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学”一词的起源;
理解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了解教育学各发展阶段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主要观点、代表作品;
素质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手段
理实一体
小组讨论、协作
教学学时
2: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理论知识】
第一节 认知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含义
对“教育学”一词的解释,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定义。
1. 国外学者对教育学的定义
日本学者田浦武雄说:“对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并综合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教育学。”法国学者贝斯特说:“教育学是教育的科学。”苏联学者斯皮库诺夫说:“教育学是关于专门组织的、有目的的和系统培养人的活动的科学,是关于教育、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美国学者亨德森说:“教育学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
2. 国内学者对教育学的定义
在我国教育学界,学者们对教育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说:“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有的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从教育对象来看,它分为学前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等。通常所讲的教育学,一般指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即普通教育学。”
总体来看,教育学的含义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一门科学,如把教育学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是指一种学科门类,将教育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三是指一门课程,教育学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开设,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四是指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所讲的教育学是指一门科学,即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一词的起源与演化
从起源上看,英语的“pedagogy”、法语的“pédagogie”和德语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 教仆) 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 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pedagogy”。“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在我国,“教育学”一词源自日本。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学者王国维等在翻译日本的教育学书籍时,将“教育学”一词引入中国。
《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教育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我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学校的产生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加以一定的概括和总结,相关论述反映在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他认为,后天的教育工作很重要,其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他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我国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关于知识的获得,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我国教育专著的出现大约在战国后期。相传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的《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了300 多年。《礼记·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的光辉篇章,反映了2 000 多年前我国教育思想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礼记·学记》用1 229 个汉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原理。
在封建社会,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如韩愈的《师说》、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及读书、治学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众多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精辟的教育见解。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在与鞋匠、商人、士兵或富有的青年贵族问答时,先佯装无知,然后通过巧妙的诘问以暴露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自相矛盾之处,从而使对方发现自己并不明了所用概念的根本意义。这种方法通过引导对方进行思索,使其自己得出结论。
2.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接受同样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二、教育学的建立
1.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教育学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教育学才终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这个时期,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具备了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首先,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机器工业生产不仅要求管理者而且要求大多数劳动者都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这个时期是教育大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施普及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以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反对封建主义腐朽的教育,在教育变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加之对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概括,使教育自身的知识、经验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构建起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后,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发了科学和艺术的繁荣,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 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年轻时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
在夸美纽斯之后,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中自然主义的一面,对自然性思想做出了新的解释。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和良知。卢梭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学论著。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成为本来的自我,得到自我完善。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康德于1776 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和康德的思想的影响,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产生世界影响的教育试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教育论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中。
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认为以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人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与先前“自然”倾向的教育思想和后来“儿童中心”的教学思想相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着浓厚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色,后人将其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将赫尔巴特视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约翰·杜威是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 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促成了教学理论的变革,促进了美国教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冲击。
此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等教育著作相继出版,使教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家们开始借鉴其他一些实证学科的方法论去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科学化的道路不断迈进。可以说,资产阶级教育家经过300 多年的努力,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使之不断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对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使教育学的思想更加科学、丰富
4. 我国教育家的贡献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5. 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使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 有助于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培植职业情感
3. 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教育技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二、学习教育学的要求
1.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3.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 与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观察法
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观察者,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 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 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可信。
② 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可获得生动的资料。
③ 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④ 观察能获得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① 受时间的限制。
② 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③ 受观察者本身的限制。
④ 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
思想意识。
⑤ 观察法不适用于大面积调查。
(二)行动研究法
1. 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实践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2.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为行动而研究。
(2)对行动的研究。
(3)在行动中研究。
(4)行动研究是一种在动态环境下或在较短时间内显示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效能的研究方法。
(三)历史法(文献法)
1. 历史法(文献法)的定义
所谓历史法(文献法),就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以弄清它的实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 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时,首先,要做好史料的收集,包括著述、记录、信件、总结等文字的史料,也包括遗物、古迹等非文字的史料。最好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若是二手资料,还要认真考察它的出处、转述者的立场和治学态度。查阅的文献资料要尽可能全面。其次,要对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最后,要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分类,可按时间的先后或按研究的内容整理归类,以便于问题的研究。
(四)调查法
1. 调查法的定义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制订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各种材料,并做出分析、综合而得到结论的研究方法。
2. 调查的方法
(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进行谈话,了解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情况以及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方法。
(2)资料法。调查者可查阅学生的作业、作品、书面测验,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班主任工作记录以及学校的计划、总结、各种规章制度与执行情况记录等教育资料,从中获得所要了解的信息。
(3)问卷法和测验法。问卷法是一种较经济的书面调查方法,尤其适合于团体调查。它要求调查者将所要了解的内容事先编制成问题或调查表的形式,发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按要求填写,调查者把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处理。
【二维码资源】
·孔子学院
·礼记·学记
·夸美纽斯及其著作
1/116
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一词的起源与演化
从起源上看,英语的“pedagogy”、法语的“pédagogie”和德语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 教仆) 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 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pedagogy”。“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在我国,“教育学”一词源自日本。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学者王国维等在翻译日本的教育学书籍时,将“教育学”一词引入中国。
《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教育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我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学校的产生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加以一定的概括和总结,相关论述反映在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他认为,后天的教育工作很重要,其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他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我国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关于知识的获得,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我国教育专著的出现大约在战国后期。相传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的《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了300 多年。《礼记·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的光辉篇章,反映了2 000 多年前我国教育思想已经
2/116
达到相当水平。《礼记·学记》用1 229 个汉字,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原理。
在封建社会,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如韩愈的《师说》、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及读书、治学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众多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精辟的教育见解。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在与鞋匠、商人、士兵或富有的青年贵族问答时,先佯装无知,然后通过巧妙的诘问以暴露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自相矛盾之处,从而使对方发现自己并不明了所用概念的根本意义。这种方法通过引导对方进行思索,使其自己得出结论。
2.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接受同样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二、教育学的建立
1.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教育学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后,教育学才终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这个时期,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具备了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首先,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机器工业生产不仅要求管理者而且要求大多数劳动者都要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这个时期是教育大变革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施普及教育,实行班级授课制,以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反对封建主义腐朽的教育,在教育变革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加之对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概括,使教育自身的知识、经验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构建起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后,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发了科学和艺术的繁荣,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教育学成为独立的
3/116
学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 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年轻时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
在夸美纽斯之后,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夸美纽斯教学思想中自然主义的一面,对自然性思想做出了新的解释。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和良知。卢梭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学论著。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成为本来的自我,得到自我完善。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康德于1776 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和康德的思想的影响,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产生世界影响的教育试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教育论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中。
2.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认为以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人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与先前“自然”倾向的教育思想和后来“儿童中心”的教学思想相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着浓厚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色,后人将其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将赫尔巴特视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约翰·杜威是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 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促成了教学理论的变革,促进了美国教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冲击。
4/116
此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等教育著作相继出版,使教育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家们开始借鉴其他一些实证学科的方法论去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科学化的道路不断迈进。可以说,资产阶级教育家经过300 多年的努力,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使之不断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对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使教育学的思想更加科学、丰富
4. 我国教育家的贡献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5. 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使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 有助于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培植职业情感
3. 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教育技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
二、学习教育学的要求
1.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3.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 与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观察法
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观察者,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 观察法的优、缺点
(1)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 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可信。
② 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可获得生动的资料。
③ 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④ 观察能获得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① 受时间的限制。
5/116