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强壮功属少林内功,是少林武功和吐纳、导引融于一位的功法。这套内功法内外合一,增劲效果明显,特别能发展上顶力(前推之力)和下肢霸力(柱地之力)。具有强身增力,健美形体,疏通经络,利通关节,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的功能。
这套内功,动作虽简便易学,但运动量较大。练习者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式可单独练习,也可全套做完。体质差者或初练者可先单练,练至体力增强或动作熟练后再成套锻炼。在锻炼时间上,静功站桩式开始时为3~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0 分钟以上。每个动作应重复3~5遍。 动功单练时,每个动作应重复10~30次,成套锻炼时,每个动作应重复3-5次。
站桩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挺直内夹,脚尖朝前,脚趾抓地;两臂后伸,上抬内夹,肘挺直,腕背屈,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外分,虎口相对,掌心朝后;挺胸直腰,收腹敛臀,两肩胛向脊柱靠拢;头向上顶,颈项竖直,下颌微内收,眼向前平视;舌抵上颚,呼吸自然,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图1)。
原理和作用:站桩式是少林强壮功的入门功、基础功。要求做到“四直三平”,即:项直、腰直、膝直、肘直;头平、肩平
脚平。“直”,能使各部位达到最大限度的伸展,产生内劲,强健筋骨,增强指、臂、腰、腿的力量;而“平”,则要使由“直”形成的动作,刚中离柔,紧中求松,以势运气,以气生劲。
平”,是由头顶百会穴虚领上提所致,它可使项虽直而不僵;
平”,使身体重心平稳,意识下沉涌泉穴,下沉上拔,意气相贯于命门; “肩平”,即要使肩部放松,在维持臂部尽量后抬内夹的前提下进行,避免肩僵力拙,由此可使意、气、力贯达至掌心劳宫穴和指端,产生胀、沉、热、麻等气感。因此,站桩式的锻炼能疏能经络,使气血畅通,劲力循经络达于四肢末梢,调整内部脏腑功能,使阴阳二气周流平衡,以达祛病强身的作用。
第一式 力士推山
1.上接站桩式。随着吸气,两臂外旋屈肘,掌心朝上成仰掌,如托重物,用内劲缓缓上托至胸侧;挺胸收腹,头平项直;眼平视前方 (图2)。
2.深吸气,两肘后挺,蓄力待发。随着呼气,两臂前伸内旋,与肩同宽,掌心相对,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成直掌,用顶力
缓缓前推至肘直,力达指端;圆胸蓄腹,气沉丹田;眼平视前方
(图3)。
3.保持上式姿势。呼吸气各一次;吸气时,放松,意想两劳宫穴经气互流;呼气时,向前用顶劲。
4.深呼气,臂再用力前伸。随之,肩、臂、指松沉。随着吸气,两臂屈肘外旋,掌心朝上成仰掌,用内劲缓缓收至胸侧;挺胸收腹,头平项直;眼平视前方(图4)。
原理和作用:吸气 时,将脏府之气,尤其是上焦心肺之经气运至两手劳宫穴;呼气
时,劳官穴相对,用顶力前推,意念亦达指端。再吸气时,放松,使两劳官穴经气对流,加强气感。呼气时,用力前顶,增加指端末梢的脉冲量。一紧一松, 气血逢奔,劳宫穴和指端收放气的功能增强。两臂屈肘收同时,气由劳官问至脏腑,加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顶力前推, 蓄劲于腰,发力于指,增强两臂的蓄劲和指端功夫。
第二式 大鵬展翅
1.接上式。两肘后挺内夹,蓄力待发。随着呼气,两臂同时伸肘,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用顶力缓缓向两侧推至肘直,力达指端,高与肩平;圆胸蓄腹,气沉丹田;眼向前平视(图5)。
2.保持上式姿势,吸呼气各一 次。吸气时,放松;呼气时,两臂外展用顶力。
