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更是把职场升职加薪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职位和薪酬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对此感到十分不解。其实,职场升职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人闷头苦干,还有很多“捷径”可以走!
捷径一
能力再强也不要忘记感恩
在职场中,无论谁的工作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工作中,通过和领导、同事们不断地学习、讨论、合作积攒下来的。
在职场中,没有人有义务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帮你什么,所以一定要对领导和同事心怀感恩,这才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能力再强也别忘记感恩,这样你的职场升职加薪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捷径二
责任心,要用行动来证明
很多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字里行间都会带上“责任心”这个词,然而事实上,责任心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唯有日复一日的行动,才可以证明你对工作对团队是真的有责任心。
不管是日常的一些工作成果,还是团队或者部门之间需要配合的一些工作,你负责的工作是不是能保质保量,不出差错,甚至是不是能按时完成工作,这些细节都是务实的行动,实打实的证明你是否真正具有责任心。
捷径三 有主见,但别固执己见
一个人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长的高度。
如果你才掌握了一点知识就觉得手持真理不再吐故纳新的话,就无法保证自己能持续不断的进步了。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我们无时无刻都要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工作中谁也不是全能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团队决策的时候多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然后虚心聆听同事的意见,最后决策通过后,全力支持,而不是眼里只有自己,固执己见。
捷径四 执行的时候别再强调困难
领导安排一件已经确定的工作时,下属的表现通常有两种:
一种会滔滔不绝地陈述,将会遇到的困难并说可能因此执行较慢;
另一种会立即执行,出现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客观地向领导求助。
后者显然更讨领导喜欢,因为领导对部门员工的工作安排大多心里有数,既然安排你执行某个任务了,那么你只需要执行就好了,遇到困难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一开始就拖拖拉拉,不仅影响工作进程的推进以及工作效率,而且还有“甩锅”嫌疑。
捷径五 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在职场里,合作与竞争并存,有些人一旦抓到别人犯错,便毫不留情攻击别人,这肯定是不可取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讲究原则、公事公办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没了“人情味儿”,要秉持着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而这些传达出去的友善,最终都会反馈到自己身上。
用心工作,因为用心才会有感觉,有感觉才会快乐,快乐才会坚持,坚持才会成功,而这就是职场中升职加薪的最佳“捷径”。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无法升职加薪?——系统化思维逻辑的重要性一、为什么勤奋认真的你,段位升不上去?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
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回忆起无数次被猪队友坑的惨痛经历。
人生很多时候就像是打游戏,你自己勤奋、努力、宁死不点投降,可架不住队友太坑,仅靠你一人也是无力回天。
「为什么打游戏总遇到这些傻逼?!」
「为什么牛逼的总是别人家的队友?!」
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发出过这样愤怒的疑问。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作为一个认真、友善、上进、热爱学习的你,段位应该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不断提升,可……
为什么你还一直在低分段升不上去?
为什么,很努力很认真很勤奋的工作,付出了那么多,升职加薪的却不是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优秀的你到底欠缺了什么。
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先来看几个案例:
小明工作之余,喜欢研究PPT、Excel的使用技巧。「技多不压身,趁年轻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小明这样想。
小米工作很勤奋,只要是上司安排的事情,她都会快速认真的做好,还总是主动问上司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每个管理者都会喜欢我这样勤快积极的员工」小米为此感到很骄傲。
老马工作十多年,在行业内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跳槽到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后,老马特别热衷向团队传授自己以前的经验。「自己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年轻人避免犯错,这也是我的价值体现。」
思考一分钟,如果你管理者,以上的几位同学,谁的晋升概率更大呢?
答案是一个都不合格。
他们身上或许存在闪光点,但这并不足以成为他们晋升的理由。
员工是老板的工具,存在的意义便是帮助老板解决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任何的优点、技能都毫无价值可言。
大多数人在工作时,还保持着一种在学校的状态:
1、上司交代的任务,不怎么动脑子,直接就去做(无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提升自己的方式采用题海战术(多干活、多加班)
3、觉得自己某方面技能突出,就是优秀员工(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
4、认为愿意加班、工作年限长、工作量大、工作技能熟练就是核心竞争力(学而优则仕)
这些人并不缺乏工作热情,甚至是勤奋、刻苦的,但他们对组织目标、计划、当前环境缺乏理解,不清楚自身定位,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
1、注重单一技能重复性、线性的增长
2、对任务缺乏背景理解,分不清主次,无法合理的安排优先级
3、过于依赖经验,总重复以前做过的事,缺乏探索未知、快速学习的能力
4、难以有效的进行总结、归纳,无法将经验抽象化建立可反复高效利用的模型
他们无法正确、深刻的理解组织与个体、战略与战术、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缺少审时度势、剖析本质的能力,以至于无法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
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给这样的员工加薪吗?
