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谎言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真是最骗人的鬼话:孩子不知道苦,不认识苦,不会应对苦,怎么学会吃苦耐劳?以后面对生活中的艰辛怎么办?要跳楼吗?要离家出走吗?要自暴自弃吗?要铤而走险吗?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说:不能因为穷交不了学费,而让孩子上不了学,也不能因为日子苦,而短缺了孩子学习的物品供给。金钱上、物质上能满足这些,基本上上学就没问题了。学好好坏是老师和孩子的问题,家庭除了精神鼓励和配合外,别的就不用再操心了,心操多了,操过了反而伤害了孩子,影响了教育效果。万事都要适可而止,不可多多益善。过犹不及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真是最骗人的鬼话:起跑线在哪?标准在哪?是什么起跑线?你能说得清吗?学习不是机遇稍纵即逝,它是一个过程,不分先后。知识就像海里的水,你先勺也可,后勺也可,只要想勺,它早晚都在那里,不分好坏,不分多寡,不分早晚,人人有份。所以,教育的事不要跟风一哄而上图乐呵,要冷静思考,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按需索取。孩子就像一棵树,只要春天到了,都会开花的,只是花期有先后而已,你想象一下,如果百花都赶到同一天开放,如何?
全面发展
这真是最骗人的鬼话:人无完人,技无兼修,这道理谁都明白,国外有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老祖宗留下来的圣训:人吃哪一碗饭,上天注定的。人只能一面发展,或以一面为主,兼顾多面,工农商学兵都得有人干。我听说刘翔是运动员,唱歌也蛮好听的,还有好多粉呢!运动和唱歌他只能选择一样去发展,如果发展唱歌他就成为了很好的歌手,不能再做运动员了。人的先天素质没有给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基因(天因),后天的时空也没给人们提供无限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地因)。这天地都不允许的事,但靠人的因素去努力,岂不也白日做梦!全面发展不是同步发展,也不是同等发展!全面发展只是一种姿态,一种愿景而已!
血泪总结
一、教育孩子要有颗平常心,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不要强制,不要奢望:
孩子学习的事包含学和教两个方面,主体在于孩子的学,主导在于老师的教。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很难说得清,辩得明的。因此,聪明的孩子有学有所成的,也有一事无成的。不聪明的孩子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也有有所建树的。人的学习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人的学习品质是各不相同的。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同的。还有给他带来影响的父母、老师和同伴都不同,再还有就是给他带来刻骨铭心记忆的生活经历,这么多的不同因素,这么多的变量控制着学生,奢望教育的万能,没有能做到的学校和老师。
二、人都是好学的:人之初,性好学。学相近,择相别。
人的好学度是由人的学习品质决定的,学习品质包含四个方面:
1、好奇 人对新事物都是好奇的,人有好奇心才可求新知,这是前提;
2、兴趣 人的兴趣在哪个方面,就会选择哪个方面的知识去学习;
3、勤奋 这要看恒心和毅力了,下定决心才能坚持去做,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和成功。个中滋味要靠勤奋去调,调得好是甜的,调不好是苦的。
4、心态 这是价值观,决定价值取向,对待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要有颗平常心,不忽冷忽热,能够控制情绪不失常波动,做到成不骄,败不馁。失败后还能另辟溪径,重整旗鼓,再接再厉。
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吧,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对照这四点,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成绩差,要么是不愿学,要么是学不会。不愿学是一二出了问题,学不会是三四出了问题。人啊,可以不学,但不能不活。人活一世,无所事事,猪狗不如。人不学习枉为人,人不做事枉为人。所以说,不学是暂时的,学习是永远的,学不会也是暂时的,学会也是永远的。
划重点了 需要注意的是:人和人相比,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学的知识量是不同的。不能因为某人掌握的知识信息量大就说他学会了,不能因为某人掌握的知识信息量少就说他学不会。学会与否与掌握的信息量多少没关系的啦,大家要注意了。
我常常看到有老师对着成绩差的学生断言:这个学生啥也学不会。注意了,注意了,老师你说错话了。
三、学习是有方法的:
学习就是做事,做事要有工具,要讲究方法,攻克难关要找突破口。学习也一样,要有工具书,要讲究学习方法,知识有深浅难易之别,要提纲挈领抓关键。下面把学习过程总结如下:
1、好奇 求知欲望 (激情)
2、博览 搜集信息 (猎物)
3、归类 整理信息 (整理)
4、比较 处理信息 (操刀)
5、总结 收获新知 (斩获)
6、练习 应用新知 (享用)
