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一:乱用称呼
很多求职者一进入面试就紧张,当场就蒙圈,但是又要开口打招呼,就“你”、“您”乱用一气,自己都不记得自己说的什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习惯说一些“你”、“你们”、“咱们”等类似的词语,但是在面试中这是很忌讳的,因为你面对的是严肃而尊敬的考官。如果我们总是以这样一种随意的口吻来答题,就好像在教育考官,听起来非常不尊重对方,更不用说一会儿“你”,一会儿“您”,更是暴露了你的紧张。
错误二:口头禅严重
我们正常的说话往往会伴随一些口头禅,严重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个“小习惯”的。但是这个“小习惯”到了面试考场上就成了“大毛病”。与乱用称呼不同的是,口头禅一般不是临时紧张引起的,而是一个人多年来“沉淀”的结果。习惯很难改,但是为了面试晋级,不得不改。这就需求职者要有意识地专门训练。建议求职者可以尝试回答问题时使用逻辑词,如 “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尝试用逻辑词连接语句,而不是口头禅。
错误三:声音如蚊蝇
求职者在面试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说话语音语调要适中。考官在听求职者答题的时候本来就要全神贯注听求职者的答题要点,因为求职者的声音细小,精力全都集中在听清楚求职者的话语了,自然就不会把精力集中在答题要点上。当然,声音洪亮也要把握度,不要刻意喊出来,那样会让考官觉得你很不自然。
错误四:不看考官
在面试考场上,求职者与考官的交流,除了语言交流外,还要有眼神的交流。开始时,主考官读引导语,就一定要和主考官有眼神交流。另外,求职者在答题过程中,并非每个考官都在看你,所以这时哪个考官看你,你就和他有个眼神交流,不要表现出考官刚一看你,你立马回避。正确的做法就是大大方方的看着考官,表现出我在给你说话。在看考官的时候不能面无表情,谁都希望看到一张有亲和力,阳光的脸庞,如果表现放松面带自然微笑会成为加分项。
错误五:衣着标新立异
有求职者说面试考场几乎所有求职者都西装笔领,估计考官也会审美疲劳,自己就想标新立异,以个性取胜,在衣着上来个创新。面试通知单里也确实没有要求求职者必须穿正装,这里提醒两点:一是如果衣着个性那就请记住你一定要具备hold住这身标新立异着装的能力;二是如果衣着随意那请你一定要保证考官不会觉得你不够重视这次面试。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可以衣着随意,如果不行那就赶紧买套西装和买双皮鞋,黑色的。
错误六:情绪失控
在面试中,除了结构化面试还有一种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无领导的测查方式是让求职者自行就某个问题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考官会悄悄观察每位求职者的表现。由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置本身就是选择那些具有争议性的或者不好统一的题目,因此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现象,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但是有的求职者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意见向左的求职者当场争吵,一场辩论就演变成了“吵架”。面对不同意见,千万不要陷入意气之争,情绪失控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大忌,面试不是吵架,但凡出现这样的求职者,考官会立马把你排除在录取人员名单之外。
错误七: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同样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很多求职者会犯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总觉得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发言,说得越多,分数越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的引导下,求职者的全场表现就陷入一种非理性的争抢之中。甚至,会有一些求职者采用打断他人发言的方式来争抢发言的机会。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获得考官的好感,还会造成扣分。求职者在争取发言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随意打断他人讲话,可以在他人说话间隙或是停顿的时候及时介入,以此来获得发言机会。
错误八:喋喋不休
面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求职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求职者回答要精准表达,不废话、不拖沓。然而,很多求职者在实践面试中总是不自觉地、或者有意识的想把一个问题表达圆满,最终导致内容过分追求全面而失了观点,内容太过丰富而耽误了时间,极易给考官造成啰嗦重复,没有逻辑,没有立场,条理不清的印象,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不尽人意。
错误九:说假话
面试中有时会涉及求职者自身的自我介绍,而对于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不得不聊起学习成绩这个话题。但是对于大学时光未必十分专注于学习的求职者而言,为了能够给考官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会在面试中大谈特谈自己的成绩如何优秀,用了很多虚词,且在整个成绩介绍过程中总是显得言辞闪烁。以为如此便可以糊弄住考官,让考官对其自身有较高评价,殊不知很多考官都经历过不止一次两次的考官经历,如此表现肯定不能得到考官认可,反而增加了其对求职者不良的印象,最后也自然会被贴上不诚信的标签,结果便可想而知。因此在实践面试中广大求职者切不可自作聪明,用假话、伪造的经历来糊弄考官。
错误十:真话全讲
面试固然要诚信,但并不代表我们要主动暴露自己的弱点,尤其在面试过程中,如果主动交代自己的劣势,自然是给自己下了套,最终裹足不前。因此,在面试中不具优势的内容不讲、不具竞争力的经历不说、禁止的内容不谈(名字、年龄、学校、专业、具体家庭情况等)、敏感的话题不涉及等。学会适当避重就轻,减少失误,方能出奇制胜,取得成功。
注: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异议,请与小编联系。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