三、系统化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细节拼凑成的整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本能的把思考局限在当下较小的细节场景中,却忽视了其背后的各种关联因素以及不同部分间的动态影响。
如果深陷其中无法看清事情的全貌,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2、辛辛苦苦做的方案,却被老板看了一眼就直接否决
3、业余时间报了很多培训班,天天充电,可在工作中也没有获得多少回报
4、事情又多又杂,每天忙的手忙脚乱,上司还总是对工作表现不满意
5、好不容易忙完一周,但写周报的时候,却感觉自己好像这一周啥也没做
……
这很像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打游戏时的场景,明明前期优势很大,没有犯什么错误,却发现自己这边逐渐打不过对面,最终莫名其妙就输掉了比赛。
我不知道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反正我在游戏中遇到此类情况会很焦虑,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感觉一切在失控——而这种对外界环境无法掌控的感觉,恰恰是人在生活中丧失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会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逃避问题的本质,即无法承认导致失控存在自身原因,他们会认为这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是外界的错,体现在游戏中,就是骂队友)
在游戏中,我们认为能打是水平高的体现,杀人最多的人肯定是最厉害的,这其实只是对表层现象的简单理解。
高级游戏玩家会告诉你,要对游戏有正确理解,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你心里要有数,如果仅仅是追求杀人多,那胜利不一定就属于你。
工作也是如此。
当上司发布任务时,你会不会去思考:
- 上司为什么要发布这个任务?(背景)
- 这个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定义、拆分)
- 上司的关注点是什么?(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估标准)
- 上司对任务完成的预期时间(任务期限)
- 完成任务需要资源?又如何获得?(任务执行方式)
案例 1
上司告诉小明,九月底需要搞个持续全月的运营活动。
小明认为活动质量还没有达到预期,加上十月份有国庆长假的不利影响,就把活动开始时间推迟到了国庆假期之后。
他本以为效果更好的活动方案能得到上司的表扬,结果却正好相反:上司很不高兴,直接否决了这个方案。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同事偷偷提醒他,九月底是上司晋升述职的时间点。
案例 2
公司建立了两个开发新业务的部门,分别交给小张、老吴负责。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集团在观察两个人的能力,看谁更适合作为新业务的领导者。
小张为了快速做出成绩证明自己,申请了上千万的部门预算,天天加班熬夜奋斗;而老吴一没招人、二没申请太多预算,也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
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是有人有钱就能快速解决的,小张的团队虽然扩充到上百号人,预算也花了上千万,但新业务始终不见太大起色。
小张虽然焦虑,但他看看没啥大动静的老吴,心里还是有点底气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年终评选时,胜出的人竟然是老吴。
原来在小张埋头苦干时,老吴先去调研新业务的市场情况,他认为集团想要开拓的新市场,在短期内并不能为集团创造利润增长,也无法为公司提振股价(公司近期股价低迷,高层压力较大),他的建议是直接收购该市场中某家亏损待出售的公司,并已经与对方进行了初步沟通。高层采纳了老吴的建议,收购计划也在筹备中。
案例 3
老杨三十多岁了,始终还是个低级主管,他有点着急,毕竟人到中年养家糊口的压力变大,自己得琢磨下怎么升职加薪才好。
于是他最近报了英语、编程的培训班,还报考了某大学的在职研究生。
技多不压身,反正多学习没坏处,老杨这样想着。
案例 4
小陈的工作表现一直不被上司满意。他非常困惑,觉得自己也在认真工作,平时加班加点没拒绝过,从不混日子偷懒,为什么上司一直觉得他「目标感不强」?