这先后六个节点组成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好奇产生需要,形成学习的驱动力,驱使着人去求知。第二点就是开始启动学习了,学习的知识都是经验总结的文字信息,所以只有用眼看了,无法品无法摸。学有先后,先找找先人对同一知识的经验总结或描述,可以查书籍资料,也可以查网络资料,还可以咨询别人了,总之把能找到的资料搜集到一起。下面就是动脑过程了,把这些个资料分分类,分类的标准自己定吧。归好类后,把每类的资料比较比较吧,它们哪些说的相同,观点一样,哪些不同,说的不一样,比如,在说的深度上,广度上,角度上,态度上,有何不同。把一样的来个合并同类项,不一样的去伪存真加以补充,最后,把你存留和补充的内容,再统一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润色一下,好了,大功告成,这就是总结。整个知识的提取阶段完成,接下来是验证应用修正巩固提高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自学过程,也是活学活用的过程。
与活学活用相对的,就是死学死用,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有些知识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不能发挥,像拼音生字古诗词
还有一种知识,也就是常说的不重要的知识,这种知识不需要记忆,只当了解一下,知道有这回事,下次见到了不陌生,不惊奇,不会把宝宝吓倒。
需要指出的是:老师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与自学相对,是一种被动的他学方法。也就是说,本来知识就摆在那里,学生偏不取,要等着老师取来给自己。善教者,会设法引学生自取,不善教者就干脆拿来送到学生面前。学生高兴了就要,不高兴了不接。可有些老师就犯了贱了,学生不要他偏要硬生生地往学生嘴里塞,肚里装。学生不高兴了,就开始咬老师的手指头了,轻了疼,重了冒血,严重了断指。
注意啦,划重点了:
知识是分层次的,有浅显的简单的知识,有深层的复杂的知识。有的需要强记,有的需要理解,有的只需要了解认识一下。不同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法。知识点简单,方法就用死记硬背记住就行,知识复杂就要分门别类,归纳总结;遇到疑惑就要通过分析理解它,打通这个新旧知识间的肠梗阻。疑惑点就是个小妖精,在你求知取真路上等着你、迷惑你。能绕则绕,迎面者必杀。
四、知识是需要包装的
对学生来说,学生是消费者,知识是商品,老师是售货员,知识不包装是原生态的经验,无头无绪,无法一点一点地呈现给学生,还有就是端给学生的知识要像一道菜,色香味形俱佳,这样,学生才会享用。
包装的方法:可以是语言上的,可以形式上的,还可以加点情感温度的调料哟。采用哪种包装要因人而异,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好甜的加糖,好淡的减盐。不调料可口点,学生不吃啊。
包装不是特意照顾,是正常的行为,应该的,应该的。毕竟不包装就不是商品。教科书本身就是知识的一种包装,只不过是专家的、印刷厂的包装,送到老师学生手里后,老师还要包装,包装后再教学生。老师的包装材料就是自己的学识、理念和教法。可以说一个人一个包装法,有的包装好,有的包装差,有的知识需要好好地特意包装,有的就可随意点。那些个优秀的老师就是善于包装者。他们讲的优质课就是包装的集中体现。听课的老师要注意听他的包装方法啊,不要管别的。如果你只图看热闹乐呵乐呵,那么,他的最有价值的包装法就会被障眼法给遮去了。
五、教法要因人而宜
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方式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学业水平不同,同一知识,接受的感受是不同的。从理论上来讲,教法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但实际上,老师做不到,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工作量太大,老师没有空余的时间做得到。这都是班级授课制的祸,与老师无关。现在兴起的一对一辅导,就是应运而生的。
现在教师编制标准与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任务是不相称的。需要教的东西多多了,老师会得少,就会敷衍塞责,需要占用的时间多了,老师的精力有限,招头不顾尾,就会疲于应付。每个老师要担任好几门课,这些课要上,不上不行,作业不能上课改吧,课下改,不改不行,课要备教案要写,这得回家加班做,还要听课教研要做怎么做,还要学习培训呢,还家访不,还做学生思想工作不,还个别辅导不,还考虑各种计划不,所以说啊,老师累啊,实在太累了,现有的老师编制标准太低,老师配的太少,说实话,现在的师资水平和师资量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啊。
有钱就找家教吧,钱少也可找网教,没钱就自己努力学习吧。听天由命吧,太子最有钱,条件最优厚了,老师最权威,但科举状元没一个是太子啊。
六、监管要宽严相济
孩子自制力太差,情绪波动大,意志力弱,需要监管人,在校有老师,在家有监护人。
无论谁监管,都要张驰有度,宽严相济,不可简单粗暴。
监管的目的不是监控,而是维持和引导。既要栓住学生,又不能栓的太死,既要栓住学生的身,又要留住学生的心,像老虎刁小崽,咬而不伤。
一味地严,学生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也不能一味地松,要提出要求,无要求就无标准,没标准就没法衡量检查,无检查就没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