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神韵---慢工出细活,慢练出真功
1、太极拳神韵
太极拳神韵就在于她的缓慢柔和,起伏连绵。如微风卷舒,似春风指面。起架走势,抑扬顿挫。扬指投足,如临深渊。方圆相生,奇正相随。进退转换,左右逢源。古朴高雅,棉里裹铁。博大圆润,藏巧于拙。然而,这一组组优美绝伦的造型,一副副争奇斗艳的画面,若没有缓慢为主笔,则无一生成。
3、慢——太极养生的秘诀。中国当代著名太极拳名家冯志强大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慢为养,快为伤”的太极养生新理念,直到今天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太极拳有一个不成文的宗旨,那就是性、命双修观。性,即指太极拳的特性——技击性,命,即指太极拳的副产品——太极养生。 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认真吸收和科学挖掘太极拳的原始特性——搏击性,另一方面,同时也积极探索和竭力弘扬太极养生的秘诀。人类的终极目标是长寿。文章至此,我们不禁为那些武林中身怀绝世武功的武林超人们的英年仙逝而深深惜叹!人们逐渐发现,缓慢的太极运动有益于健康。那么,缓慢的太极运动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养生呢?下面不妨以手的运动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问题。
“梢节领劲”是张志俊太极拳的主旋律。为了说明梢节的重要性,这里把梢节的概念再说一下。张志俊大师这样给梢节下了定义:“梢节就是人的两手和两脚”。这是梢节最原始、最基本的定义。在长期认真的练拳实践中,感觉“触点即梢节”的梢节新理。应该说这一提法拓展了梢节的原始定义,属于“广义梢节论”,是一个进步,是对张志俊太极拳理论的一个发展。这就是说,太极拳在微观上是可以突破的。相对于手而言,梢节即指手梢。如果你把动作做的慢一些,很容易使手指递个跟上。那么,手指递个跟上有何意义?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络,分别分布在手上和脚上。以手而言,手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手心面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领、手阙阴心包经。手背面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在练拳过程中,如果始终做到梢节领劲,两头卷曲,那么你的十二经络就通畅,十二经络通畅了,气就通了,气通血动,血动病除。例如,如果你大、小肠不很通畅,三焦不通,那么你就注意多做手上的太极运动。如果你脾、胃、肝、胆、肾、膀胱有问题,那么你就注意多做足上的太极运动。因为足上有三阴三阳经。总之,梢节领劲牵动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制约着五脏六俯。环环相扣,主在梢节领劲。因此,练拳时只要做到缓慢柔和,梢节领劲,就能外强筋骨,内壮脏腑,身怀绝技,性命双修。
4、慢——太极膨胀说产生的土壤。在张志俊太极拳里,有一个核心的精华——太极膨胀说。这一学说认为,掤劲是太极拳的灵魂。掤劲是一个滚动的、螺旋的多元转动的球体的轨迹。特别强调说,球体感的本质是膨胀,膨胀才产生了太极拳的掤劲。因而球体感是太极拳训练的高级阶段。这里清晰地阐述了球体与膨胀的关系:膨胀是球体感的本质。人们不禁要问:膨胀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大致可以概括为:梢节领劲,五弓齐备,内撑外抱,螺旋缠丝,节节贯穿,相系相吸,一动无有不动是产生太极膨胀,形成球感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必要条件又都必须以缓慢为基本条件,特别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都要历经一个有慢到快,有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事实上也是如此。就以梢节领劲来说,如果做快了,就很难做到手指递个跟上。不能做到手指递个跟上,周身的劲就领不起来。周身的劲领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周身一家,不能做到周身一家,怎能做到身备五弓,相系相吸?没有身备五弓,相系相吸,怎能产生膨胀,形成球感?综合上述,不难理解慢是太极膨胀说赖以生成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