苦恼的小陈去请教老王,听完小陈的叙述,老王哈哈一笑:
你确实在很努力的完成工作,但你的缺点在于不懂得主动及时反馈任务进度,而且很多时候你对工作的优先级排序与上司期望的不符。你说之前上司有几次频繁过问你的任务完成情况,根本原因并不是认为你混日子,而是在侧面的表达他的需求。他希望你早日完成反馈结果的任务,被你排在了后面,他就只能等待,作为员工你应该帮助上司分忧,但现在反过来他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等待你,他当然不会满意了。
你不能指望上司帮你梳理你的事项优先级,让上司去适应你的节奏,这相当于是你把工作负担转移给了上司。
如果在做事节奏、方式上和上司不同步,那上司肯定会觉得你「用起来不顺手」。
以上案例其实都说明了一个本质问题,即: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待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难点——你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在繁杂、琐碎的表象中,如何通过思考,找出隐藏在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成为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能力。
认清问题的本质并实际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是我认为真正高水平玩家与普通打工螺丝钉的本质区别。
理论是简单的,现实是复杂的,很多简单的事情,真正实现起来却千难万难。
例如由你来发起一个涉及多部门的提案,如何保证它能够被认可并执行下去?
- 可能导致提案无法通过的因素
- 造成其他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 需要某部门提供大量的人力支持,但该部门目前正在做一个极重要的项目
- 提案会导致某部门KPI完不成
- 你的上司与另一涉及部门的负责人正在进行升职竞选
- 某部门人力不足,但因负责人怀孕,而迟迟没有招聘补充人手
- 需要对IT系统进行功能更新,涉及难度较高的技术障碍
- 公司今年财务吃紧,能申请的预算额度优先
- ……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并不是单一技能的应用,它是思维推演的结果,也是正确问题的答案。
它需要你具备严谨的逻辑,敏锐的洞察,丰富的经验,对经济、商业、人性的深刻全面的理解。
想培养这种能力,必须有意识的进行刻意训练,持续不断的思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强迫自己时时刻刻去实践。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查找书籍资料、与人交流、学习专业知识等方式填补思维上的空白,并形成长期习惯。
很多人在这一环节被淘汰,并非天赋不足或缺乏成长环境——我见过 GRE 高分但生活中逻辑性极差的,也见过名校毕业读帮助文档读不懂的。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正如他们总习惯于随波逐流的生活,这种惯性会让他们越来越盲从,进一步丧失独立思考、统筹全局的能力。
美团的王兴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对此我深以为然。
四、训练方法
我个人采用的方式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自己的逻辑性
日常中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都要有意识的去问自己,这符合逻辑吗?
最近某知名企业家性侵的事情,有人在网络上说,像他那么成功的商人,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呢?肯定是被人陷害了。
这种结论就是典型的「动机揣测」,毫无逻辑性可言。
还有就是最近负面新闻频发,搞的很多人情绪都不好,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但实际上,「负面新闻频发」这个前提并不能得出「生活没有希望」这个结论。
如果换个角度,「负面新闻频发」也可以解读成信息的透明度在提升,以前这样的事情很可能被干涉无法报道,但现在却有机会被报道出来,这反而是个积极的进步。
几乎绝大多数的电视剧、影视作品、社交平台都存在着大量的逻辑性错误,带着疑问去观察,便可以强化自己逻辑性的训练。
2、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大多数人在日常中其实是能不动脑子就不懂脑子的,相信大家都有过「说话不过脑子」、「哎呀当时咋想的,怎么能干这么蠢的事情」、「话说出口就后悔了」这样的经历。
推荐你们去看看政府高层的讲话,他们讲话、做决策时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速度慢。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来的,基本上你找不到任何的废话,每一句话都非常的严密没有漏洞。
3、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
光是提醒自己多想是没用的,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模型。
比如说开会之前你都需要准备什么,组织活动时你都要考虑哪些方面,每次做完这样的事情,就可以把相关的信息整理起来,尤其是要注意补充那些你之前没想到的地方,这样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就可以按照这个模版来思考,避免遗漏。
4、找小伙伴一起练习
这个很好理解,你平时写完方案或者针对某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就让小伙伴千方百计的找你的漏洞,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发现自己思考上的盲点和误区,进而有所改进。
5、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的向自己提问
例如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建议女性不要在夜晚去黑人区散步,这算是歧视吗?」
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断的向自己发问:
a. 建议女性注意安全算是歧视吗?(默认女性是弱者,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涉嫌性别歧视)
b. 建议女性不要在夜晚去黑人区算歧视吗?(默认黑人区夜晚犯罪高发,涉嫌种族歧视)
c. 建议男性注意安全算是歧视吗?(通常会被理解为基于安全的善意提醒,不算)
d. 建议男性不要在夜晚去黑人区算歧视吗?(默认黑人区夜晚犯罪高发,涉嫌种族歧视)
e.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昨天晚上在黑人区发生了犯罪案件,算是歧视吗?(不算,这是客观的时间与地点)
f. 报告指出黑人区夜晚犯罪案件较多,算歧视吗?(不算,仅事实阐述)
通过多次提问,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有可能涉及歧视,也有可能不涉及歧视。如果我们仅仅是凭借直觉反应给出答案,则会产生诸多疏漏。
6、尝试用逻辑演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问自己一些很生活化的问题,不但简单易行,也会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例如:
a. 有多少种哄女朋友开心的方法?
