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 institution)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印度高等教育的报告,这份名为《印度复兴高等教育》(reviving high education in India)的研究报告认为印度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目前印度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率已经达到26.3%,已经接近印度政府制定的在2020年入学率30%的目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中,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率不足15%为精英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5%-50%,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50%则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的知名教育智库,很多对于教育的报告还是有值得阅读的价值。
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在谈论印度的教育的时候,最喜欢对比的数据就是中国的教育数据,我也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关注许久,发现知名学者中无论是阿特巴赫还是西蒙·马金森等都喜欢对比中国和印度的高等教育,虽然我们国人对印度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也不太关心印度的教育状况,但是用印度的一切和中国相衡量是西方学者最喜欢的比较法,或许比较更能够说明问题。
报告中说印度拥有51649所高等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从2001年至2016年,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统增加了 2690万学生,目前印度高等教育中有学生3570万学生,按照规模来说,仅次于中国的4180万。
在谈及入学率方面,该报告认为虽然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入学率26.3%低于全平均水平的36.7%,但是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23.5%相比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也是这些美国机构一贯的安慰大法。
实际上,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大投入,印度在高等教育之中制定了风风火火的精英大学计划,但是效果不如人意。目前印度高等教育入学率随着私立大学的增多而提升,但是加重的是学生的负担,对于投入和产出的比率也是较低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大学的目前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数量比重仍然不大,除少数精英机构外,印度大多数大学都没有研究中心或部门。在所有大学中,只有34.9%的大学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而只有2.5%的大学开设了博士学位课程,印度学生越来越多地在国外求学。根据2016年的估计,大约278383名印度学生在其他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是2005-2006年度的两倍。在国外学习的印度学生占印度总入学人数的1%。但是,很明显,大多数出国的印度学生都在攻读研究生。
报告还说,印度每百万居民中有216.2名研究人员,而中国为1200名,美国为4300名,韩国为7100名。高密度的研究人员与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及其对行业以及经济的好处有着直接的关系。印度大学缺乏研究的氛围,或者说没有科研论文的绩效文化,这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好的一方面就是精英教育机构重视教学,由于工作量大,教师大部分时间都专门用于教学。不利之处就是学位论文发表少,科研实力没有显露,大学的国际排名也难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