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劲的练法(对空练习)
发劲必须使肌纤维伸缩时间尽可能的短;必须使肌纤维的伸缩之差最大;必须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其方法是:“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见《太极拳论》)。由肌纤维收缩成为一种势能是运动过程、发劲过程是:体内之力的汇聚和传递,它是肌纤维由收缩变为伸张、由紧到松的过程。这还不完全,还有力的“传递”,那就是“由脚而腿而腰”和“形于手指。“完整一气”概括了体内的汇聚和传递的全过程:其做法是脚蹬地、伸腿、长腰、竖脊、悬顶、消肩、展臂、直腕、弹指,全身完整一气,把劲发出去。这个劲是整体劲,极沉重干脆,无坚不摧。
1.前冲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41)开始,两腿屈膝、臀部里收、弓腰沉肩,两臂屈于胸前,两掌屈腕,掌指向下自然弯曲,手心均向下,目视前方,意守在掌指(图2一42);接着,两足蹬地,伸腿、长腰、消肩,伸臂、展指、立腕,全身放松,把劲从掌根向外快速吐尽,目视前方,意守在掌极(图2- 43)。如此反复练习20一30分钟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练习时,脚、腿、腰、脊、颈、肩、臂、指、掌根协调发劲,而不是局部的爆发力,所以练习要遵循“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的要求,发劲要吐尽,而不残留体内。
易犯错误:身体僵硬,力在传递过程中受阻,没能把劲吐尽。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不可用劲,姿势保持正确,使劲顺畅地吐尽。
用法举例:出手迅速接触对方身体(如胸部),屈指空含掌心,手指先触对方身体,对方身体一振,根基已断,瞬即伸臂直腕弹指,将对方击出。
2.抛放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一44)开始,两腿屈膝、臀部里收、弓腰沉肩,两臂屈于胸前,两掌屈腕,掌指向前下自然弯曲,掌心均向下,目视前方,意守在掌根(图2一45);接着,两足蹬地,伸腿、长腰、竖脊、悬顶、消肩、展臂、直腕、弹指,全身放松,把劲从掌尖快速吐尽,目视前方,意守在掌指(图2一46)。如此反复练习20-30分钟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脚、腿、腰、脊、肩、臂、掌、指协调发劲,要遵循“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的要求,劲要吐尽,而不留体内。
易犯错误:身体僵硬,劲力在身体传递的过程中受阻,劲未从手指尖处放尽。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发劲时避免过于用力,两脚蹬地,意在手指。
用法举例:出手快速接触对方身体,先下按,对方必有一个反应,其身体稍动,根基被拔起,随之推挤对方,使之重心移于体外,瞬即直腕弹指,发劲将对方向前上方弹出。
3.下放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47)开始,身体稍向上起,同时两臂屈于胸前,两掌心翻转向上(图2-48);接着,全身放松,两掌里翻成掌心向下,同时两脚蹬地,身体向下沉坐,拔脊悬顶、沉肩坠肘、直腕展指,两掌前下推按,把劲从掌心快速吐尽,目视前方,意守在掌心(图2-49),如此反复练习20一30分钟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脚、腿、腰、脊、肩、臂、掌协调发劲,发劲要吐尽,由掌心发出。
易犯错误:上捧掌时,只是两臂上抬,上体过于后仰,下按时只是两臂下按,上体过于前俯。
纠正方法:上抬臂时两脚蹬地催身体上起,一下按时身体下沉,两掌随身体下沉向下按掌。
用法举例:双手搭对方上臂和胸肌上棚,对方反应身向下沉以求稳定;随对方下沉之劲,推挤对方使其不能稳定,重心移出体外,抓住时机向下按,使对方跌倒。
4.螺旋劲练法:由“太极五行桩‘’右势(图2一50)开始,两脚蹬地,伸腿、稍向左转腰、沉肩、坠肘,左掌向里、向下翻拧旋转,并向左下抹,成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右掌里下翻拧旋转,并向前按,成为立掌,拿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视前方(图2-51),接着,屈膝、微右转并弓腰、身体向下沉坐,同时左掌向外翻拧旋转并向右上托,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外翻拧旋并向左上托,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目视前方,还原成“太极五行桩”右势;如此反复练习20-30分钟后换步练习:
练习要点:蹬脚、伸腿、转腰、翻掌、旋臂要协调一致.全身放松,劲要拧成一股。
易犯错误:动作幅度过大,两手缺乏旋拧的合劲。
纠正方法:身体不可过大的前俯后仰,两手以臂为轴旋拧转动。
练习要点:发劲要由脚而腿而腰,经脊而背,形于指收时紧,放时松,弹指放劲时身体放松。
纠正方法:身体放松,不可有意用力,劲由脚到指而发,意在手指,将气吐尽放远。
用法举例:松弹劲的作用先把对方的稳定状态破坏,手指在对方身上一触将其脚根拔起,然后大跨一步,伸臂、弹指把对方击出;掌握松弹劲,发人轻松利索,挥之即出。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