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静(二)
——戴氏心意拳之“武”外“功”
怎么样才能学好戴氏心意拳?实际上是怎么样才能学好“天下把式”?不仅仅是一门拳!!
再推而广之,怎样才能学好所要学的东西呢?
虽然有“隔行如隔山”一说,此谚语强调的是行业的内容!但是,“隔行不隔理”,而恰恰“理”带有普遍性!
而这个“理”却因为种种原因,传承了2000多年的,甚至更远久的这个“理”给丢了!
哪个“理”呢?
就是“静”!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不下来,怎么能“致远”呢?
好,我们仅以修为“拳艺”来说这一“理”!
太极拳家石为开先生曾提出,练好太极拳,要做到“敬、静、慢、匀、柔、圆、松、整”九字,认为只要照此九个字去做,一定能把太极拳学好。太极拳是这样的,戴氏心意拳是这样的,天下把式是这样的,天下事业都是这样的!因此,仅仅是练拳吗?这也许就是老师父强调的——“此拳通‘道’的呢!”这句话的涵义所在吧!
由西方传进来的赏识教育,对于保护儿童少年的创造性想象、个性思维着实有他的优势,但是养成的那种浮躁的心理习惯却是教育的大敌!教育是长远的事情,现下还表现不出其负面作用!而这正是西方教育侵略最成功的地方!
这也是本人把本公众号命名为“戴氏心意拳内蕴”的初心!作为“武”文化里内家拳上三门拳艺之一的戴氏心意拳真的携带者我们民族传承少则2000年,多则5000年的文化基因!也是正在被西方所窃取而对我们却是侵略的快淡然无存的东西,尤其最近几年,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心灵很宁静学生,难道,他、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因此,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学戴氏心意拳也好,打或练戴氏心意拳也好,这学、打或练都是动的,与道家的所谓静坐,释家的所谓静修,儒家的所谓静养都不一样。打戴氏心意拳要敬、要定、要匀、要柔、要圆、要松、要整都很有道理,明知是动的而说要静,这真教人难以理解。
不错,学、打或练戴氏心意拳都是“动”的,请问与这“动”字相对的,是不是一个“静”呢?
《易传》的相对“平衡原则”所谓阴阳开合,刚柔动静,都是相对的“平衡的”,其盈虚消长,不都是互为因果的吗?所以《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老子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濂溪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阴极而静,静而生阴。”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戴氏心意拳拳谱》说:“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猎之虎豹,静如山岳,动若江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总论》里说:“静中能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他们对于阴阳动静,都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见解,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扬!
堂吉诃德地说一句话,为我们自己,也不为我们自己——为我们民族!
团结起来,取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