3.深呼气,臂再用力外展。随之肩、臂、指松沉。随着吸气,两臂屈肘内收,两掌用内劲缓缓收至胸侧;挺胸收腹,头平项直;眼平视前方(图6)。
原理和作用:吸气时,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呼气时,由大椎穴左右分开,沿手三阳经至指端。再吸气时,意念回至大椎穴。以此来往运气,疏通手三阳经,并加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的功能。
第三式 霸王举鼎
1.接上式。深吸气,掌指用力伸展,蓄力待发。随着呼气,两掌用托力缓缓上举,举于头前时,掌根外展,腕部背屈,掌心朝上,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两掌指端相对,向上用顶力推至肘直,如托举重物状;圆胸蓄腹,气沉丹田;眼平视前方(图7)。
2.保持上式姿势,吸呼气各一次。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用顶力上推。
3.深呼气,掌再用力上顶。随之肩、臂、指松沉。随着吸气,两臂外旋屈肘,掌心相对,指端朝上,用内劲缓缓下落,至胸前时,左右分开,成仰掌收至胸侧;头平项直,挺胸收腹;眼平视前方(图8)。
原理和作用:吸气时,运五脏之气于两手劳宫穴;呼气时,用顶力如举鼎势向上托举。
由于肩押与胸廓的上抬,使整个内脏都处于气血升腾状态,劳宫承天;放松时,直接将自然界清阳之气贯入五脏六腑,加强人与自然界的气体交换。本式对脏腑机能衰退的一类病症有显效。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接上式。左脚向左平跨一步,脚尖内扣,脚趾抓地;头平项直;挺胸塌腰,收腹敛臀;眼平视前方(图9)。
2.深吸气,两肘后挺,蓄力待发。随着呼气,两臂内旋前伸掌心朝前,高与肩平,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同时,两腿渐渐屈膝半蹲成马步;圆胸蓄腹,气沉丹田;眼平视前方(图10)
3.保持上式姿势,吸呼气各一次。吸气时,放松;呼气时,两臂向前用顶劲。
4.深呼气,两掌再用力前推。随之肩、臂、指松沉。随着吸气,两臂外旋,虎口朝上,掌心相对,成直掌用内劲缓缓屈肘收回,至胸前时,掌心转朝上,左右分开,成仰掌收至胸侧;同时,两腿渐渐伸直,脚尖内扣,脚趾抓地;头平项直,挺胸塌腰收腹敛臀;眼平视前方(图11)。原理和作用:吸气时,下肢伸直,身体上升,力由足跟而发,沿足三阳经传于腰,由腰达于肩; 呼气时,两臂内旋前推,力由肩传至指端末梢,加上两臂回收时的外旋,劳宫穴相对,触动和加强手三阴、手三阳经气的互流,也直接锻炼了上肢的旋转肌力。两腿下蹲成马步,将下肢气血聚于膝部,起立时通关开窍,对疏通下肢经各和增强下脚步力量有独到之处。
第五式 海底捞月
1.接上式。深吸气,两肘后挺,蓄力待发。随着呼气,两臂前伸,两掌在胸前立掌交叉,腕部相靠,右掌在外,用顶力缓缓前推至肘直,力达掌根,四指并拢,拇指用力外分,高与肩平;圆胸蓄腹,气沉丹田;眼平视前方(图12)。
2.保持上式姿势,吸呼气各一次。吸气时,放松;呼气时,掌根向前用顶劲。
3.深呼气,两掌再用力前推。随之肩、臂、指松沉。随着吸气,两掌用内劲缓缓向左右分开,成一字形,指端朝上,掌心朝外;头平项直,挺胸收腹;眼平视前方(图13)。
4.随着呼气,上体徐徐前俯;同时,如抱物状,两臂向下用合力缓缓抄抱,肘微屈,两掌置骑下,掌心朝上,中指相对,距地面5-10厘米;两膝伸直,脚掌踏实,圆胸蓄腹;眼视两手(图14)。
5.随着吸气,上体徐徐抬起,头平项直,挺胸收腹;随上体抬起,两掌提至腹前,沿身体中线用内劲缓缓托起,至胸前时,左右分开收至胸侧;眼平视前方(图15)。
原理和作用:吸气时,蓄力于两掌;呼气时,两臂用顶力向前推,使背部肌肉韧带得到牵拉锻炼,脊柱尽量拔长,有利贯通督脉,运气至手掌。两臂平展开胸,意将体外清气吸入心肺,沿任脉导向丹田,俯身合抱,意念随动作抱地阴上托,沿足三阴经
上升与丹田气合。本式意在吸地阴补体阴,加强任脉承任全身阴脉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