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上好一节课

要想说清楚“如何上好一节课”,首先得清楚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所以下面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第二,如何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应朝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

虽然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是不是一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还是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即一节课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好课。一般说来,一节好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教学理念新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不复印名师的思维,努力把课讲出新意,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觉贯穿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应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  二)、教学内容实

“实”即真实、充实、实效。教学过程要真实,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结果求实效。整个教学中,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

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还获得了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设计,要紧紧的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不能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设计不必要的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说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不能追求所谓的新颖别致而使用大量的幻灯片等,学生几乎是在紧张地观看幻灯片中度过,究其实质,学生学到了什么,茫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但却华而不实。这样的课就是假课。真实的课也许有很多不完美乃至缺陷,但它却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哪怕起点再低,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使学生在这节课中有真正的收获,就是一节好课。

学生在一节课上是否真的有所收获,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多寡上来判断,因为有许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的质量很低。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老师不是教书的机器人。只有那些经过学生理解吸收而化为自己知识体系当中有机的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会记得牢固,用得灵活。所以优秀的教师的精彩课堂总是能创设情境,启发秀导演积极参加到教学情境之中,充分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心领神会。

“课堂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是显性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显性目标就是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对各学段、各学科的知识领域、学习模块、知识点的要求。这个目标也是最容易检测,最容易精细量化的。事实上,有些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的程度是很难量化的,在考察时应关注的是是否有所体现、教师是否有预设等。

(三)、教师调控好

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应该如何调控;当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应时,教师应该用什么策略去应对。

新课改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加,程度加深,教学过程的预设更难,然而,也正是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来考查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这些便成为衡量一节好课的又一标准。

(四)、学生善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是人的天性,义务教育年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是否善于保护学生的质疑欲望,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敢问、善问,不回避问题,同时教师还能提出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探究性等高质量的思考题,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适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蕴藏其中的问题,系统地分析并灵活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单纯地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缺乏思考的问题。李政道说: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所以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也于大胆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衡量一节好课的第四个标准。

(五)、学生参与多

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就是配合学生学习,研究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在谈到课堂教学时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好课必然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在这样的课上,教师肯定会向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选择最好的、最适合教学对象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在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因人施教,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展开,教师鼓励和引导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着力激发所有学生求知探究的热情,以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

   怎样才可以上出好课?因素很多,上好一堂课,首先需要教师的真功夫。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独特的教育感悟等,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根基。同时还必须要明确地知道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立体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相互关联的内容。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实现了目标,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评价。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这里的知识,并不只是指课本上的现成知识。还应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和师生互动后产生的新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说完成了知识目标,当然,课本上的知识,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在书本知识中又可以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难点”两个方面。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是否能够把书本知识给以适当扩展和加深,对于是否能够把一堂课上得活与有趣味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的老师还是比较注意的,可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很多老师就力所不能及了。有人说:这就是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的原因所在(有无道理,我们暂且不去过多的追究和考究了)。这里也要注意,在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的过程中,不要人为的提高要求,讲解那些课程标准要求之外的东西。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一定要研学课标,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准确的把握知识讲授的深度,不作无用功。

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说的能力主要有: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想像能力;    联想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等。

教学过程是一节好课完成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应该是一节好课了。

    (1)、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

    不论采用什么教法,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引人入胜的环节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节好课往往就是因为它的环节设计令人赏心悦目,使课堂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

    环节设计主要的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精彩绝妙的过渡语;恰如其分的点评语;耐人寻味的结束语。

    (2)、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

   很多老师们的抱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该说这是一个事实,不能否认,现在愿意主动学习,有深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确实不多。但一味的去抱怨,不能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找问题,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使用新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手段,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多种不同教学教学方法穿插使用(教学方法缺少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知识面的广博(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激励评价的作用(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长期以来,学生对课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虽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业务的水平问题而造成学生的兴趣下降,也是原因之一。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家庭、更无法改变社会,只能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心目中有没有学生,不仅是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的体现,而且还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4)、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都有赖于科学有效的训练,因此一节好课也必须要有高效的训练。所谓科学合理的有效训练,就是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能力训练题,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一节课缺少了有效的训练,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应该尽力去避免的。

   (5)、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往往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对答如流,其实学生如果能够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得非常圆满固然是好事,但是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完整却是经常性的,也正是这种错误和不完整,恰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教育契机,如果把握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会使我们的教学增光添彩,如果把握不住,就会使学生陷入新的迷茫之中。教师的这种教学策略简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是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时刻注意把握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得更好。如果能够坚持经常这样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一定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和心理品质培养。

要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悟,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感悟中得到启迪。