b. 你所乘坐的公交车一年的载客量是多少?
c. 怎么向老师证明,你的作业不是抄袭/代写的?
d. 如何说服家长,让他们认为打游戏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e. 如果你开一家小超市,怎么最大限度的增加客流量?
这些问题涉及到问题的拆分、问题的归类、因果关系的强弱程度、影响因素是否被穷举、逻辑的严密性、论据是否充足等等方面,你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思考,经常锻炼便可有效的提高思考能力。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很好奇那些高手和普通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每次困惑向前辈请教问题时,得到答案都会捶胸顿足: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其实并不是说我们的智力水平不如那些高手,而是在方法和效率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这些年来,我自己观察的聪明人和普通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能处理的逻辑链长度
2、运算量的大小
3、思维的结构化
我们经常会得到这样的建议:要多想、要用心,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思考方法,就算埋头想上一天,脑袋里其实也想不出什么新花样。
人类的思考方式,从大原则上说,主要是:(这里阐述的概念并不完善,仅供说明)
- 解构(将宏观庞大问题拆分成无数子模块)
- 归纳(寻找模块间的共性)
- 演绎(通过共性去认知特定个体)
- 穷举(罗列导致结果发生的所有独立、互不影响的因素)
说起这些方法,也并不存在什么高深、理解不了的奥秘,真正的难点在于,它并不是通过「理解」便可随意应用的东西(就像你学车只看视频,不上手开,肯定学不会),必须要靠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思维方面的训练与改进挺难的,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感觉到有些棘手,这类内容很难写的生动有趣,写的浅一些信息量不够,写的浓缩些不方便理解。以后会陆陆续续的把内容拆分着写试试看。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最后再啰嗦几句吧。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富,比如说一个没文化的拆迁户,他虽然比你有钱,但遇到问题,不一定比你解决的好。
人的本质区别,还是在于思维层面的差异,一个真正具备高度认知水平、追求理性的人,在当今这个科技主导的社会中,几乎不可能贫穷。而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越是年轻时开始有意识的学习,效果越好。
关注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我希望你们在享受青春的同时,也要注重去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事就像打游戏,你研究的越透彻,在游戏里越厉害,乐趣自然也比别人多,对比下那些天天被高手虐待的小白,体验恐怕就不那么愉悦了。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对生活的掌控程度,可控性越高,你就越容易感到幸福;可控性低,你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很渺小……
那么可控性的根源是什么呢?是你对这个世界本质的理解。
例如松开拿着水杯的手,杯子就会掉在地上,因为有重力;玻璃会破碎,是材料特性;水会洒的到处都是,因为水是流体。这件事你重复一万遍,只要环境相同,结果都会是一样的。
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些智者,他们能够高瞻远瞩的预言未来,能够充满信心面对困境,并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异功能,就像你知道水杯掉在地上会发生什么一样,他们看到了这世界背后隐藏的真相。
在人生这个复杂的游戏中,合理开挂,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好的享受生活乐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经理人为您推荐更多资讯:面试的自我介绍 个人修养 薪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