证之。卷八之《维摩诘所说经上卷》“长者。按天竺国俗,多以商贾为业,游方履险,不惮艰辛,弥积年岁,必获珍异,上者奉主,余皆入已,财盈一亿,德行又高,便称长者,为王辅佐。彼土数法,万万为一亿也。”长者的读音,雅俗咸知,自然不必反切其音。其词来源于梵语,故释其意义。释文中有一个“亿”字,从释词可知是出自古印度。卷二十五之十一“贪轭。又作扼,同乌革反。所以扼牛马领者也。轭亦槅也,槅音革。”辨轭、扼二字,用生活中常见的牛马拉车的实例来解释贪轭之轭,既明白,又可使读者通过牛马之扼去体味贪轭之义。
玄应释词的音义,绝不默守成规。那些词义明显,读音易错的词,他仅仅反切其音。反之,如果读音常见,而词义鲜为人知,则只释词义,如“长老”之类就是。
这部书久淹佛藏,自乾隆年间才由庄炘等人勾出,刻入海山仙馆丛书中。玄应释文后面,偶或有庄炘、孙星衍、洪亮吉等人的按语,读者应当将它们区别开来。如卷二十五之四十五“客馆。玄应曰馆又作舘。洪亮吉曰馆作舘者,俗字。”
《玄应音义》的编次体例,和《经典释文》相似,但音义的注解比《经典释文》详细、正确,可取之处甚多。所引的书,除佛经梵音外,多有失传的古籍,它为后人保存了很多佚文,为后人研究训诂,考证典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清任大椿《字林考逸》、孙星衍《苍颉篇》主要依据玄应这部《一切经音义》而成的。很多佛学词语、佛教故事,已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因此它对研究古代语言、文学多有裨益。这部书不足之处是:所注音义,详略不均;各卷之间,收词失于参照,常常重复。
乾隆间庄炘据南藏本刊行的较好。道光末年《海山仙馆丛书》本出自庄刊,有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