(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是好课的核心标准。

一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和更多的参与,如果一节课教师一讲到底、“一言堂”、满堂灌,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不关注学生的学,这样的课一定不是好课。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的过程。学生对知识仅仅是听懂了,没有经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的知识,不能说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我们就以学生参加考试为例来说,学生在考试中能熟练提取熟练运用知识使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只靠教师满堂灌输的知识,没有经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的知识,在考试中学生是不可能熟练运用的。在理科教学中,即使教师讲的再好,学生也确实听的很懂了,但是,如果课后学生自己不去做题运用,仅仅课上学到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不可能应对考试,所以我们每节课后一定要有课堂练习和课后的作业。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方法越是简单,比如说就是仅仅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的这么简单,学生没有或很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知识提取和运用中就越是困难;如果知识储存经过学生本人参与的,逻辑很清晰的,学生提取运用知识就越是很容易。所以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要求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我们发现通常有两种课堂方式,一种是教师将知识、方法先进行系统讲解,把结论罗列出来,然后进行例题讲解,学生再进行模仿和套用。另一种是让学生面临问题情景,在问题分层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经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后一种方式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改变了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同时又对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观一个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上必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说能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的关键。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活动,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积极并且富有成效的学生活动伴随始终。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对话为主要方式。每节课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授课过程中精心组织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活动总是伴随问题而进行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既然探究式学习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教师就要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问题,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要难度适宜,不能提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结果,不需要学生思考的无价值的问题,那样看上去课堂是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实际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形成毫无意义。同时提出的问题也不可以过难,应该是学生不能马上答出来,但经过思考可以回答的,并且问题的设计要围绕课堂标准。教师心中要明确你所设计的问题,是为了完成哪个学习目标,依据是什么。

    第二点,教师课上要善于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建构新知,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授课中教师“引而不发“、“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技巧。

    第三点,那就是开展好我们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和空间,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调研也发现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几乎是一种形式而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项了教学的效果。一是分工和要求不明确;往往是优生突出表现,其它旁观;二是小组讨论的问题要么太容易要么太深太难。三是有的教师学生讨论时不参与其中,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有的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在那一组提一句,教师并没有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讨论并不是放任自流,在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如果说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思想活动就象放出的风筝,那么放风筝的线要时时的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要有效的控制课堂讨论的进程和方向。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素质

    教师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要想上好课,教师应该具有多种素质。

    1、语言表达能力

    不管是哪一个学科,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果是有气无力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言,难以使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如果是杂乱无章重复罗嗦毫无吸引力的语言,也难以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具有激励作用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果总是斥责性和包办代替式的语言,学生们不会有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把锤炼自己的语言当作一件大事来引起注意。

在课堂上要努力避免:声音太小、一个音调、有口头禅、、吞吞吐吐,吐字不清、语速太快、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等。语言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武器,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最基础最最重要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语言艺术的人。加强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

    2、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更是更好完成教学工作的有效保证。

(1)、教材是“材料”。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惟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我们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一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时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

     (2)、教材是“媒介”。教材应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把学生学习教材当作目的,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等现象的产生。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

    首先,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这是无需多说的。

其次,要有种驾驭教材能力。知识的繁简、教材知识的顺序、结构,都可以打破常规,为我所用。

    3、提高板书设计的能力

    板书设计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如果板书缺少美感的、杂乱的,那么学生就不会对板书感兴趣,也起不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很多优秀教师都要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寻求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这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板书设计需要我们注意在内容上要高度概括,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在书写上要清晰整洁,在形式上要具有审美价值。如果做到这些,那么你的板书就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对促使学生有效地复习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4、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也成为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里也要注意,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因大量的图片、信息限制了学生自身想象力或分散了注意力,不要让自己或学生只盯着屏幕或听力音乐什么的,而忽视了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利用多媒体是为了创设问题情景的,之后,关键是师生在这个情景中一起去思考、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  

    5、提高自己的素质,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信其道”,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这个教师才喜欢他的课。因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公平地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课上多鼓励、激励、表扬多赏识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放下“架子”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学会倾听他们的观点,了解他们的疑惑和要求。课堂上教师也要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发号施令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上好一节课  上好  上好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如何上好一节课词条  
教师

 教师自我反思文

本人1998年海龙师范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算起来已有21个年头,在村小一干就是11年,村小的条件是艰苦的,离家远,路难走,冬季取暖得自己点炉子,一天到...(展开)

教师

 政治复习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1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强调重难点,学会答题技巧重点巩固所学知识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答题技巧教学方法归纳法  ...(展开)

教师

 疫情过后开学最可能面对的问题

一、父母复工后孩子没人看这是最为现实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不仅仅是个人遇到了很大经济影响,很多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我们为了对抗疫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终究是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